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2020-03-23徐刚
徐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凝聚中华力量的精神家园。让五千年的文化世世代代薪火相传,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内容,有利于通过基础性的普及教育,提升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底蕴,增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
传统文化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去。从远古鸿蒙初开,到彩陶甲骨文出现;从先秦诸子百家,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到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文化铸就的精神力量书写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其中爱国、修身和处世三个文化符号,概括和凝练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涵。
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时俱进。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积淀学生的仁爱精神和人文修养,培育学生的自立自强和奋斗精神,激发学生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理想追求。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重在知行合一,“新生代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特征要求”。
传统文化教育要和当今时代文化结合。学校要把優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文化结合起来,尤其是要与国家主流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等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理念落实到生活和学习当中去,让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在学校教育中畅行。
传统文化教育要发挥育人支撑作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支撑作用,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育中要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以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事例,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室社稷;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等。在经典的文章学习中,让学生在精彩的典籍中体会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等。经典故事和典籍名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要挖掘其积极的精神价值和导向,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些重要指导性文件的发布,对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可依校情、教情和学情的不同,在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中“把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实抓好,整体布局,分步实施,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学校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性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育人经验和特色。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做好实施规划和工作推进,建立工作保障评价机制,确保教育的实效,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