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疫魔赛跑的人

2020-03-23杨星野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年2期
关键词:隔离病房病区出院

杨星野

农历大年三十,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张瀚文却不能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吃团圆饭了,因为他被“隔离”了。

与新冠肺炎患者被动隔离不同的是,他是主动“隔离”——从腊月二十九那天起,他就作为第一批进驻隔离病房的医护工作者,坚守在抢救一线。

“越是艰险越向前”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如恶魔一般来袭,打了人们一个冷不防。黑龙江省迅速行动,组织调度各方力量抗击疫魔。作为传染类疾病专科医院,省传染病防治院在第一时间被确定为省级定点收治医院,成为此次战“疫”的“专业队”之一。

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省传染病防治院紧急部署:从现有医护力量中选出第一批精兵强将进驻隔离病房。得到消息,张瀚文立刻决定申请参战。他觉得,作为ICU主任,应当为室内同事做出榜样;身为共产党员,更应该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他深知,病毒对任何人都是不讲情面的,即便你是一名从事传染病防治多年的专业医生。但是,在艰巨考验面前,应该“越是艰险越向前”。于是,他第一时间向院里请战,并如愿成为这批“尖兵”中的一员。

因为在专业领域主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多年,张瀚文认为自己更适合做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工作。为做好战前准备,他夜以继日地收集相关资料,全面了解疫情特征和相关动态;在参加院里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中,他把握要领、深入思考,与同事一起研讨完善救治预案。

腊月二十九这天,戴上护目镜、N95口罩,穿上隔离服……“全副武装”之后,张瀚文毅然踏进了隔离病房。

“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

从进入隔离病房开始,张瀚文已经坚持奋战了二十多天。

这些天,张瀚文和同事们过着没白天没黑夜的日子,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只要患者需要,他们就要立刻到场,接诊、救治等环节,都要“钉”在那儿。

因为每天都是连轴转,几乎整天要穿戴全部防护设备,张瀚文和同事们的身上、脸上被勒得满是红印,有些部位的皮肤磨破了,一出汗就火辣辣地疼;而进行一次医务处置,不一会儿就浑身是汗水。

这些天,张瀚文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大年初一那天,他两次进入隔离病房,总时长超过11个小时,一方面是救治需要,另一方面他还有个想法:“我的身体素质还不错,有长期运动的习惯,所以就拿自己做个实验——如果我能在隔离病房坚持多一些时间,就能给同事做一些参考。”

为了保证同事们的安全,张瀚文总是细心再细心,凡事冲在前面。他说:“虽然事先都经过严格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是都做到位了、会不会有一些细小问题存在,我还要及时发现问题,梳理患者病情和护理要点,在第一时间和同事分享,然后制订相应方案。作为这个病区的总协调人,我必须走在前面、考虑周全。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我去做了,别的同事就能稍微歇歇。”

“一定会看到春暖花开!”

大年三十那天,张瀚文本来想给妈妈打电话拜个早年,但又怕她担心自己,犹豫再三还是没敢打这个电话。后来,他抽空和儿子微信视频,7岁的儿子给他唱了一首歌,其中有句歌词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那一瞬间,张瀚文深受感动。他把对家人的挂念全部化为工作的动力。

身在隔离病房的张瀚文这几天特别喜欢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两个背对镜头的身影正在认真洗手。“这个小背影只有6岁,他和他的舅舅都是疑似病例。入院时需要隔离,家人担心孩子太小,对分开隔离有抵触情绪。我也是一个父亲,这次春节和家人分居两地,看到这个小病患感触很多。我用了半小时的时间和小患者沟通,和他一起做防护措施,告诉他要勇敢,要信任医护人员,最后他自己勇敢地走进了隔离病房,现在他们一家都解除隔离安全出院了。”张瀚文说,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在温暖着所有人的心田,也坚定着所有人的斗志。

截至3月3日,张瀚文参与救治确诊病例73例,达到出院标准58例,参与诊疗疑似病例116例,解除隔离出院115例。看到病患欢天喜地地从隔离病房走出去,张瀚文非常高兴,感觉曙光就在前面:“我相信,我们的医疗队员都已经训练出来了,是一支能打勝仗的队伍。”

作为新冠一病区第一临时党支部的书记,已有18年党龄的张瀚文把新冠一病区打造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这也是这支团队越战越勇的秘诀之一。

张瀚文和他的同事们还在继续与疫魔战斗,他有句话说得好:“携手同心,一定会看到春暖花开!”

猜你喜欢

隔离病房病区出院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医院药房冷藏药品病区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广州两名隔离病房高考生双双上线
双代号网络图结合质量控制点:隔离病房机电改造管理方法创新探索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仁心仁术 大爱无疆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