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投资理财

2020-03-24李文灏谢观敏夏溢张弛

时代金融 2020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

李文灏 谢观敏 夏溢 张弛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供人们选择的投资理财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的收入也日益增加,对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也在增加。因此大学生开始接触一些个人理财产品,或者投向证券市场进行理财,从而期望获得更多的收入用于满足消费需求。更多的大学生愿意承受中低级风险以获取收益。但是现在大学生在理财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如个人理财意识薄弱、社会针对大学生的理财模式单一、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较少、社会存在各式所谓“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威胁大学生的理财安全等等。本文对当前大学生个人理财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明原因后对当前大学生理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此来帮助当代大学生投资理财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大学生  理财意识  理财现状

一、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开始随之萌芽发展。互联网金融即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中分为纯粹金融互联网如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基金等;以及在创新金融互联网如大数据贷款等。互联网金融在非传统金融机构中也分为传统互联网金融以及纯粹金融。如网络借贷、众筹等,它们的区别仅为有无担保资金池。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保护和扶持政策,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2015年要全面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年7月18日,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和发展。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建议》指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使商业银行金融中介的角色弱化。在我们国内的高通货膨胀率的宏观环境下,人们越来越不愿意把自己手中持有的货币存放到传统的银行中保值增值,而是更加倾向于投资、储存在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的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产品上,以“余额宝”为例;除此之外,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的办事效率普遍比较低、耗时较长,这样的效率低下就给了方便快捷、省时间的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背景。随着互联网成熟发展、社交软件的出现和应用广泛性,改变了现实生活中信息的传递速度,降低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成本,人们对于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减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严重冲击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地位。

互联网金融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的同时,它所存在的形式也得到了许多的改变。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形式主要以以下四种形式存在:第一,基于电商线上线下交易结算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等;第二,基于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对于的金融产品的结算和销售,如余额宝等;第三,基于交易信息的小微信用贷款,如阿里小贷;第四,基于信息平台的融资服务,如P2P等。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已形成把第三方支付、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

二、大学生理财现状分析

(一)现状

本文主要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个人理财产品调查问卷”展开阐述与分析,投放于网络的调查问卷有效回收供312份,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理财的态度以及对理财产品的看法,问卷中设置一系列问题如:大学生个人可支配资金的来源及用途,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以及预期等。通过对比与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大学生经济消费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占比最大是1000-1500元,占39.10%;其次为1500-2500元,占比33.01%;2500元以上占比8.97%,在我们收到的问卷当中,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收入由父母提供,占比93.59%;在校兼职获得收入的占29.17%;源于在校獎学金的占比25.64%;源于创业所得的占比4.17%;其中8.33%源于其他渠道。(其中部分学生不是从单一渠道获得收入)由此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并未能经济独立。而针对大学生开支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除保障伙食开销外,选择休闲娱乐的较多,占比83.33%;除此之外,还有服饰,占比75.64%;选择在交通上花费的大学生占57.05%;学习用品、课程占56.41%;理财产品占12.82%。由此看出,大学生的消费除基础开销外还会大量投入休闲娱乐和服饰,而投入理财产品的大学生则为少数。

2.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理财意愿,且对理财产品种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并没有针对性地对于自己目前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资金需求去制定相应的理财计划或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在关于是否尝试过理财的问题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尝试过理财投资,说明大部分学生有着理财投资意识。在关于每个月生活费剩余是否会用于理财的问题中,有51.60%的大学生选择了会用于理财。这个数据说明大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财意识,愿意接触投资理财知识。而在关于大学生了解的个人投资理财种类都有哪些的问题中,选择基金、债券、股票的学生居多,也有近五成的学生选择了外汇和黄金以及商业银行推出的基金定投。大部分大学生了解到的投资理财产品种类较多,只有7.69%的学生对个人理财投资都不了解。总的来说,大学生对个人理财投资产品种类有较为良好程度的了解。但在关于是否有记账习惯的调查中,近五成的学生没有记账习惯,近死成的学生偶尔记账,而认真记账的学生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记账的理财的第一步,能够使投资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消费结构,以大袋改善消费习惯、强迫储蓄的效果。大学生应学会记账从而学会对理财投资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制定理想的收益目标。

3.大学生的理财方式以及投资风险特点。大学生选择理财产品较为大胆,热衷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在预期理财产品带来年收益率的问卷中,选择4%-5%年收益率的理财产品的大学生人数占比20.51%,而选择2%-4%的年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大学生人数占比52.56%。在关于投资理财期限选择的问卷中,大部分大学生选择1-3个月,占比为34.94%;其次为选择3-6个月的期限,占比为21.79%。只有11。6%的学生会选择1年以上的投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越长,不确定因素较多,承担的理财风险就较大,因此更多学生会选择短期投资。大学生进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渠道日趋多元化。根据我们收到的问卷调查显示,由银行业务人员推荐购买理财产品的大学生占比为30.13%;跟随家人购买占比28.21%;由朋友介绍占比36.86%;由商业银行app的推荐购买占比32.37%;其中占比最多的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是由第三方支付软件推荐,占比66.03%;由此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开始接触互联网金融,同时缺乏自主学习理财知识,依赖家人或者熟人的推荐,或者是仅关注第三方支付软件推出的特定的理财产品。

4.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由于第三方支付软件的广泛普及,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对互联网金融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自身对互联网金融的不熟悉甚至对金融可能都十分陌生,所以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理财产品处于观望的态度。在关于对第三方支付软件推出的理财产品的信任和接受度调查中,近31.09%的学生会认为第三方支付软件推出大理财产品可靠,一般不会有大的损失;近17.95%的学生认为第三方支付软件推出的理财产品不可靠;而有一半的学生不清楚是否可靠。由此可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知识还不甚了解,院校可开设关于理财产品安全性的课程,增加学生对各类理财产品的认识度。

(二)问题

1.剩余可支配资金多但不愿意理财。根据中国新闻网的调查显示,2019年大学生月均花1197元,而其中形象外表消费占比高达62%。相对比之下,我校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均高于平均值,每月生活费1500元以上的人数占比高达88.34%。可估计出我校大学生除去必要的花费以外,剩余的可支配资金仍是比较充裕的,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将这些钱花费在休闲消费与服饰上,且有将近半数的同学没有尝试过购买理财产品,同时也表示即便有钱也不愿意去购买。这说明了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薄弱,同时政府与学校方面对相关的理财知识的宣传也还需要加强。

2.资金有限,承受风险低。在收到的问卷当中,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收入由父母提供,占比93.59%;在校兼职获得收入的占29.17%;源于在校奖学金的占比25.64%;源于创业所得的占比4.17%;其中8.33%源于其他渠道。(其中部分学生不是从单一渠道获得收入)由此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的资金来源仍然是依靠父母,此外由于学校的学业较繁忙以及奖学金的金额不大和周期较长且获奖的不确定性,在校兼职和在校奖学金作为大学生可支配资金来源都十分的不稳定,说明了大学生整体的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剩余的可支配的资金也比较少。

3.理财知识薄弱,对理财产品了解少。根据问卷显示,有56.41%的大学生没有尝试过理财,并且对理财产品的兴趣不大,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即便个人可支配资金充足,也不愿意尝试理财或购买理财产品。即便需要购买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听从父母的或是网上银行或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推荐,并没有切身地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去购买理财产品,且据问卷调查显示,仅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有记账的习惯。这说明了大学生的理财知识比较薄弱,对理财产品的了解也比较少。

4.热衷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经过统计,有52.56%的大学生期望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是在2%-4%,而他们对于理财产品的期限的设想主要是集中于短期甚至超短期期限的理财产品:选择时间期限1个月的人数占比为21.15%,1-3个月的为34.94%以及3-6个月的为21.79%。基于其风险承受能力和对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需求,也说明了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甚至对整个金融市场的行情是不了解的。

(三)原因

1.了解渠道少。除了學校的商学院或是金融学院对理财产品有所接触以及部分的热爱者以外,其他大部分的学生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与理财相关的产品,是因为学校并不会为非商科专业的同学开设与理财相关的课程,同时政府对于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做的也不够好。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材,当开始参加工作以后必定是需要进行个人理财,倘若没有在大学就把这份技能学好,未来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如何理财。

2.对理财与理财产品有误解。在人们的心中总有一种错觉,就是认为进行金融活动如投资理财产等就是为了赚取较大利益,但是又希望自己所投资的资金能够不像定期存款那样被锁住,所以就会产生一种希望自己投资的产品又赚钱流动性又高的心理。但是,理财的目的主要是使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满足未来的资金规划。对整个的观念的误解也是大学生不愿意去购买理财产品的原因之一。

3.金融诈骗的案件令其望而生畏。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也随之出现,但其中也有许多欺骗消费者的理财产品。由于新闻中经常会报导关于一些金融诈骗或是网络理财诈骗如网贷和P2P等新闻,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去尝试。

三、互联网大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理财的建议

(一)自主学习理财知识,提升自身理财素养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表现出了对理财知识、理财产品和理财风险的不了解,且目前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低、闲置资金不多,所以针对大学生理财的产品建议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风险较低、投资门槛低、平台可靠。而且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利用高校丰富的学习资源去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理财观念,可以向有经验的同学、教师咨询积累经验,可以参加专家等理财人士的知识讲座丰富阅历;也可以自行查找相关证券网站、APP进行模拟操作,在熟悉理财规则、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后,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小规模的实战操作,为未来的理财积累经验。

(二)重视理财教育,建立完善的理财教育体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中,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相对较少,且大部分大学生的理财知识不完善以及对理财的兴趣不大,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疏忽以及学校教育的不重视,认为理财是参加工作之后的事情,但理财知识与理财意识可以提前学习与培养的。各大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理财教育,如开设与理财相关的课程、讲座或活动,完善的教育体系,把提高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列入教学培养的目标中。

(三)提供适合大学生的理财服务

调查结果中,很多大学生表示缺少相应的投资理财渠道是他们投资理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而闲置资金较少、承担不起较大的投资风险、比较看重安全性和收益是大学生理财的特点。我国大学生的人数总量不容小觑,各大金融机构可以为大学生量身制定一些理财产品与服务,不仅让大学生能够好的锻炼与培养良好的理财意识,还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央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7.18.

[2]杨琦,汤敏,杨秋慧,颜宇慧,戚宇柯.浅析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现状及理财建议,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12.

[3]调查:2019大学生月均花1197元,形象消费占比最高,中国新闻网,2019.12.05.

[4]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1008-4428(2019)08-0114-03.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