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保田 一个“戏霸”的自我修养

2020-03-23

北广人物 2020年9期
关键词:张艺谋剧团艺术

电视剧《新世界》用70集的篇幅讲了一个发生在22天里的故事。很多观众都批评该剧“注水”现象十分严重。忽然就想到了李保田。

在演艺圈,早有“李保田是‘戏霸”的传言,且不说他在演戏时,会为了对一个角色的理解,与导演争得面红耳赤,还几次因不满制片方往剧中“注水”而走上公堂,这样的做法,让他在圈里显得很“另类”。

对于被贴上“戏霸”的标签,李保田倒是不以为意,因为在他看来,“方便面有面霸,洗澡有浴霸,这个‘戏霸听起来也还不赖嘛。”

他不仅“霸”戏,更“霸”自己

李保田的这个“戏霸”诨号,还真非是“沽名钓誉”。不论是多大的“角儿”,李保田在与他们合作时,永远是把艺术摆在第一位的。例如在与张艺谋合作,拍摄电影《菊豆》时,张艺谋找到他时,说的是“救场如救火”,但即便是面对张大导演如此急迫的要求,他也是当面锣对面鼓地给张导提出了两大要求:一、请求张导改大自己角色的年龄,并据此重新调整剧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二、等张导把剧本按照他的要求改完以后,他看了,再考虑出不出演。

当时的李保田,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青年演员,而张艺谋已然是享誉国际影坛的大导演了。能在张艺谋导的电影中扮演男一号,是多少演员梦寐以求的事。绝大多数演员在得到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意外惊喜时,基本上都会对剧组“言听计从”,生怕因多说一句话,而得罪了张导,失去出名的良机。像李保田这种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甚至不惜与导演针锋相对的演员,真的是少之又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保田在电影中的表演设计都是非常生动准确的,他成功地诠释了影片中“菊豆的情夫”、欲望被封建秩序压抑的染坊长工杨天青一角。

通过这次较为愉快的合作,李保田与张艺谋成了艺术上的知音。在李保田看来,“直到今天,仍然还有人以《菊豆》为例,说张艺谋是在揭露中国的黑暗面,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我认为《菊豆》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某种程度上,他从一个很特殊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1996年,两人还曾经合作了《有话好好说》,李保田在片中饰演的小人物张秋生一角,也将那种唯唯诺诺、投鼠忌器的中年小男人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

李保田不仅“霸”戏,更“霸”自己。他对自己在影视表演时的要求,十分严苛,看过他台本的人无一不对他在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而感到惊叹。一个艺术家的情绪在那些字里行间如同喷涌的泉水,恣意流淌。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加贴近角色,他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沉浸在角色之中,不能自拔,常常需要安眠药辅助才能入睡,甚至为了角色,不惜让肉体经受痛苦。

在拍摄电影《流浪汉与天鹅》时,“从头至尾,我脸上一点东西都没有抹,完全本色。为了把自己晒黑,我提前半个多月就到江苏高邮的拍摄地体验生活了,每天要不就泡在水里,要不就练习划船,在大太阳底下晒,直到晒脱了两层皮,把自己彻底晒黑了才开拍。因为曝皮,晚上痛得我不敢沾席子,只能趴着睡。”李保田回忆说。

更疯狂的一次是在拍摄电影《葛老爷子》时,为了更加接近片中耄耋老人的形象,李保田主动请缨要求拔掉自己的门牙,来提升人物造型的可信度,他这样拼命的举动当时把整个剧组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前主任梁伯龙曾经这样评价李保田:“通常,演员的表演都是被动的。必须听命于剧本、导演和摄影机,但是李保田总能变被动为主动。在创作时,把自己的修养带进去。他的这种表演方式,对于作品来说,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丰富。”这或许便是对李保田式的“戏霸”概念,做出的最恰当的解释。

悲观者的孤独

在李保田的心中,艺术家有两种,一种是像莫扎特、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天才,他们可以轻松享受艺术创作的快乐;一种是像米开朗琪罗、贝多芬那样的苦行僧一样的艺术家,他们无不是熬干了自己,才成就了伟大的作品,他说他是属于后者的。

祖籍山东的李保田,1946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父母都是从农村出来参加革命的军转干部。在国家尚不是很富裕的年代,他作为地方高干子女,除无衣食之忧外,随家人观看舞台演出的机会也相对较多,这些经历在他的心中,深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特别是当生活中出现悲观与孤独的情绪时,他对艺术的向往,也越发的强烈。

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他在学校里一直备受老师与同学的排斥,再加上父母对他也不是很理解,1962年,他小学还没读完就负气离家出走了,报考了徐州当地的文艺团体,甚至一度四年不跟家里联系。

本来,自由是李保田向往艺术的一大原动力,然而,在进入剧团学习伊始,他却完全没有获得自己预期的自由。他一开始报考的是一个京剧团,却意外被分到了一个新成立的柳子戏剧团,他公开表示了对这一结果的不满,却又招致了整个剧团对他的孤立,一时间他成了众人口中的“街滑子”。这使他又一次地置身于孤独中,但他却不曾选择与世俗妥协,我行我素中,他练就了一身扎实的丑角基本功,还曾有过离乡背井去昆剧团学艺的经历。

一直以来,李保田对自己的表演能力都是相当自信的,他毫不掩飾自己业务上的领先,但他这样的做法,更招致了同行的嫉恨。但就在李保田在剧团中又一次陷入悲观与孤独的时候,命运却又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1978年,他成功地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班。从戏曲到戏剧,从徐州到北京,他说自己是“从井底来到了井沿”。为了克服自己带有江苏口音的普通话,他曾经每日对照《新华字典》大声朗读《克雷洛夫寓言》;在排演小品时,他总是尽可能多地表演角色,他当年在中戏扮演的《马克白斯》中的守门人一角,至今仍让老师和同学们记忆犹新。毕业后,他留了校,成为了一名教师,并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了退休。

(未完待续)

据《大众电影》陈肖/文整理

猜你喜欢

张艺谋剧团艺术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纸的艺术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