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能读完吗?

2020-03-23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无涯原创性陈寅恪

1900年3月,10岁的陈寅恪随父亲陈三立迁居到江苏南京。一天,国学大师王伯沆来陈府做客,见陈寅恪侍坐其旁,就问其日常学习情况。听他说除四书五经、数学外,还在学习英语、日语,王伯沆禁不住感慨:“你会外文,能讀外国书,这非常好;像我,只能读中国书,现在书已经读完了,就没书可读了!”

听罢这话,陈寅恪便想:这人也太狂妄了吧!古往今来,图书典籍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怎么可能“已经读完了”?于是,他就斗胆发问:“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怎么可能读完呢?”

闻此,王伯沆呵呵一笑道:“这个问题好!我来告诉你:中国的书虽然多,但可以看的,也不过几十本经典中的经典;此外的很多书,都是由这些经典衍生发展出来的。我们读书,只要抓住这些关键的经典,就可以闻一知十,窥一斑而知全豹。若这样提纲挈领,触类旁通,书又怎么读不完呢?”

这番话让陈寅恪醍醐灌顶。从此,他读书时,便坚持选择那些带有“原创性”和“基础性”的“老书”,几十年后竟也到了无书可读的境界。他曾对学生说:“中国真正的原籍经典也不过百余部,其他的,都是在这些书的基础上互为引述参照而已。譬如《诗经》《尚书》,无论一个人爱憎好恶如何,都是必读之书,因为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礼记》虽是儒家杂凑之书,却包含了儒家最精辟的理论,不但要看,还应该背诵。”

读书最重要的是选书,唯有那些公认的经典,才值得我们去花费宝贵的时间。

(摘自《演讲与口才》)

猜你喜欢

无涯原创性陈寅恪
如意剑
一生师友
《学有恒艺无涯》
新闻作品的原创性标准探究
张山毅
陈寅恪与唐筼:白首不相离
作品的原创性
阿尔瓦罗·西扎
临江仙·好景正无涯
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