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与应用
2020-03-23李翠萍
李翠萍
由于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各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较大风险,为此企业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力度,保证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
一、引言
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强化对风险评估的力度,对财务报表显示出的风险信息进行预警,并提升审计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前瞻性,进而预防企业风险问题的发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需要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构与形式,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而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防控能力。
二、风险导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
(一)风险防控责任缺乏明确清晰的界定
风险防控责任的明确与划分是企业实施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环节。由于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职责交叉情况,导致风险管理责任方与内部审计人员针对职责的划分产生较大的矛盾和纠纷,造成企业风险防控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影响了内部审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缺乏明确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企业在面临诸多风险过程中,需要通过建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强化对风险的管控力度。但由于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缺乏明確的工作目标,仍然坚持传统的风险导向型审计工作模式和内容,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仍然以财务报表相关的工作为主,无法突出审计和监督工作的优势作用,导致风险管控力度的缺失。
(三)内部审计技术相对落实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财务软件与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容易造成企业数据信息的丢失,对企业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原有审计技术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无法对风险的防控工作相联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后续审计缺乏有效性
后续审计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审计结果的落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把控好后续审计进入的时间。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常出现后续审计进入时间过早或过晚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后续审计作用的发挥。审计方无法对项目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影响了前期审计意见的有效性,同时造成了被审计方的抵触情绪,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风险导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与应用的策略
(一)优化与完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控机制,充分发挥业务运营管理部门的优势作用,及时发现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同时,成立专门的风险防范与管理部门,对企业业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对风险的预估与防范能力。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对风险管控的确认职能。此外,企业需要分别明确和清晰每一层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权限,避免职责内容的交叉,进而有效发挥各层级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与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制定明确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
企业要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清晰明确的划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将对风险的防控工作放在首位,进而有效保证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以此为工作目标,对传统审计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与改进,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监督,进而有效防范风险问题的发生,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完善与改进内部审计技术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将风险导向作为工作重点,将审计工作与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作用,建立信息化内部审计平台,完善风险管控系统的运行效果,提高对风险类型和系数评估的精准度,把握风险问题发生的时机,进而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及时妥善的解决风险问题的发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把握好后续审计的入场时间
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需要在内部审计报告提交之后的半年至一年中开展后续审计工作,确保被审计方具有充足的时间对审计意见中提及的问题和建议对项目进行改进,同时,能够帮助审计方及时发现被审计方是否有效落实相关的审计意见,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的经营标准和要求,进而有效降低风险问题发生的几率,保证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四、结语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风险的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需要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经营与发展特点,实现对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完善,明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调整与改进内部审计技术,科学合理的划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进而不断提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作者单位:天津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