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试井技术确定低渗透油藏CO2驱替前缘的方法

2020-03-24李友全于伟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年1期
关键词:试井波及前缘

李友全,阎 燕,于伟杰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CO2驱在中外油田中具有应用范围广、驱油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1-6]。CO2驱开采过程中,确定其前缘位置非常重要。但因CO2与原油间的相互作用,使CO2驱渗流规律较复杂[7-10],确定CO2驱替前缘位置难度较大;数值模拟、试井分析等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类问题[11-14]。目前,中外针对CO2驱试井分析的研究较少,且未有完善的试井模型。对于CO2驱试井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多区复合试井模型方面[15-21],CO2驱低界面张力、降黏和原油膨胀等复杂的驱油机理未得到充分考虑,忽略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难以真实地反映驱替过程中的压力动态。为此,笔者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多组分CO2驱试井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分析了CO2驱试井曲线特征及曲线变化规律,实现了对CO2驱油藏动态参数的解释。

1 CO2驱数值试井模型

由于CO2驱油机理较复杂,使得地层中的流体性质及相态分布也变得复杂,进而对试井曲线产生较大影响。为准确认识试井曲线特征,采用状态方程、相平衡方程以及闪蒸计算描述气液两相间的传质现象及相态变化,基于组分模型建立CO2驱数值试井模型。

1.1 地质模型

基于胜利油田储层特征,建立单井及井网数值试井地质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①建立二维层模型。将沉积环境细分到微相单元,控制住砂体的几何形态;根据钻遇率确定砂体的分布面积;综合应用沉积、钻井、地震、测井和试井等多种方法确定砂体的厚度变化,从而确定砂体结构。②建立井模型。把各种储层信息转换成开发地质特征参数,在单井模型基础上得到该井的有效厚度、平均渗透率、平均孔隙度等参数,利用Lawson 算法实现Delaunay 三角剖分。③进行参数导入。根据网格剖分的坐标确定单井及储层渗透率、有效厚度和孔隙度等的相关参数,综合考虑计算速度和精度,如直井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优选出井筒周围的网格大小为0.5 m,而压裂直井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优选裂缝网格大小为1 m作为剖分标准。

1.2 数学模型

1.2.1 基本假设

油藏中存在油、气、水三相流体,nc个组分(包含CO2);烃组分只分布在油相和气相中,水组分只存在于水相中;油藏处于恒温状态,流体流动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油、水两相渗流过程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符合非达西渗流特征,忽略气相中的启动压力梯度;岩石可压缩,且各向异性。

1.2.2 基本方程

通过物质质量守恒,可得每个组分所对应的质量守恒方程为:

对于油水两相,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运动方程为:

1.2.3 辅助方程

假设组分在相间的分布瞬间达到平衡,则可采用逸度守恒方程描述组分在相间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为:

液相和气相的逸度系数分别为:

(4)式也可写为:

为闭合方程系统引入约束方程式:

1.2.4 内边界条件

在数学模型求解过程中,对井筒的模拟采用井筒存储系数模型:

1.3 模型求解

1.3.1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方程离散

在利用有限体积方法求解数学模型时,首先要对实际的连续介质进行离散化处理,即网格剖分,为了满足计算速度和精度的要求,对网格的形状、大小和数目等均进行优选。为考虑油藏及裂缝面的不同复杂边界,采用一维线网格描述裂缝,二维三角形网格描述油藏,即混合网格,采用二维非结构化网格对地质模型进行剖分。对模型求解区域进行网格剖分,离散得到若干子区域;把节点看作控制体积,控制体积上的物理量定义并存储在该节点上,并通过网格对数值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

1.3.2 组分模型数值求解

组分模型的求解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变量和摩尔变量2种。由于自然变量求解方法的未知量物理意义明确,编程实现方便,故基于自然变量对数值模型进行求解。

由组分模型可知,总共有2nc+4 个方程,变量个数为2nc+4 个,包括x1,x2,…,xnc,y1,y2,…,ync,p,Sg,So,Sw。为降低矩阵的维度,将方程分为主方程和辅助方程,将变量分为主变量和辅助变量,数值求解过程中,先通过求解主方程得到主变量,然后通过辅助方程获得辅助变量。

主方程为(1)式,主变量为y3,…,ync,p,Sg,So。辅助方程包括(4)式,(8)式,(9)式和(10)式,辅助变量为x1,…,xnc,y1,y2,Sw。

求解时基于非结构化网格对主方程进行离散,采用牛顿迭代法对非线性方程组进行全隐式求解。

1.3.3 闪蒸计算

组分数值模拟求解过程中,需要基于吉布斯能最小化原理判断单相是否稳定,若单相不稳定,则需要进行闪蒸计算,得到组分在油气相中的摩尔分数及油气饱和度。求解过程中,先通过二分法确定气液平衡常数的初始值,然后通过牛顿迭代法直接求解逸度守恒方程和摩尔分数的约束方程。求解过程中,逸度系数对xi和yi的导数需通过状态方程求取。实际闪蒸计算过程中,为了避免牛顿迭代法易造成局部收敛,难以得到精确解的问题,先通过逐次替换法逼近精确解,然后通过牛顿迭代法加快收敛速度。

2 压力响应规律分析

2.1 压力响应曲线特征

通过建立数值试井模型,求解得到了注入井压降试井压力动态曲线(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渗流区域内曲线呈不同的延展规律。根据压力导数曲线的形态变化,将曲线分为5段:①井筒存储段。表征续流段影响,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重合,斜率为1。②过渡段。井筒存储段结束后,受表皮效应影响,压力导数曲线出现峰值后下降,是压力波向CO2区传播的过渡段。③CO2区平面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表现为水平。④CO2波及区流动段。压力导数曲线先上升后略有下降,造成压力导数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关井导致井底压力在极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由于CO2黏度随着压力降低而降低,CO2波及区内的平均流度降低,最终引起压力导数曲线下降。⑤CO2未波及区流动段。由于该段流度小于CO2波及区,压力导数先上升,若油藏面积足够大,则CO2波及区和非波及区的流度相差较大,最终压力导数曲线将趋于平缓。

图1 注入井压降试井压力动态曲线Fig.1 Pressure behavior of drawdown well testing of injection well

2.2 CO2驱替前缘确定方法

为了更好地分析CO2含量在某个方向上的变化及其在压力特征曲线上的反映,采用矩形网格进行模拟,油藏尺寸为600 m×600 m,网格为30 m×30 m,见图2。

图2 CO2含量分布Fig.2 CO2content distribution

将网格点放大且标识每个网格,对应分析压力以及试井曲线的关系。试井曲线对应分析法的主要流程包括:①通过求解数值试井模型,可获得试井过程中每个网格的压力变化(图3a);②将网格压力开始下降的时间作为该网格的岩石与流体性质(即流度)对试井曲线产生影响的时间;③通过分析试井过程中的岩石与流体性质分布,可以追踪油藏中岩石与流体变化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图3b)。

图3 不同网格压力变化与双对数曲线的对应关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sure change and log-log plot of different grids

网格465 为CO2注入井所在网格,其CO2含量为100%;从网格466 开始,CO2浓度逐渐降低,地层流体黏度逐渐增大,流度逐渐减小,压力导数曲线先上升后略有下降;从网格469 开始,CO2含量进一步降低,流度大幅度减小,流度对压力导数曲线的影响占主导作用,使得压力导数曲线开始上翘;网格470为CO2驱替前缘。为了确定驱替前缘位置,在压力导数曲线后期阶段,于压力导数曲线近似直线处,作压力导数曲线的切线,切线与压力导数曲线开始相交处即为前缘位置。

2.3 参数敏感性分析

注入时间 由图4 可以看出,随着注入时间的增加,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向右平移,CO2未波及区流动段的开始时间向后延迟;随着注入时间的增加,CO2波及区后期水平段、CO2未波及区水平段向下移动,说明注入时间越长,对油藏流体的降黏效果越明显,CO2波及区越大;另外,随着注入时间的线性增加,达到CO2未波及区的时间推迟,但推迟时间非线性增加,增加幅度越来越小。

图4 不同注入时间试井曲线对比Fig.4 Well testing curves at different injection time

渗透率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向下移动,说明地层压力降低;CO2未波及区流动段的开始时间提前,说明地层未波及区减小;随着渗透率的线性增加,压力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压力导数曲线在CO2波及区的下降幅度减小。

图5 不同渗透率试井曲线对比Fig.5 Well testing curves with different permeability

3 实例分析

胜利油区樊142-7-斜4 井组于2013 年6 月开始实施CO2驱实验。该井组位于樊142-10 单元东北部,属于滩坝砂沉积、低孔特低渗透储层,该井组包括1 口注入井(樊142-7-斜4 井)和6 口生产井(樊142-6-2、樊142-6-3、樊141-1、樊142-8-斜4、樊142-8-3 和樊142-7-3 井)。利用注入井压降试井测试数据,通过模型拟合分析解释得到CO2驱替前缘位置即CO2波及区半径为79 m,表皮系数为0.1,井筒储集系数为1.4 m3/MPa,渗透率为0.15 mD,启动压力梯度为0.009 MPa/m,该解释结果反映了测试时刻CO2驱替前缘的推进状况。双对数曲线拟合情况见图6,拟合效果良好。

图6 注入井压降试井曲线拟合结果Fig.6 Log-log match result of drawdown test of injection well

根据数值试井模型、注水井及生产井的压力测试,对驱替前缘推进进行了跟踪预测。CO2注入初始阶段驱替前缘推进较缓慢,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经过430 d 后,CO2驱替前缘推进速度加快,于630 d 后到达樊141-1 井,利用该预测结果设计了樊141-1 井的开井时间(图7)。该井于设计开井时间试产,稳定产油量由注气前2.0 t/d(泵抽)提高到5.2 t/d(自喷),CO2含量为48%,生产效果较好,进一步验证了试井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图7 樊141-1井CO2驱替前缘推进预测Fig.7 Well F141-1 CO2flooding displacement front predicting result

4 结论

基于组分模型建立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数值试井模型。通过数值求解绘制出CO2驱油藏试井典型曲线,曲线呈现井筒存储段、过渡段、CO2区平面径向流阶段、CO2波及区流动段和CO2未波及区流动段等5个主要流动段。分析了注入参数和渗透率等对曲线的影响规律。矿场应用表明,提出的CO2驱替前缘试井分析方法不仅能确定油藏渗透率,而且能有效确定驱替前缘位置,并可以进行驱替前缘推进情况预测。该方法对同类油田实施CO2驱动态监测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符号解释

ϕ——孔隙度,%;np——相数量;i——序列号,其值为1,2,3,…,nc;xi,j——第i个组分在第j相中的摩尔分数;ρj——第j相的摩尔密度,g/mol;Sj——第j相的饱和度,%;t——时间,s;uj——第j相的速度,m/s;qj——源汇项;nc——组分数;vβ——流体的渗流速度,m/s;β——油相或水相;K——油藏渗透率,mD;Krβ——油相或水相相对渗透率,无量纲;μβ——流体黏度,mPa·s;G——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启动压力梯度,Pa/m;∇p——压力梯度,Pa/m;ρ——摩尔密度,g/mol;xi——油相摩尔分数;yi——气相摩尔分数;qi——第i组分的摩尔流量,mol/s;S——饱和度,%;o,w,g ——油、水、气相;——组分i呈液相的逸度,MPa;fiV——组分i呈气相的逸度,MPa;φiL——组分i的液相逸度系数,无量纲;φiV——组分i的气相逸度系数,无量纲;p——体系的平衡压力,MPa;qb——从地层流入井底的摩尔流量,mol/s;WI——井的生产指数,m3(/d·MPa);Krj——油相、水相或气相相对渗透率,无量纲;μj——第j相的黏度,mPa·s;q——井筒到地面的质量流量,g/s;Mt——井筒混合物的摩尔质量,g/mol;ρt——井筒混合物的摩尔密度,g/mol;C——井筒存储系数,m3/MPa;pwf——井底流压,MPa。

猜你喜欢

试井波及前缘
试井钢丝疲劳试验机的研制及应用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聚合物流变性对非均质油藏波及效率的影响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前缘
数值试井技术在南海油气田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不稳定试井模型
世上几人“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