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养猪又养鸡,谁将成功复制温氏模式?
2020-03-23马进
马进
对于众多畜禽养殖企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9年注定将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养猪企业尤其如此。由于非洲猪瘟的持续影响,2019年年初生猪价格跌至谷底,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均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而从年中开始由于供需关系极度不平衡,导致生猪价格迅速回升,至2019年10月达到最高点,涨幅超过200%,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温氏股份创业绩新高 猪鸡齐养模式被看好
生猪价格的巨幅波动,也让众多养猪企业的业绩坐上了过山车,终于摆脱了2018年度的低迷。1月6日晚间,龙头企业温氏股份(SZ 300498)披露了相关销售情况及2019业绩预告。在2019年度,温氏股份一共销售肉猪1851.66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为395.45亿元,销售均价18.79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16.95%、20.03%、46.57%。温氏股份預计称,2019年度净利润可达138.5亿元—143亿元,同比上升249.97%—261.35%,将创下业绩新高。
其实,不光是猪肉价格的大幅反弹让温氏股份可以拿出耀眼的年度业绩,家禽养殖业的持续景气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2019年度,温氏股份销售肉鸡达9.25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收入为258.92亿元,销售均价15.06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23.58%、34.03%、9.93%。养鸡业在经历了2017年的低谷后,迅速在2018年就迎来了复苏,并在2019年继续升温。比如行业龙头圣农发展(SZ 002299)在1月4日发布公告,预计2019年度的净利润将在40.8亿元—42亿元之间,相比三季报时的预测(37亿元—38亿元)又有提升。
养猪业和养鸡业双双保持上升势头,不仅让相关企业得以扬眉吐气,股价大幅回升,也吸引了更多企业纷纷在这些领域加码。像牧原股份(SZ 002714)、新希望(SZ 000876)等都不断在各地设立新的基地、扩张养殖规模,甚至大有超过行业老大温氏股份的架势;海大集团(SZ 002311)和康达尔(SZ 00048)等也加快步伐、纷纷在养猪业落子。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养猪企业和养鸡企业进入对方所在的业务领域。实际上,在之前只有温氏股份在养猪和养鸡业务上齐头并进,都做到了行业领先的规模,该公司2018年总营收554.64亿元,其中肉猪业务贡献337.66亿元,占58.99%;肉鸡业务贡献199.56亿元,占34.87%。而这种混合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则对冲了行业周期给业绩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当于稳定器的作用。比如在养猪企业业绩一片惨淡的2019年度,温氏股份仍实现了近40亿元的净利润,这其中养鸡业务功不可没。
这种趋势会不会变得越来越明显,是否还会有大批企业跟进?能否改变畜禽养殖企业业绩大幅波动的弊端?或许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值得关注的焦点。
双汇发展增长乏力 大笔投资加码养鸡业务
肉制品加工业龙头双汇发展(SZ 000895)在2019年12月30日通过董事会决议,公司计划与河南省西华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建设肉鸡农业产业化项目。为了确保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公司计划依法投资设立西华双汇禽业、西华双汇食品两家公司,注册资本均为人民币1亿元,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6.5亿元。
在此次布局禽类业务之前,双汇发展已有较小规模的肉鸡养殖、加工项目。公司2019年半年报显示,旗下主营禽类养殖的漯河双汇万中禽业在2019年上半年贡献净利润7786万元,而主营禽类屠宰、肉制品的漯河万中禽业加工,同期也贡献净利润4026万元。不过,这样的净利润规模,相比整个公司在上半年的净利润23.82亿元,所占比例非常小。双汇发展在西华县投资建设肉鸡养殖、屠宰及熟食加工项目,是该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禽业规模,完善公司产业链条和产业布局,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看,双汇发展目前是肉制品加工与屠宰业务并举,且主要聚焦在猪肉领域,而养殖业规模不大。双汇发展来自屠宰业务的收入,占整个营收的比重从2015年开始超过肉制品业务,不过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肉制品业务仍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双汇发展2019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的屠宰业务、肉制品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0.46%和26.33%,2019年下半年一直处在高位的生猪价格,也直接影响了双汇发展的生产经营成本,肉制品加工业务的毛利率有明显下滑。
综合看2019年前三季度的表现,双汇发展共屠宰生猪1127万头,同比下降6.35%:其中第一季度受益于生猪价格低谷,屠宰量增幅明显,头均利润创出历史新高;到了第二季度,生猪价格涨幅明显快于猪肉价格上涨,屠宰业务额度毛利空间被压缩;第三季度,由于生猪调运模式的转变,公司的屠宰量继续有所回落,头均毛利则大幅增长。
不过,这些行业波动对于双汇发展算不得太大的问题,公司更需要解决的是增长乏力问题。双汇发展的营收在2016年达到518.45亿元的顶峰后,在2017年—2018年都呈现出小幅下滑的态势,而净利润也大致保持在40亿元—50亿元之间,从现有的业务结构上很难看到有效的增长突破口。而双汇发展的母公司万州国际前几年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猪肉制品企业的史密斯菲尔德,这家公司在养殖、屠宰、猪肉加工三方面都有涉及,且养殖成本较中国更低,但受限于很多因素,双汇发展与之在业务方面的协同有限。
由此,双汇发展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便是沿着产业链进行扩张,加大在养殖这一端的投入,使养殖业务可以与自身的屠宰业务进行配套,从而减缓成本波动,也可以直接带动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据华创证券预测,双汇发展目前在生猪养殖这一块的规模只有30万头,未来预计主要采取类似温氏股份的“公司+农户”模式扩张,力争在3—5年时间使得养殖业务具备相当规模,目标是配套养殖业和屠宰业的配比能够达到30%—50%。相比2018年度公司1631万头的屠宰规模,这意味着双汇发展的生猪养殖规模将会达到500万头以上。而此次在养鸡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是否能让双汇发展摆脱业绩徘徊不前的局面,仍尚待观察。
坐享行业景气红利 益生股份进军养猪业
专注于猪肉领域的公司瞄准养鸡业务,与此同时,在养鸡业务上赚到大笔利润的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养猪业务。国内最大的祖代白羽肉鸡繁育企业益生股份(SZ 002458)近日公告称,公司就共同建设“黑龙江年出栏-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农业产业化生态循环项目种猪端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项目投资估算总额约13.6亿元。
同期,益生股份还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政府签署了“种畜禽生产-种养加结合生态农林场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设计目标产能为年产鸡肉及其产品20万吨,主要包括年更新84万套肉种鸡、6000万只商品肉鸡养殖、饲料加工40万吨/年、年单班屠宰6000万只肉鸡及鸡肉深加工等;并建设4800头原种猪场项目,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种养结合项目。该项目预算总投资为11.92亿元,将分两期实施。
而在新年前后,益生股份还达成了一项并购协议,计划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得北京四方红科技旗下四方红农牧70%股份,以发展种猪和肥猪饲养业务。相关资料显示,北京四方红科技拥有11项专利,大部分为生猪养殖饲料配方的发明专利,饲料涵盖断奶仔猪、哺乳母猪、生长育肥猪等品种。该项目一旦最终实施,无疑将会助力于益生股份在养猪领域的扩张雄心。
作为养鸡业的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益生股份明显受益于近年来的行业景气,从2018年开始白羽肉鸡行业供给持续紧张,需求增长势头未减,种鸡价格上涨明显。数据显示,在2019年前三季度,益生股份实现营收23.86亿元,同比增长152.56%;净利润14.69亿元,同比增长996.05%,净利率超过了60%。公司预计2019年度的净利润可达22.5亿元—23亿元,同比增长520.11%—533.89%,达到了历史业绩顶点。
其实,益生股份也有养猪业务,不过规模一直偏小,这块业务在2017年—2018年的营收都在5000万元左右,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2019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养猪业务的收入只有1600多万元,占比1%多一点。而在养鸡业几乎已经达到盈利水平的最高点后,益生股份要想保持增長势头,显然也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在此时决定做大养猪业务,几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无论是双汇发展还是益生股份,它们做出扩张新领域的决定,主要都是因为看到了所在领域的天花板,意在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不过,眼下养猪业和养鸡业都处在景气周期的高峰阶段,产品销售价格高企,但这种态势也很难一直保持下去。在这个阶段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产业布局,客观上可以形成更为均衡的业务结构,增加对抗波动的砝码,但同时更要注意控制风险,毕竟行业龙头们都在持续扩张产能,新的供过于求局面或许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