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树长在森林里

2020-03-23相裕亭

金山 2020年2期
关键词:白天鹅教授作家

编者按:

相裕亭先生与我微信时发了两张图片给我,一张是一位画家为他画的速写,线条流畅、造型准确;还有一张是他坐在石阶上,笑容可掬、春风满面。巧的是我当时也正在与徐习军教授约稿并请他提供一两张生活照,徐教授也把他的照片发给了我。照片本是想在《金山》的微信公众号上用的,这一巧合使我产生了将他俩的形象在纸质的刊物上一起亮相的想法。想到就做,且让我把徐教授的照片P一下,便于画面统一,也便于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峙南徐”。

前些天,郑州百花园杂志社,赶在北方候鸟南迁越冬的时候,选在河南省的西部城市三门峡,召开了一个与白天鹅、与生态有关的文学笔会。

那里有丰沛的黄河水系,有连片的黄河湿地。市民们普遍都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每年入冬以后,大批的白天鹅(近万只)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临三门峡附近的水域,休养生息。

郑州百花园杂志社和三门峡市委宣传部,选在白天鹅飞抵三门峡越冬的时节邀约我们。一则是观看满塘如家鹅一样亲民、信民的白天鹅;一则是参与当地一个与白天鹅有关的文学颁奖活动。我与陕西的芦芙荭、陈毓、刘立勤,大连的老侯、湖南的老作家谭谈,还有河南的墨白、张晓林、金光、非鱼、刘建超、胡炎等国内三十几位作家、评论家如期而至。

会议的次日清晨,我在一楼大厅吃早餐时,与广州来的申平挨桌而坐。他知道我来自江苏连云港,便问我:“徐习军是你们那里人?”

我原认为他与徐习军很熟,想通过我回去以后向徐习军转达个问好之类,顺口答道:“是。”

申平看都没看我,单手在桌角上很是入神地磕着一枚茶叶蛋,问我:“他读小小说吗?”

申平的这句话,瞬间让我想起前不久,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在扬州(宝应)召开的那次研讨会。会上,徐习军谈到时下的小小说时,断言:当下的小小说里没有好作品。

当时,我就在会上。因为是会议即席发言,原认为大家就那么一说也就过去了,没想到会议以后,他把会上的发言整理出来,发在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公众号上,很快就在“圈内”热传开了。

我敢肯定地说,徐习军的那句话,如同说“街上没有漂亮女人”一样,惹怒了满街的帅哥靓妹。但徐习军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他就那么样说了。或许他的出发点是激励或鞭策当今的小小说作者,努力把小小说写好。但是,他那种一吐为快、一棍子打死众人的说法,确实是欠妥当的。难怪申平接下来就问:“徐习军看没看当下的小小说?”

申平是当今小小说文坛上的领袖人物之一。近十年来,申平在自我创作的同时,兼任着《小说选刊》中小小说的选稿编辑,他与王往、戴希三人,每月要从国内数以千计的报刊中,筛选出部分“可选”的小小说作品,提交给《小说选刊》进行好中选优。所以,申平对当下的小小说“品象”,还是比较了解的。难怪他对徐习军那句“当下小小说没有好作品”颇感不屑。

徐习军是我们江苏海洋大学的教授,早期写过一些小小说,可以归纳为中国小小说作家队伍中的“第一代小小说作家”,近期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对《西游记》文化的探讨颇深。

那么,徐教授为什么会抛出“当下小小说没有好作品”的观点。究其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点:

其一,徐教授对小小说有“初恋”情结。

徐习军教授早年是写过小小说的,还曾经出版过一本微型小说集《一片空白》。他出版小小说集的时候,恰逢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那是中国小小说极度贫乏,或者说是中国小小说快速崛起的时代。谁能在那个时候写出一篇抢夺眼球的小小说,无须当下互联网的传播,很快就会传遍大江南北。

所以,那时间的小小说作家,包括热衷于小小说的读者,都会记得汪曾祺的《陈小手》、许行的《立正》、王奎山的《别情》、孙方友的《女匪》、谢志强的《黄羊泉》、滕刚的《预感》、司玉笙的《书法家》,还有刘国芳、沈祖连、凌鼎年、沈宏、邵宝健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那种最初的印记,不亚于中苏友好时的那一代人喜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至今,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还在迷恋莫斯科郊外的“夜景”。

徐教授作为“第一代小小说作家”,喜欢、崇尚那一代人的小小说作品,是极为正常的。但是,我想向他透露一点,当今的小小说还有比那些早期小小说更成熟、更好看的。如《卜白》《潜浮》《数学家的爱情》等等。这些后起之作,如同入夜的街舞曲,不光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洪湖水浪打浪》,还有乌兰托娅的《套马杆》、安与骑兵的《红山果》、降央卓玛的《那一天》等等。当年才旦卓玛所唱的《北京的金山上》清脆悦耳,而今索琅旺母所唱的《北京的金山上》也颇为动听。

徐教授勤奋而又谦逊。就在前不久的“连云港微型小说论坛”上,他向与会的作家、评论家透出了两个“自我信息”。一是2019年1月至11月,他不分昼夜地撰写《西游记》的学术性文章,累计达到了70余万字。仅此一项,

细心的读者可以帮他算一下,徐教授每个月都要写七八万字的学术作品(借此,我想悄声问下徐教授,你那70万字,有多少是学术精品)。除此之外,徐教授名下还挂着江苏海洋大学学报的编辑,长期兼着社会上几十个学会的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之头街,几乎每周都有各种会议缠身。可以想到他是—个多么勤奋而又忙碌的文化学者。

我这样罗列他的学术研究与工作量,是想替咱们小小说作者问问他:教授你身兼数职,整日天南地北地奔忙,是如何挤出时间来研读我们当下的小小说好差的?二是徐教授在会上说,他当年写出《一片空白》以后,曾以自我调侃的方式,搞了一个“徐习军作品批斗会”。那个批斗会我没有参加(当时我可能还没有写小小说)。“批斗会”上,大家把他的小小说“痛批”一气。事后,徐教授几乎是不写小小说了,转行从事小小说的理论研究。这或许就是徐教授断言“当下小小说没有好作品”的依据所在。

其二,大树都在森林里。

前两天,也就是我落笔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我在手机上讀了莫小谈的《猫的眼》,随之在微信上告诉他《猫》是“入戏”了(夸赞之意),并说“戏”里尽管没有冲突,但是细品起来,还是能感觉到深埋“戏”中的味道。并嘱咐他以后的作品要“压住”了写(别急躁)。小谈给我回信息,说他的小小说量是上来了,可质还没提上去。我思量了半天,给他回了几个字——大树长在森林里。

言下之意,劝莫小谈只要把自己笔下的小小说森林营造好,何愁森林里没有大树长出来呢。

小小说并非是中长篇小说,作家们凭借着一部长篇、或是较有分量的一部中篇,就可以鹤立文坛。如钱钟书的《围城》、阿城的《棋王》等等。他们或许就凭借那一两部较有分量的作品,就可以在当今文坛上争得一席之地。

而小小说不然。

小小说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方可达到质的飞跃。即使回到二十年前,回到“客厅里爆炸”的那个年代,白小易、孙方友他们也不是凭借一篇小小说而震惊小小说界的。他们在写《客厅里的爆炸》《女匪》之前,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行走在各类报刊之上。

所以,我鼓舞莫小谈,要有足够的勇气与耐力,苦其心志地去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小说森林。

说到此,好像与徐教授所说的“当下小小说没有好作品”是两码事了。其实不然!

我想通过与一个文学青年莫小谈的对话,引导徐教授在百忙中,能够往我们的小小说森林里面走一走。你可别整天忙于学术研究,猛然间想起小小说,或是路过我们小小说森林的时候,只在外围匆匆忙忙地张望两眼,就说咱们的小小说森林里没有高大的树木。

我可以领你到“林子”里面来看看:黄建国的《谁先看见村庄》、申平的《记忆力》,包括司玉笙的《高等教育》、孙方友的《雅盗》《霸王别姬》,都比他们本人当年的《书法家》《女匪》写得丰满而厚重。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当下的小小说羽翼丰满、日渐成熟了。你可别再拿着当年的“十六两”老秤,来称当下袁隆平所研发的亩产千斤的稻米了。

其三,西部是高原。

我和徐教授共同生活在东部沿海边的一座海滨小城——连云港。我们这里海拔高度趋近于零。我们平时所目及的楼房、大树、山丘之高,基本就是它的海拔高度。这让我想起了早期的小小说,他们从“零海拔”凸起,让人们一下子就看到了它高出海平面多少了。

当初,二十年前(或更早一点),中国的小小说队伍,数来数去也就是那么几十个人(见汤泉笔会)。而今,我们的小小说作家队伍可达数万人。其小小说作品之多,让人目不暇接,再不是“立木见高”的时代。而今的小小说好作品之多,可以形成排,列成行,堪稱小小说的大森林。

说到此,我并没有否认《女匪》《客厅里的爆炸》《走出沙漠》那一大批小小说有什么不好,那些已经成为“经典”,我们热爱小小说的人都会铭记。但是,有一点我们大家都明白,就当下,不管是谁,再写出《走出沙漠》,哪怕是写出《走出亚马逊》,都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了。那个特殊时期,一去不复返了。

近二十年来,国内小小说的发展,如同我们国家的高铁一样,已经延伸至西部高原。如果说,让我们站在高原之上,去看眼前其貌不扬的河流山川,再说它没有我们东部沿海的山峰高大,那就不对了。因为,此时的“地势”,已经整体抬高。

话已至此,我无需去罗列近年来国内小小说中的好作品有哪些;不提第一代、第二代、第几代中,那些专门从事小小说创作的作家姓名;也不说当下的小小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小小说的圈子,是一个非常搅局的事情,咱们不说那个)。只想跟徐教授说,目前我们国内的小小说作家队伍,历经几十年的打磨,已经从我们家乡的海平面(零海拔),步入了大漠雄风的壮阔高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朵,看似都生长在平地上,可她们已经身居几千米的高原之巅了,似乎已经触及到文学的殿堂(列入鲁奖)。

我随意说几个这几年崭露头角的小小说作家的名字:李方、李永生、水鬼、王溱、冷清秋、原上秋、于心亮、刘兆亮、高沧海、赵淑萍、李伶伶、游睿,你可知道他们,你读过他们的小小说作品吗?

上述文字,如有不妥,敬请习军兄谅解!如谅解不成,那就海涵。因为,我们俩同居黄海边。

猜你喜欢

白天鹅教授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我的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