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志愿文化及其德育功能研究

2020-03-23曹黎明

教育界·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高中生

曹黎明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从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来看,高中生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了德育品质下降的情况。为了提升高中生的道德品质,组织志愿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对高中生志愿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挖掘了德育功能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志愿文化;德育功能

一、前言

志愿文化在我国已经出现很多年了,它是指人们在自愿的情况下对社会做出贡献,帮助社会中有需要的人,并不计较物质汇报。在20世纪末期到北京奥运会期间,志愿服务发展得特别迅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时期。志愿服务被人们接受,并得到了高度认可。随之志愿服务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关的法律条文也在逐步完善。从总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志愿服务和一些先进国家来比还存在一些差距。高中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中级阶段,也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要从高中生抓起,在校园中进行志愿文化建设。

二、从志愿服务的角度看志愿文化

志愿服务是我国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参与建设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因此,志愿文化概念的提出有着可行性。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志愿服务是人们以自身良知为初心,进行帮助弱者的行为。它的动机和目的都是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志愿者在社会中的行为是志愿者本身文化态度和精神价值的体现。在挖掘志愿服务内涵的过程中,要进行历史发展、制度环境和全球化趋势等的审查,这样才能够明确志愿服务的意义。

三、高中校园志愿文化建设中需要遵循的规则

1.启发式的教学

为了在高中校园中更好地发掘德育功能,就必须要遵循一些规则,这样才能够完成预期目标。高中生的年纪不大,但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社会现象也有一些了解,对于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層次的理解[1]。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希望自己可以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独立自由有一定的向往。他们在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一些问题时,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对增强信心有着良好的助益。当代高中生更加倾向于在学习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收集资料,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当代高中生的特点,杜绝单一的灌输教学,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耐心的指导。在完全了解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之后,更便于之后的引导教学。高中生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所学的内容,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要循序渐进

在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不要急功近利,而是要放慢脚步,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对高中生的行为要表示理解,教师要换位思考,理解他们这个年纪考虑问题的方法[2]。对高中生要保持绝对的尊重,这样才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不要盲目进行,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要了解高中生感兴趣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高中生的心理还不成熟,一些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德育教学的方法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最终成果。在规划德育教学方案时,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慢慢地进行引导教学,使德育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高中生志愿文化的德育功能

1.人文精神的传输

人文精神对高中德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运用合理的方式在校园志愿文化中融入爱国情怀。高中生还无法对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心理处于成长期,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想法[3]。如果在高中德育教育中过分弘扬爱国情怀,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所以,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地建立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在组织志愿活动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参与活动引发高中生的共鸣,这样才能使高中生从心底里接受德育教育。

第二,要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高中生承担着比较重的学习压力,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很可能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通过积极开展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拓宽高中生调节情绪的渠道,使其学会保护自身的心理,这是高中德育教育的另一个关键抓手。

2.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

高中生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处于独立思考的初级阶段,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东西,很容易被一些社会因素所影响。高中生属于心理成长阶段,不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些学习或生活方面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这时如果教师采用强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很容易使学生受到伤害,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利于日后的学习发展。除此之外,高中生处于对社会好奇的阶段,很容易有特立独行的行为,追求一些独特的个性。例如男同学的抽烟,女同学的化妆,这都是他们展示个性的方法[4]。如果任由他们发展下去,不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德育教育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改善当前高中生的行为,教会学生认识自我的方式。这样学生才会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学生重新拥有学习的动力时,就会积极地探索新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也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3.激发高中生德育的主体意识

高中生是志愿文化和德育的双重主体身份,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成长,独立思考。志愿服务是德育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帮助高中生了解社会现象,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学习中。要激发高中生作为德育主体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的目标。

在当代社会中,参与志愿服务的两大动力是个人道德理想和组织推动力量。在志愿服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志愿者的人数增加了很多,还具有明显的特征。志愿文化具有规范志愿者行为的力量[5]。高中生处于人格思想养成的初级阶段,更加适合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自律行为,高中生只有真正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志愿文化的意义,在学习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把志愿服务当成另一种生活方式。

4.实现高中生德育的社会功能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我国公民的责任感。志愿服务代表着人们愿意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人们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形式。引导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程度,对社会价值进行思考,励志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中生对志愿文化的认知主要是建立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础上的,他们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志愿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它最重要的意义是使人们明白个人对正义和社会的重要性。高中生在参加志愿活动时,能够发现道德的力量,意识到人们的力量是伟大的,并对志愿者组织和公众领域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志愿活动不仅能够满足高中生参与社会服务的需求,而且能够帮助高中生进行价值选择,在尊重个人道德差异性的前提下,将造福社会作为个人价值的理想目标。

5.推动高中生德育的现实目标

德育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属于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尊重高中生的重要性,了解高中生的实际需求,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进行正确的引导。由于高中生的年纪比较小,学习压力比较大,参加志愿服务的机会有限,所以要珍惜参加志愿服务的机会,在每次参加志愿服务后,都进行深入的思考。回忆活动中收获的非物质回报,进行自我精神的升华。在活动中,高中生不仅能够缓解学习压力,而且能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志愿活动使高中生走出校园,在真实的交往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前使高中生进入社会化进程。这也说明了志愿服务能够拓宽校园德育的育人空间,使高中生初步形成社会价值观,对他们的學习成长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6.优化高中生德育的环境机制

志愿活动需要一定的现实条件,它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志愿活动是检验高中德育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志愿活动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价值观,使他们树立明确的理想目标。高中生志愿活动对社会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不仅改变了高中生的社会环境,而且能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引导。志愿者活动和学校发生对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德育教育弱势的现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成为高中学校高度关注的问题。同时,志愿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已有很多适合高中生参与的活动。高中生德育教育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培养成道德品质高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这就要求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均衡社会需求和个体实际之间的关系,这两者都必须经过社会途径才能取得明显的成果。志愿文化在高中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使德育教育明确了日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桑建军,刘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德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J].教育现代化,2019,6(55):200-201.

闫广芬,程岩.史观教育:高中生德育的重要基石——基于对天津市某重点中学师生的访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5(10):71-74.

左敏.高中生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18.

彭建.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潘娟.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