APP下载

浅谈数字化交互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2020-03-24韩洁

科技风 2020年9期
关键词:应用

摘要:大多数文化遗产历经百年来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一个区域内极具特色化的民间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当今时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为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效性的提升,本文提出要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加入数字化交互技术,以技术的力量来为文化遗产保护增添动力支持。

关键词:数字化交互技术;文化遗产保护;应用

一、数字化交互技术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数字化交互技术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并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在技术方面日渐成熟。与此同时,由于数字化交互技术涵盖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图形技术等,在多种先进信息技术一体化综合效应的发挥作用下,极大的促进了多维化、交互性信息环境的构建。当前随着数字化交互技术作用范围的逐渐拓展,数字化交互技术逐渐得到了各个领域专家的关注和认可。从数字化交互技术的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构想性、交互性、沉浸性、感知性几个不同的方面。其中,构想性指的是所构建的数字交互空间可以引发用户发散性思维,使其认知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交互性指的是在数字化虚拟环境中,用户能够通过对物体的操作来获得如真实环境一般的体验感;沉浸性指的是通过数字化展示来增强虚拟环境的真实性,使用户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沉浸其中;感知性指的是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可以充分感知人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并将这些感知作为交互系统构建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文化遗产都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地区经典艺术、技艺的重要代表,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基础,更深受人们的青睐,拥有着大批的文化受众。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许多文化遗产发展环境逐渐改变,传承人逐渐减少,传承技艺逐渐掉落,原有的传承发展方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这些都使得文化遗产逐渐走入了生存发展的危机边缘。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大复苏潮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制定了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计划,在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大了文化遗产保护监管力度,确保了各项工作得以贯彻到位。与此同时,一些以传统手工艺、民族特色生活方式、代代相传的技艺等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其本身的存在就极具脆弱性,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阻碍了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对此种情况,我国一些地区陆续启动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通过对数字化交互技术的运用,来突破人为工作的局限性,在实现对文化遗产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来实现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在虚拟现实的作用下大大丰富了文化遗产展示途径,为文艺一次韩保护增添了重要的技术动力支持。

三、数字化交互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一)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在真实文化、技艺情景的再现过程中,增进人们对文艺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字化交互技术可以在特效技术的运用作用下,通过对文化遗产相关文字、视频、图片等资料的充分收集和整理,来在对原有资料进行不断修复、拼接的过程中,来完成对三维立体空间环境的再造,使观赏者可以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立体化感受文化遗产。

(二)数字管理

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资料。信息管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为后续文化遗产价值的开发提供重要的资料依据。然而面临繁杂的文化遗产信息资料,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受自身工作能力的限制,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的工作状态,这导致其无法很好的实现对各种文化遗产项目相關资料的搜集、整理、记录工作。而数字化交互技术的出现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快速的实现对相关资料的分类与整理,并在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下使保护人员可以准确的找到需要的资料信息。尤其是在各区域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大力建设数据资源库共享共建情况下,更是对文化遗产资料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共享传播

文化遗产之所以逐渐凋零,除了其在发展方式上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传播渠道的逐渐缩小,导致越来越少的人知道文化遗产、了解文化遗产。而数字化交互技术的运用就极大的改善了这一问题,尤其是在以QQ、微信、微博等APP为载体的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作用下,更是为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和多样化的渠道。使更多的普通大众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就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文化遗产内容、价值。并且在以新媒体为主的信息传播渠道内,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遗产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者。这些对于文化遗产信息的传播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文化遗产社会性保护工作的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赵中华.数字化交互技术对徽州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0):8182.

[2]赵双柱,刘晓娜,张婷.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04):6671.

作者简介:韩洁(1984),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副教授,二级摄影技师,研究方向:数字电影技术、交互媒体技术。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