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堪称奇迹的安谅

2020-03-23凌鼎年

金山 2020年2期
关键词:明人皮鞋官场

凌鼎年

我曾经在一篇分析中国微型小说作家基本构成的文章里说过:中国微型小说作家队伍由公务员、教师、编辑三大块组成。实事求是地讲,在全国,写微型小说的科级干部至少有上百,但厅级干部就凤毛麟角了,为此,我还专门写过广东佛山市的副书记、人大主任韩英,他出版过多本微型小说集子,依稀记得我写的题目是《可喜的韩英现象》,写他为官为文两栖。如今韩英年纪大了,己淡出微型小说文坛。近年,微型小说文坛比较活跃的“冒号”作家是安谅。

认识闵师林应该有十多年了,记得在上海的一次文学活动上相遇,彼此交换了名片,他当时给我的名片上,印有的头衔是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与交通委员会、上海浦东新区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浦东新区重大工程项目办公室,书记、局长、主任,应该是个厅级干部吧。当时只知道他也喜欢文学,以为他参加文学活动属逢场作戏,属附庸风雅的那种,也没有多联系,免得有高攀之嫌。

后来才知道,闵师林就是安谅,安谅就是闵师林。

说起安谅这名字,我早就有耳闻,拜读过他不少作品,知道他写微型小说,也写散文、诗歌。想不到竟是闵师林的笔名。

因为安谅写微型小说,因为上海与太仓系近邻,因为上海写微型小说的作家不多,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对他的“明人日记”有了很深的印象。

在中国的官场,喜欢文学的不少,能写写的也很多,但往往到了一定级别就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文学,因为与文学走得太近,不利于仕途的进步。安谅算是个异数,安谅对文学是真喜欢,在他这个级别,真的难能可贵。安谅目前是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上海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是个日理万机的岗位,在这岗位上,还能兼顾文学创作,还能每年发表一系列的作品,出版自己的专著,无论如何都是应该为他点赞的。

在微型小说文坛,知道安谅就是闵师林的可能不多,但读过安谅“明人日记”微型小说作品的读者很多。“明人日记”在读者中还是颇有影响的。安谅为什么选择写微型小说?我想这可能与他的工作不无关系,他实在太忙,不可能有大块的时间去写长篇小说或中短篇小说,只能忙里偷闲,利用边角料时间创作点篇幅相对比较短小的微型小说或散文。安谅很睿智,知道微型小说的容量小,经营起了系列微型小说作品“明人日记”,用集束手榴弹的方式来放大微型小说的可读性与关注度,这与他的江都同乡滕刚的“张三微型小说系列”有几分相似之处。主人公都是一个,集中读,就有读小长篇的感觉。如果说,安谅与滕刚的区别,滕刚注重于荒诞派的描写,安谅偏重于现实主义的挖掘。

在安谅的笔下,明人有时是主人公,有时是参与者或旁观者,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作品中的人与事串起来。试以《你穿错了谁的鞋》为例,作品的一号人物是办公室陆主任,当他穿错了市长的皮鞋后,第一时间找的是明人,明人在整篇小说中不可或缺。

这篇《你穿错了谁的鞋》可以归类为官场小说。一度,很多作家与业余作者都喜欢写官场小说,但像我这种在机关工作30来年的,一读就知道写的人了解不了解官场。很多人因为不在官场,与官场是隔膜的,是凭自己的想象去写官场的,把官场的人与事写得简单化、概念化、符号化、愚蠢化了。而安谅是老机关,对官场最有发言权,他笔下的官场人物与心态就十分的真实,刻画、描摹十分到位,甚至可以说惟妙惟肖。这篇作品的巧妙之处是小处切入,仅从穿错一双皮鞋写起,却引出了读者的反思。真应了“口子小,背景大,立意新,开掘深”的经验之谈。

如果安谅仅仅写办公室陆主任穿错了市长的皮鞋,有惶恐不安的心态,想求助于明人,能否把皮鞋换过来,那也不失为一篇不错的微型小说。但这篇作品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不满足于一般性的描写,他写市长明明知道自己的皮鞋被手下穿错了,却矢口否认,为什么呢?——因为这双皮鞋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品牌之一铁狮东尼,少说也得3000美金一双。

在反腐的当下,因一块名牌手表、一条名牌皮带、一件名牌服装而曝光于网络,从而牵出贪污受贿的不是一个两个,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官场心态入木三分。

作品从穿错皮鞋,到结尾落点落在怕被穿小鞋,可谓神来之笔。

《邻居赵五》也是篇不错的小说,从结构上看,与《你穿错了谁的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由明人串场。这篇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着力描写了最基层最不起眼的一个邻家的下岗工人赵五,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笔法。赵五在前半部,形象并不高大,甚至有点不那么讨人喜欢,有点让人小瞧,你看他平时无所事事,爱喝酒、爱抽烟、爱搓麻将,还爱闹腾。

赵五是因挨家叫人躲避火灾被烧伤的,照理是英雄,但有人怀疑这火就是他乱丢烟头引起的,因为他平时形象不佳,再说半夜三更的,他怎么会发现火灾的?于是,去医院看望他的邻居都迟疑了。几个长舌妇更是说这说那的,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他们不负责任的议论等于在受伤的赵五身上撒了一把盐。

几天后,事情调查清楚了,是楼道的电表间自燃起火。赵五不但不是肇事者,而是真真实实的英雄,他是为救邻居而被烧伤的,没有他灵敏的嗅觉,早发现火情,没有他的责任心,没有他的勇敢,一家一家敲门叫醒邻居,后果不堪设想。至此,剧情反转,赵五的形象立马高大了起来,一个平凡而让人尊敬的英雄呼之欲出,安谅用真相大自来圆满完成了对赵五的塑造。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還加了一个看似可有可无的结尾:刘大妈挨家挨户串门,说要推荐赵五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媒体来采访了老王、刘大妈,他们又抢先在镜头前露脸了:“赵五是英雄,我们早就看出来了……”——我个人认为这比塑造英雄更有力度,作者把当下社会某些说话不负责任,又爱出风头的人的言行一一曝光,进行了敲打。

在《跟着你,跟着我》一文里,明人依然是观察者、串场者,非主角,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谢阿婆与她的女儿。谢阿婆年纪大了,有点老年痴呆症,常常一个人外出,忘了如何回家,又怪脾气,坚决不让女儿陪在身边,她女儿只好悄悄地跟在后面,以防万一。

安谅用时空转换的笔法,插写了谢阿婆年轻时常常偷偷跟着青春期叛逆的女儿的故事——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百姓平头真实的日常生活,就像唠家常似的,没有做小说的痕迹。

《手机号》里明人邻居彭江的老母亲走丢了,被警察发现了,这似乎不算新闻。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小事挖掘出亮点,一个小细节无意中触动了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一位痴呆老人,竟记住了儿子1位的手机号码。这是什么?这是亲情,这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这是母亲对儿子最大的信任啊,能不让人感动吗?!

《小区有个五谷磨房》也是生活场景的展示,灶披间、小卖部、五谷杂粮、苏北一家人,与老伯伯、老阿姨、胖姑娘、秦工、小静等,这些要素与人物就是我们平日里常见的,他们的欢笑也好、矛盾也罢,都透着烟火气,题材十分地接地气,读之温馨、亲切。

《你跑什么跑》是有点探索性的写法,是几个片段的组合。这篇作品揭示了一个社会现象的误区:如果碰到什么事,你跑就被人认为你心虚,认为你有做坏事的可能;反之,你大大方方,不逃不跑,反有可能逢凶化吉。小故事,却引发读者的思考。

总体来说,安谅的作品题材基本来自生活,清新朴实,往往有寓意,有哲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我有次在饭局上,听安谅讲过他去支援新疆时,因饮食习惯的不同,馋家乡的味道,馋老母亲的烹饪手艺的味道,正好有同事來新疆,他老母亲一早去菜场买了猪肉,烧了儿子最喜欢的红烧肉,还特地买了个特大号的钢精锅子,装了满满一大钢精锅子。红烧肉不能托运,一路上这同事一直端在手里,够辛苦的。飞机到了新疆乌鲁木齐,要转机去喀什,在机场摆渡车上,有人对他说:累不累啊,放座位前的行李平台上吧。可能端得确实手酸了,就放在了摆渡车司机后面的平台上,结果,一到停飞坪,大家一哄而下,那位仁兄竟随大流下了车,忘了拿那一锅红烧肉,等上了飞机才突然想起,可已来不及了,悔啊。而安谅等一拨援疆人员都眼巴巴地在等来自家乡上海的红烧肉呢,那种失望是可想而知的。这个故事恐怕小说家也编不出来,让安谅碰上了,他就抓住这题材,写了一篇小小说,这样的小说,有生活味、有故事性、有可读性,当然是好小说。小说家的想象力固然重要,但小说家的阅历也很重要。安谅的阅历要比那些三点一线,或窝在象牙塔里的作家要多得多。

安谅的微型小说作品自然还有一些可改进之处。不过,话要说回来,一个在职的厅级干部,在忙得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的情况下,还能不忘创作,不仅是小说,还有散文、诗歌和舞台剧等。能写出这么多作品,且影响不小,堪称奇迹了。只有两个字:佩服!

猜你喜欢

明人皮鞋官场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会唱歌说话的红皮鞋
“兼剂”与“正变”——明人论诗体互动
擦谁的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