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安全保障能力评估及障碍因素分析
2020-03-23祝孔超
祝孔超
摘要: 基于国内石油安全保障视角,从国内石油资源禀赋、生产供应能力、消费需求状况等5个层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1世纪以来中国石油安全保障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16年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水平总体波动上升;储量替代率、清洁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储消比、石油自给率是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uaranteeing domestic oil security, this paper selected 14 indicators from five aspects to evaluate the guaranteeing capacity of China's domestic oil security, entropy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icator weight, then obstacle degree model was introduced to identify the major obstacle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whole, China's guaranteeing capacity for domestic oil security presented a rising trend during 2000 to 2016; Reserve replacement ratio, the proportion of clean renewable energy in energy consumption, reserve to consumption ratio, oil self-sufficiency rate are the main obstacle factors for enhancing the level of China's guaranteeing capacity for domestic oil security.
关键词:中国;石油安全;熵值法;障碍因素
Key words: China;oil security;entropy method;obstacle factor
中图分类号:F426;TE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5-0096-03
0 引言
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长足進步,但同时也催生了石油消费量迅猛增长。198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8757.4万吨,至2017年已高达58744.8万吨,年均增长15.4%。但国内石油产量增速较低,同期仅为1.2%。石油产量严重落后于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致使石油供需差额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至2018年对外依存度已接近70%。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攀升至75%[1]。不断攀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压力愈发加大。与此同时,石油生产和消费引发了全球变暖、酸雨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在不断攀升石油消费量和居高不下的对外依存度短期内难以改变,石油消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从多个方面客观合理的对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状况进行评估,有利于把握中国石油安全形势,进而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石油安全水平。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基于不同视角,采取不同方法,对中国的石油安全形势进行定量评估。指标系统评估、多样性指数、资产组合理论是常用的研究方法。石油供给能力、消费需求状况是常被考虑的因素[2-3]。随着能源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能源使用的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因素也被逐步考虑到能源安全评估之中[4-5]。研究视角也从侧重于能源供给数量和价格稳定性的传统安全视角拓展到非传统安全视角。
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1 指标选取
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石油安全可以分为国内的石油保障安全和国外石油供应安全两个部分,国内石油安全保障能力指的是不考虑外部石油供给,只考虑自身保障的内部石油安全,其涉及国内石油资源禀赋、石油供需状况,石油科技、资金投入力度、石油生产、消费、转化效率、环境安全保护力度等因素。本文从国内石油资源禀赋、生产供应能力、消费需求状况、技术投入保障、环境安全控制等5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国内石油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表1),不仅包括了传统安全的石油供给因素,也考虑了非传统安全的环境压力和技术效率因素,对2000-2016年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进行评估。
1.2 数据来源
储产比、储消比、储量替代率、炼油产能根据《2017年6月BP世界能源统计回顾》计算而来,人均原油产量、石油勘探开采技术投资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石油自给率、石油消费强度、科技研发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石油占能源消费比重、石油加工转换效率、石油消费碳排放强度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清洁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计算而来。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本文使用客观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与其他方法相比,熵值法具有减少变量间信息重叠、克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综合、全面、客观的测评方法。熵值法计算权重步骤如下:
①建立原始评价指标数据矩阵X=(xij)m×n,进行标准化处理,xij为i国的第j项指标
②计算i国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记为pij
③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ej和差异系数Dj
2.2 模型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标准化数值x′ij及其权重ωj,采用线性加权法构建国内石油安全保障能力指数如下:
式中,Cdost表示t年中国国内石油保障安全水平;x′ij为标准化的指标值;ωj为对应的指标权重。
2.3 障碍因子识别
为了进一步揭示制约中国石油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的关键因子,在中国石油安全保障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引入障碍度模型,从指标偏离度、因子贡献度、障碍度3个方面识别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的障碍因素。障碍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ij为i年第j项指标的障碍度;wj为因子贡献度,即指标权重;uij为指标偏离度,代表各指标与系统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uij=1-x′ij,x′ij为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Sij表示子目标层或准则层子系统对中国石油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的障碍度。
3 结果分析
3.1 中国石油安全保障能力
根据指标数据和熵值法权重,计算得到2000-2016年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水平(图1)。据图可知,2000-2016年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水平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0-2004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达到最低水平;2005-2006年快速上升;随后在2007年又快速下降;2008-2014总体波动上升,2014年达到最高安全度保障水平,2015-2016又开始下降。可以看出,总体来说,近十几年来中国保障国内石油安全能力有所提升,但石油安全保障水平较低且变化较不平稳。
中国石油安全保障水平是对多方面的反映,涉及到国内石油资源的禀赋状况、石油供需形势、石油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虽然近年来中国石油供需差额不断扩大导致石油供给压力不断加大,但中国政府对此积极响应,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如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石油消费比重,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大石油勘探、开采投资,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石油加工转换效率,降低石油消费强度,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降低石油碳排放强度。总体而言,随着石油自给率不断降低,中国石油供给压力愈发加大,但同时中国政府的多项响应政策又从多个方面提高了石油安全的保障能力。
3.2 障碍因素
根据公式(7)计算得到各指标障碍度,确定障碍度大于5%为划分影响因素的标准,影响因素出现的次数和频率见表2。可见,储量替代率(B3)是第一影响因素,其次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B13),再次为储消比(B2)和石油自给率(B6)。可见,中国石油新增储量不足导致储量替代率水平较低,清洁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较低,消费量快速攀升但储量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导致储消比下降,供需失衡使得石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制约了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水平。
4 结论
本文基于石油安全的自我保障能力视角,从5个层面选取14个指标,对2000-2016年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分析了其演变趋势及成因,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揭示了主要障碍因子。得出一些结论如下:①2000-2016年中国国内石油安全保障水平总体波动上升。虽然随着石油供需差额不断扩大,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石油供需失衡压力。但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能源投资力度、提高能源效率等措施从多个方面增强了应对能力。②储量替代率、清洁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储消比、石油自给率是制约中国石油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的主要关键因子。应从以上几个方面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③石油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应长远规划、多策并举从多个方面提升应对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EB/OL]. http://www.iea.org/, (2011-01-09)/[2019-08-22].
[2]王宝,李泓泽. 中国石油脆弱性的测算及其情景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13.
[3]渠立权,骆华松,胡志丁,等.中國石油资源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J].世界地理研究,2017(4).
[4]刘建,卢波.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石油安全的测度及国际比较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6,32(7):15-29.
[5]李小亮,陈彦玲,董正信.基于PSR框架的我国石油安全评价[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8,16(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