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琴在不同录音方式下音质区别的研究

2020-03-24宋宝庆

电声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收音演奏员传声器

宋宝庆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0 引言

民族乐器扬琴发音清脆明亮、悠扬典雅,擅于弹奏轻快活泼、清丽委婉的曲调,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富于包容性的重要弹拨乐器[1]。在桂习礼、项祖华、黄河及李小刚等老一辈扬琴大师的努力下,中国扬琴通过改进形制和优化材料等途径逐渐形成了民族特有音色。

然而,在与多位录音师交流中发现,录音师多以“肉”“缺乏色彩”“不突出”来评价扬琴在民乐队的音色。国内广泛使用的402 型扬琴,经常会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处于“陷”在乐队中无法体现乐器个性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一些扬琴演奏员也对录音作品中自己演奏乐器的音色不尽满意,认为存在“不清晰”“声音不丰满”“木质撞击声太重”等问题。因此,需通过不同形制录音实验及对应的音质分析,找寻扬琴音质的亮点。

1 扬琴简介

中国扬琴的前身是波斯音乐中的桑图尔琴(santur)。它的历史悠远,最早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900 年[2],至明代沿海路传入我国广东地区,后逐渐在国内乐班使用。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由音乐家和乐器工作者组成的研发团队对扬琴进行了开创性革新,开发出十二平均律扬琴,并提升转调灵活性,最终定型为当前广泛使用的402型扬琴。

2 准备工作

2.1 录音样本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测试样本的一致性,研究采用固定琴型、固定琴位、固定琴笕款式、固定曲目以及固定演奏员的形式开展。琴型选用星海牌402型扬琴(2014 年生产);扬琴固定置于收音室中部,琴下垫地毯用于吸声及防止产生演奏员鞋底摩擦声;曲目选择江南丝竹《弹词三六》,该曲目音区宽广且包括了反竹、轮奏及分奏[3]等扬琴常用演奏技法;琴笕选用“桂习礼”款,笕头粘附胶布外套气门芯,符合常规演奏习惯;邀请本地具有20 余年演奏经验的扬琴艺术家作为演奏员,保证对力度和击弦位置等技法把握一致。

2.2 录音环境和设备

收音间属强吸声棚,面积约20 m2,混响时间T60≈0.35 s。录音设备如表1 所示。

表1 录音设备

2.3 录音方式

经与演奏员沟通,拟定单声道和双声道两大类每类3 种共6 种不同录音形制进行录音实验,其中包括日常演出常用传声器收音位置和首次使用的尝试性传声器收音位置。由于不同录音方式下传声器收音头距离琴体距离不尽相同,因此收录后仅通过调整电平推子对录音素材进行音量调整,使录音素材的响度达到一致。

2.4 评价方式

以中场监听音箱和监听耳机作为主要监听工具,对录音素材进行播放并给出音质评价。音质评价项目包括明亮度、清晰度、丰满度[4]及弹拨乐器特有的颗粒度,评价指标设置1~5 分,由低至高表示该项的听感满意度。

3 不同录音方式下扬琴音质的听感评价

3.1 单声道

3.1.1 琴头45°收音方式

传声器置于琴头上方15 cm,45°倾斜,指向面板中部。这是日常演出常见的传声器摆放位置。这种方式摆放传声器方便,但高音区、低音区与中音区的音响平衡不佳。其中,中音区音量偏大且丰满度偏低。

3.1.2 琴下收音方式

传声器穿过琴架横梁与饰板中缝置于琴体下方,指向琴体共鸣箱底板中部。收音头与底板距离15 cm。这种方式收音丰满,能够把琴体共鸣声音收录完整,但清晰度不足。此外,木质撞击声明显,且容易收录到演奏员腿部动作声响。

3.1.3 琴面板上方收音方式

传声器置于琴面板中部上方,距离琴弦45 cm,以不影响演奏员演奏为准,垂直指向琴面板(需注意琴体倾斜角度)。这种方式收音清晰度较好,丰满度适中,木质撞击声偏轻,但略微影响演奏员肢体表演发挥。单声道3 种录音方式音质评价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单声道3 种录音方式音质评价表

3.2 双声道

3.2.1 琴面板上方Overhead 收音方式

传声器置于琴面板中部上方,距离琴弦45 cm。两只传声器之间距离45 cm,左传声器位于高音区琴码至调音滚珠弦长中点,右传声器置于低音琴码偏左(切忌传声器直对琴码)。这种方式收音能够收录清晰度、丰满度及明亮度俱佳的琴音,但对不同音域的分离度偏大,可通过适当调整声像解决。演奏员特别提出,这种录制方式对扬琴特有的分解和弦演奏技法呈现效果较好。

3.2.2 垂直琴面板上方的XY 制式立体声收音方式

传声器置于琴面板中部上方,呈XY 制式摆放,高度以振膜法线收于琴体边沿为宜。这种方式收音丰满度较佳、音区定位准确,但清晰度和颗粒度不足。此外,传声器对演奏员肢体表演形成存在一定的干扰。

3.2.3 演奏者头部两侧收音方式

两只传声器分别置于演奏者头部双侧位置,与耳平行且呈45°指向琴中部。这种方式是演奏员提出的。演奏员反馈,听过的录音与日常练琴自身听感不同。通过这种形式可模仿双耳听感。这种方式收音听感清晰度和明亮度稍差,且无法达到人工仿真头录音设备包含的头部和耳廓的反射声信息,且传声器支架对演奏员存在明显干扰。双声道3 种录音方式音质评价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双声道3 种录音方式音质评价表

4 针对扬琴不同演奏角色的录音方式建议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扬琴在不同录制方式下的音质差别明显。鉴于演奏形式不同,建议以不同方式进行录音,以达到更好的听感效果。

4.1 独 奏

扬琴独奏节目主要展现扬琴自身音质特色,应以突出明亮度和颗粒度为优先考虑因素。根据琴笕击弦动作,扬琴琴弦的震动方向垂直于琴面,琴弦震动传导至弦码,并通过共鸣箱球形扩散产生琴音传播[5]。垂直于琴面的录音方式均可较好地呈现扬琴音质本色。在本次实验中,双声道Overhead 收音方式得到了演奏员和录音师的一致好评,建议作为扬琴独奏曲目的首选录音方式。

4.2 伴 奏

在民族管弦乐和中小型合奏节目中,扬琴因音域宽广和富于包容性等特点,作为伴奏角色的情形较多。在合奏节目录制中,因传声器数量、音频通道数量及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单声道琴面板中部上方收音方式会得到较为理想的音质。如果传声器数量充足,可以选用XY 制式立体声录音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丰满度来提升融合性,同时便于节目后期进行混音。

5 结语

民族音乐呈现中华美学的博大精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是近年来逐渐兴盛的“国潮”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实验得到了6 种录音方式下扬琴音质的不同呈现。由于工具、场地及人员等因素的局限,实验结果有待进一步考证完善,从而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及音乐音响美学观研究并归纳最有效和最适合的录音方式和方法,努力记录、美化、完善以及传播璀璨的中国音乐文化,让民族音乐更加灿烂和美好[6]。

猜你喜欢

收音演奏员传声器
论交响乐团弦乐演奏员必备的素质
交响音乐会大声压级乐器拾音的串音控制方法
中型编制民族乐团户外音乐会的拾音
——以二沙岛户外音乐季广东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为例
实车收音效果测试与优化方法
韩国语初学阶段双收音教学方案考察
AKG CMS380新一代UHF无线传声器系统
谈戏曲打击乐演奏员的基本素质
海螺
静音钻
浅谈基于现场扩声环境下传声器基本参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