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2020-03-23易万年
摘要: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经济逐渐步入全球一体化。从外部经济的发展来看,其不景气的经济现状也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中国经济也急需进一步的改革。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供给与需求具有同一性,需求决定供给,而供给创造需求。结合此辩证关系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共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案,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基础入手,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并就如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自国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召开至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在国内财经界被广泛提及与关注。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了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要求,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在国内已经势在必行,中国经济必须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上做出更大努力,使国内供需体系结构更加完善。
一、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
(一)需求决定供给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新常态的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所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提出“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生产就没有目的”,这句话主要表达的即是需求决定供给,也可以说是消费决定生产,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消费可以使生产活动顺利发展和进行。劳动产品等于商品,商品的出现一定会投入到消费领域当中,并在此领域内寻找对应的主体来实现其使用价值。其次,消费能够创造出新的生产需求,使生产形成一个循环。需求是生产进行的前提,而满足主体的需求则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或是服务,只有在被消费之后,才能证明其存在价值,主体也因此会获得一定满足感,与此同时新的需求也逐渐产生,为生产提供了有效动力。
(二)供给创造需求
与需求决定供给相对,供给实际上也能够创造需求,该理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生产创造了消费对象。生产提供了有形或是无形的产品或服务内容,创造了使用价值,满足了消费需求。其次,生产决定了消费方式,生产不仅能够创造消费对象,其同时也创造了消费的工具,并且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实践最终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消费方式。最后,生产是消费需求对象的生产主体。生产者创造出的产品,能够在消费主体身上引发出需求,因此形成一种名为消费的能动力。因此,生产不但是主体的生产对象,同时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三)二者的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表示为同一性,即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存在两种消费方式,一种是作为主体的个人所提供的支出和消耗,这不仅包括资金也包括劳动力。另一种,是能源、材料和工具等客体物质的价值,伴随产品的生产被同时消耗。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生产行为本身就其要素来说,也属于一种消费行为”。此外,社会经济的运行,实际上就是供给与需求的运行过程,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对社会经济来说,都是极大的破坏。供给和需求作为宏观经济的两侧,二者关系相辅相成。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
(一)供需結构性失衡
从近年来国内供需结构来看,商品服务市场正呈现出一个较为复杂的局势,供需结构性失衡仍是其主要特征。国内商品供需市场还存在着供需内部不对称的现实问题,诸如有效供给不足与相对过剩并存,总需求不足与需求转移外溢并存等现象,都是供需内部不对称的实际体现。例如出境旅游,从《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当中可以看出,2018年国内出境旅游规模已经达到了1.96亿人次,国民境外旅游消费增长率也超过了30%。这组数据说明,国内部分消费需求已经发生转移外溢的情况,侧面说明国内市场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显著特点,这也成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二)三次产业结构仍需改善
中国国内目前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和改革当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9.8:40.2:50,三次产业的比重正在稳步提升当中,已经成功实现了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但其与高收入国家70%以上的服务业占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国内经济想要实现完全转型为服务型与消费型经济,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此外,国内传统产业以及行业过剩等问题,仍然是阻碍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虽然国内工业体系较为完整,但传统工业比重大,新兴企业虽然有所增长,但并不能弥补传统工业的衰退,产业内部矛盾也就此加剧。
(三)新兴产品供给不足
国内传统产品供给过剩的情况,导致了目前新兴产品的供给发生显著不足。结合目前外部经济的影响,国内一些传统轻工业产品市场也出现了销售量下滑以及销售困难等问题,库存的积压问题较大。但同一时间,国内新兴产品却表现出供给不足的显著特征,例如新兴的电子行业,出新产品的时候总会引起抢购现象,这也说明国内新兴产品的创新与供给能力并不高,这方面也成为了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之一。
(四)供给端监督制度建设滞后
供给端监督制度建设的滞后,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国内经济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之一。例如近年来国内很多领域都新兴了代沟的热潮,这种现象实际上反应出的就是国内生产环节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并不健全的供给端监督制度导致了国内市场上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很多人提到国内产品,都会抱有怀疑的态度,大大降低了国人对本国产品质量的信任度,也加剧了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宏观调控思路,需求与供给同时发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当中供给和需求的统一关系,国内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还应以宏观调控作为基础。政府在使用宏观调控手段时,要树立正确的调控思路,应稳步结合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注重需求和供给双方面功能的互补和调节。例如在需求上,根据国内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不同,实施扩大部分地区的需求,增加技术产业投资等等。在供给方面,应放松管制与约束,着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刺激企业生命力,强化对产品的质量监管,促进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此外,还应对新兴产品加大投资与扶持,加强引导,改善其供给结构,寻找需求与供给共同发展的平衡点。
(二)优化经济结构,做好加减乘除法
国内经济结构在近年来的发展当中应采取进一步的优化措施。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具体实施的路径也并不相同,但无疑都应做好经济上的加减乘除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有意识的向生产与生活性服务方向倾斜,加快新型产业的发展,以达到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的目的。其次,面对国内市场产能过剩的问题,要抓紧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机遇,鼓励向外输出剩余产能,提高去库存的速度。再次,要大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产业领域的深入融合,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最后,还要注重降低资源的消耗量,扩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加大对其投资,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质量。
(三)正视投资与转型关系,增投与调节并行
中国国内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有效供给不充足方面,这与其相关产业投资和转型的不对称有很大关联。基于此类问题,国家还应正视投资与转型之间的关系,实现增投与调节并行的对策。例如加强交通设施设备、水电工程等国家基建的投资,促进和提高公共产品设施与服务的供给能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物质与社会基础建设等等。这些措施和手段的实施,都能在一定基础上缓解资金支持压力,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国内经济的结构调整与转型。
(四)推进科技创新行为,大力发展供给新优势
科技创新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推动创新的核心,科技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科技创新可以创造新的供给,新的供给提供了新的收益,這种经济模式已然成为了国内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培育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并注重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补充国内科技研究的空缺。此外,还应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工作,鼓励国内高等院校和创新企业,成立创新基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创建专项资金支持,提升国内各区域的创新引导能力与成功率。
四、结语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关于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供给与需求双向平衡的理论也是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的理论基础。中国在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为重要指导,侧重解决制约国内供给端的主要因素,发展供需平衡关系,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张俊山.深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J].当代经济研究,2019,(06):20-29+113.
[2]宋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时代金融,2019,(08):99-100.
[3]刘凤义,曲佳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分析的比较——兼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经济纵横,2019,(03):8-15+2.
(作者简介:易万年,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学员二大队学员七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