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方可以适
2020-03-23孙国晗
孙国晗
相传,周公刚被封鲁地,其子伯禽代替他去治理,三年才回来上报周公;而姜太公受封于齐,数月便返回了。周公大惊:“何其速也!”细细推究,伯禽三年推行周礼,而姜子牙“简其礼,顺其俗”数月已成。
之后,不出周公所料,齐远胜于鲁。何也?调适的力量推行着。
所以,我以为:调,方可以适;适,方可以成。
从齐鲁之争推广而去,历史精彩处,皆是大调适。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秦皇赢政遍设郡县,国家从中汲取到了新的能量,縱使那些失败的调适,亦打开了新思想、新思路。调适,向未知的领域伸出触角,为旧的制度注入新的活力,“源头活水”也。
可惜,虽不乏调适的成功,但生搬硬套、恪守教条的失败也泛滥成灾。当初苏联还是老大哥时,热心地推广着自己的骄傲:城市建型,工业结构,文学创作……曾几何时,中国年轻时也曾如痴如醉地“学习”着他。北京变成了莫斯科第二,遍地小高炉,一片浓烟黑雾,东北也成了西伯利亚的延伸,建起了一模一样的基地,可最后,北京城被迫再兴土木,东北陷入了转型期的低迷。不经一番调适便全盘接受的弊端,明晰可见了。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就在其著作《万历十五年》结尾处说:“最令我们存信心的,便是任何一种主义,都不能直接套用,总要一番调适,总在那‘柳暗花明处,开辟新境界。”显然,世界的复杂性,不容许我们简简单单地重复。
观当下,人们仿佛不再思考、不再作出自我调适,简单的重复成为主流:毛坦厂中学走红,“毛中模式”便四处开花;故宫登录淘宝,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类似店铺;迪士尼盆满钵满,地级市都建成了大型乐园……但这类“应运而生”的风潮,往往陷入同质化、抄袭、千篇一律的困局,不能“因地制宜”,自然“水土不服”。
不是耍滑头,不是失原则,荀子曰:“定,应,全。”“定”者,主见;“应”者,灵活,坚持主见,适时灵活;“全”者,成大事。
所以,我说:调,方可以适;适,方可以成。
点评:
文章语言古朴典雅、厚重有力。节奏舒缓有致,行文流畅。全文谈古论今,有历史感、全局观。既有对历史的思考,又有对现实的关注。本文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谈“调适”的重要性,既有对城市发展的关注、对教育模式的思考,还有对文化延续方式的辨析,行文有张力有气度。而针对当今社会从众随俗、思考力变革力缺乏等问题,文章实有针砭时弊之效!
[作者系句容高级中学高二(2)班学生 指导老师:齐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