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探索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治理之道
2020-03-23熊军辉
熊军辉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市场失灵是不可避免的,而政府失灵也是不必然会存在并且时不时的扰动着中国的经济。在一定的社会经济阶段内,二者同时出现并非空穴来风,况且出于居安思危的目的,探索政府和市场同时失灵的治理之道便不是可有可无了。探索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治理之道,首先要明其为何失灵,即探寻病因所在,如市场失灵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同时政府失灵的原因也是可以找到的。接下来便是“对症下药”。因为在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时,靠市场自己几乎无法实现自救,所以只能通过政府来解决困境。这时,政府就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来改变既定的框架结构,确立新的适宜健康经济运行的政治法律经济环境,为经济的复苏提供“推进剂”,必要时直接参与推动经济复苏。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没有任何一个值得奉为圭臬而万世不易的金科玉律,故而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要防患于未然,就要相机而动。
【关键词】宏观调控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引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市场做出了最新的论断:使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至此,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关系中的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前所谓的发展。然而,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都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风险也就是无法消除。当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同时出现时,当如何治理?这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
一、市场运行与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运用价格市场调节供需关系。其实质就是价值规律调节。而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比例。市场具有以下优势:传递的效率(信息)、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和有效的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倘若完全竞争市场得以构建,则届时资源配置实现了最高效率,也就是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但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构建的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也就可以说是理想的状态了。
但市场并非万能,由于其自身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也就为其“失灵”埋下了隐患。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市场是逐利的,并且“理性经济人”是不愿意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同时出于“搭便车”的心态,消费者也不愿意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支付费用。2、垄断: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垄断的产生。市场越发达,竞争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导致弱者的淘汰,而强者往往通过联合、合并等手段,形成垄断市场,导致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难以发挥作用,扭曲了市场竞争机制。3、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产品难以实现适度供给,同时也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4、外部效应和收入分配不公平。外部效用是普遍存在也是客观存在,这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非市场化影响。同时由于市场不能主观带来公平的社会分配,又因“马太效应”的存在,社会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由于上述市场失灵,放任市场或者单一市场经济都不是明智之举。市场失灵也就为政府参与经济管理提供了契机。
二、政府的職能和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为政府的经济调节功能的存在提供了必要性。政府介入经济有三个职能。1、资源的配置职能:通过政府的经济活动,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如,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如公共产品等市场供给不足的产品;通过政府税收,鼓励和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等。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实现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3:政府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通过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的。
尽管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政府的干预,但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政府失灵的原因和表现存在在以下诸多方面:1、政府决策失误。因为决策受其程序和时限的限制,信息不完全的影响,决策主体的个人能力已经对决策后果难以预测还有决策执行上的偏差,都会导致决策失误。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对公共产品评价的困难、公共部门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和监督信息不充分。“诺斯悖论”就从侧面反映了转轨经济中政府的尴尬处境。3、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的同行,导致政府的运行效率低下,机构庞大,缺乏活力和竞争能力。4、政府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会增加社会成本、损失社会福利、影响政府声誉,同时也可能致使权钱交易日益盛行。
三、关于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建议
要解决一定的时期内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让市场发力实现自救几乎不可能,这时只能通过政府的强制力来干预,改变既有的格局,破而后立,实现经济发展进入新的环境。而要从政府角度来解决“双重失灵”,还是需要从政府调节经济的三种手段作为切入点,以此作为支点,四两拨千斤,来使市场杠杆达到平衡状态。以下便是笔者一点建议:
1、法律手段上要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并切实落实。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当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而这时政府也面临着失灵的问题。这时就要突破原有的经济法律领域的桎梏,赋予政府强制在新的领域干预的权力的合法性。法律法规的删改和建立要及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展开。同时在司法方面既要严厉惩戒不法行为,同时也要保护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通过宏观的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为经济的健康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2、行政手段上加强政府体制改革。要建立一个制衡式的民主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清除权钱交易滋生的土壤。同时在更多的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和绩效评估,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其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更多透明的渠道。还要加强决策评估的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建立更完善的责任追究制,提高执行的力度,严惩违法乱纪行为。最后要持续推进政府部门改革,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政府,降低政府运行成本,适度提高公职人员待遇。
3:经济手段上政府要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政府作为市场上的最大消费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其经济行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就就要求政府能够精确把握市场动向,高效率提供公共产品。同时,政府要合理运用货币手段和财政手段调节市场经济活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增强市场抵抗风险的能力,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
改革,永远在路上。回顾过去,没有任何」一种体制能够永远适用,改革不断深化、不断细微,常抓常新,方能长时间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要保持资源配置持续高效供给,需要不断完善市场和政府供给的机制,及时解决问题,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能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切实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姚悦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07;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推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意见的通知[E].2014;
[3]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4]王伦刚.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法理论的逻辑起点.[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李建建.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