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调查研究
——以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例
2020-03-24张继忠王海花
张继忠,王海花
(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
1 概述
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纵观尽30 年来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可谓“蓬勃发展,波澜壮阔”。毋庸置疑,“211 工程”与“985 工程”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期间,数字资源得到了快速增长,服务能力得到了充分释放。无论从资源体量、内容质量、数据类型,还是揭示技术、服务模式、阅读习惯等多个层面来看,数字图书馆已成为读者“不在其中,随手可得”的即时“伴侣”。而2017 年启动的“双一流”建设,是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迈入快车道发展的“催化剂”,数字资源的地位已经从非主流资源转变为主流资源[1],其发展状况决定着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质量与生命力,其资源揭示与服务程度是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效率的具体指标。在数字资源建设中数字资源的揭示与服务是贯穿始终的工作。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量、规模、内容、质量以及服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调查与研究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情况,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走内涵式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与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进行调查研究。
2 调研对象及研究方法
为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本文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2]的42 所“双一流”大学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这些高校图书馆是我国最具权威、影响力的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样本进行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客观反映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文献揭示与服务的现状。笔者运用网络调查法、电话访谈及文献调研等方法,于2020 年1 月1 日-3 月15 日,通过访问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网站围绕“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所涉及的主页语言、资源发现系统、数据库导航、新媒体咨询、数据库培训与宣传、校外访问形式、版权声明”等栏目进行了调查,仔细浏览、查询、分析了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的有关内容;对有疑惑的问题,通过电话咨询,并有针对性的与馆员进行交流。详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数字文献揭示与服务情况
(续上表)
3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现状与问题
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是指图书馆将引进或馆藏数字文献通过知识组织、元数据加工、二次开发、电子编目,通过图书馆主页、OPAC 以及有关技术平台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揭示、发布;并通过宣传、培训、参考咨询等形式提供给读者了解、利用数字资源的系统性服务。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各馆都非常重视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工作。但数字环境下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如“资源获取模式、数字环境下的读者阅读习惯、资源有效宣传与推广服务、数字资源利用、数字文献使用规范管理”等方面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拓展。结合调查分析,可以看出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图书馆主页双语版之间内容同步滞后
高校图书馆网站不仅是图书馆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更是协助读者查找资源的高可用性信息获取工具[3]。图书馆网站质量的优劣是图书馆显示度、“精气神”的标志。语言版本的多样化是其社会化知名度、美誉度与国际化的体现。调查数据显示,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主页版本采取中、外文双语的有27 家,占64%。说明“双一流”建设以来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国际化服务程度明显提高。但深入非中文版主页,其内容过于简单,与中文版内容同步比例不高,甚至停滞。作为“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其使命是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高等教育国际化开放式发展对“双一流”建设有着积极意义,高校图书馆主页版本双语化是获取国际化馆藏话语权的体现[4]。调查中也发现云南大学图书馆主页版本达6种,分别是中文版、英语版、日本语版、泰语版、越南语版、缅甸语版,值得借鉴。
3.2 数据库名称不规范
在中外数据库名称揭示中,存在不规范现象。数据库名称不一致,如有称Elsevier ScienceDirect,有称Elsevier Science(ScienceDirect)—学术数据库,有称ScienceDirect 期刊全文(Elsevier),有称sd 的等。数据库简称全称混用,子库与全库不清晰,如:中国知网,有的称:中国知网,有的称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有的称CNKI,深入访问子库与全库并未区分等现象,不利于读者精准获取。上述现象与数字资源高速发展以及高校图书馆专业化服务存在差距。数据库名称规范目的是提高它的有效性、一致性、导引性以及全面性[5]。因此,规范中外数据库名称、标准、建立数据库名录,是实现数字资源规范化管理,国内外编目合作、资源共享以及数据交换的有利措施。
3.3 资源发现系统存在缺失
在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采取中文发现系统揭示资源的有42 家;采取外发现系统揭示资源的有38 家;外文发现与中文发现系统混合模式的32 家。资源发现系统是数字图书馆面向用户服务主要的资源整合和揭示平台[6],发展迅速,广泛被图书馆使用,易于找到馆内资源,发现非馆内资源。但中外文发现系统相对独立,且存在外文发现系统对中文资源覆盖率不足检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二者又缺乏深层次整合,导致各行其是,未能真正实现一站式检索。此外,发现系统只是将馆藏数据、数据库及自建资源整合到一个检索平台,但缺乏文献之间的关联,在深度分析与挖掘方面欠缺[7]。
实践中,发现系统更适用于入门级的读者,受众面狭窄,高校读者更习惯使用数据库导航或者直接进入自己熟悉的数据库网站进行查询。据笔者统计,直接通过发现系统获取资源的访问量小于通过数据库导航的访问量。
由于OPAC 系统、中外文数字资源所属平台不一,API、数字版权限制,数字资源揭示尚未实现实在意义的深层次整合、统一跨库检索。数字资源统一揭示始终困扰着资源全方位揭示与利用。这一问题是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有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3.4 新媒体咨询服务分散
如果说传统渠道就是加大深度精度、激发用户忠诚度的主要阵地,那么新媒体主要解决广泛传播、扩大用户面的问题[8]。调查显示,高校图书馆在读者咨询工作方面除常规的现场咨询、电话、邮件、FAQ 等形式外,QQ 在线、微信微博、留言版等新媒体方式已深入人心,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新媒体咨询服务载体、途经多头,造成了服务分散,重叠服务,效率不高的现象。
3.5 数字资源培训与宣传创新服务不足
数字资源揭示系统主要有中外文发现系统及数据库导航系统。其中,中文发现系统主要以超星发现为主流;外文发现系统主要集中在“EDS、Primo、Summon”等系统,同时还会辅以诸如E 读、百度文库、Google 学术等第三方资源平台;数据库导航系统均为自行开发。
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数据库培训、宣传工作中均采取“O2O”(线上、线下)模式,符合当前网络环境与新媒体发展的趋势,面对面与网络虚拟相结合有利于提升数字资源的推广与宣传。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培训宣传内容仅限于数据商的提供的在线视频以及现场数据库培训。而针对学科发展、不同类型读者、不同资源特点,通过策划、实践的内容偏少,过于依赖数据商,数字资源培训与宣传形式内容单一,内容及形式创新服务亟待拓展。
3.6 缺乏图书馆独立统一认证系统
为读者提供不同形式的校外访问模式可以便于读者随时随地获取数字资源。互联网环境下,确人读者身份,合理利用资源;为读者提供异地获取的资源获取模式是图书馆以读者为本,方便读者的重要手段。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校外访问情况分别是:通过学校VPN36 家(其中学校统一认证26 家);CARSI(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统一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15 家。以此,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需“独立自主”,进一步开发图书馆自有的统一认证系统,利用大数据,全面掌握资源访问状况,分析读者阅读行为,提升服务能力,为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3.7 数字资源合理使用制度不规范
遵守数字版权是数字文献合理使用的前提条件,也是规范读者阅读行为的纲领性文件。调查显示,42 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均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在馆网上提醒、告知读者合理使用数字资源,教育读者要有版权意识,自觉遵守知识产权。但数字版权通告,有的图书馆作为规章制度、有的作为通告;有的仅作为警示;有的图书馆栏目不醒目,查找困难;名称有的图书馆称“电子资源版权公告”“关于版权公告”“电子资源使用版权声明”有的图书馆称“版权声明”“XXX 图书馆维护知识产权声明”等;总体来看缺乏严肃性、制度不规范,不利于引导读者了解、建立遵守数字版权的意识。
4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的建议
4.1 加强数字文献揭示与服务理念
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是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质量的标志,是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体现在服务及其效益上[9]。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变革,加强数字版权理论研究,确立以读者为本的揭示与服务理念。研究读者数字阅读行为,积极引导读者在数字版权范围内准确、高效地利用资源,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
4.2 规范数字资源管理
虽然,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合理利用方面都进行严格的规定,但其形式的规范性、内容主体与客体的明确性,教育与惩戒相统一性均需进一步加强研究,达到杜绝“恶意下载”、“非法使用”,帮助读者合理使用数字资源的目的。同时注意与国际接轨,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与东南大学图书馆版权公告为双语版,尤其值得借鉴。因此,提升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能力,加强数字资源规范化管理、深入数研究字版权是数字资源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中国图书馆学会、DRAA(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应加强理论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定统一的数字资源版权公告模板[10],以益于数字资源规范化与标准化发展。
4.3 整合馆藏数据,实现统一揭示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元数据、数据挖掘、搜索引擎等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打破信息孤岛现象,消除揭示系统之间的孤立;整合馆藏数据,建立数据关联,统一检索入口;实现纸电文献一体化管理;实现文献统一揭示与利用。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新媒体载体、大数据挖掘、云计算、DRM(数字版权加密技术)等为读者提供数字环境下,便于读者了解、获取、合理利用资源的途径;同时加大宣传,细化和完善其服务,确保用户在自助方式的环境下快捷、精准地浏览查找所需资源[11]。
4.4 丰富培训宣传形式与内容
“酒香也怕巷子深”,数字资源已成为文献资源发展的主力,数字资源的培训模式在形式上基本以线上与线下为主;形式内容单一,削弱了数字资源的营销效果。为此,其形式与内容有待深化与拓展。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2]第三十二条指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宣传培训工作中以“一小时讲座”、新手上路、解锁数据库、沉迷学术、软件达人等活动形式,拓展了数字资源宣传与培训的内容。也可以举办以学科发展为载体的学术会议,来丰富数字资源宣传与培训的内涵。实践中,兰州图书馆2019 年度开展了“ACS 校园行”、“SAGEDAY”、“ELSVERDAY”等大型学术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也可以利用以往的课件、视频、专家讲座、培训、短视频、ppt、抖音等通过大数据、数据挖掘、数据整合、统一检索等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开发以更加生动方式展示与读者[13]。
4.5 发展数字资源智能咨询服务
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是数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按需服务的体现。调查发现,微信、微博、留言板、QQ 等形式是数字资源在线咨询服务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社交工具得到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服务咨询趋于在线化。可喜的是“AI”已在10 家高校馆中开展,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图”、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图图”、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图宝在线、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咨询馆员小布”、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AI 问”答等,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将新媒体社交工具如微信、微博、留言板、QQ 等进行混搭、统一问答入口,或通过AI 方式实现了在线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能力。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图书馆提供1X24 时服务是一种必要,也是一种可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资源服务的“无人值守”已是数字图书馆实现全方位服务的急迫任务。
4.6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数字资源的揭示与服务科学、实用、高效的实现,根本是要依靠专业的馆员队伍来坚持不懈地推动、完成。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需要学习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型信息技术,了解不断变化的新媒体工具,研究读者数字阅读习惯,应对变化多样的数字环境;提升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实践不断改善、提升数字资源的揭示能力与服务水平。
5 结语
数字资源的有效揭示与服务载体与模式的科学合理化及适应性是数字资源获取、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及数字资源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其发展,提升数字资源管理、利用、服务的绩效。相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数字资源的揭示技术会更加便捷,服务模式会更加多元,数字资源也将借助揭示与服务更新的理念、技术、模式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