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自然保护区内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

2020-03-23田国富

祖国 2020年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路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路建设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在公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路   环境保护   生态防护

一、自然保护区内公路建设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已经成为了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产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项目,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势必对自然保护区内原本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

美国著名的地貌生态学家理查德认为:“公路建设的面积对于自然生态的影响面积是1:20,即人们每建设1%的公路面积,就有20%的国土自然生态面积受到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公路建设虽然为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贡献作用,但却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和环境污染。

公路一般都是线性结构,具有里程长,地形环境比较复杂的特点,公路植被涉及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土壤、气候等,就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从植物的时间、空间,营养的分布来来合理分配植物的种类,优化植物的环境,增强植物的绿量,实现季节相差的互补性特点,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绿植效率,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相对稳定的绿植复层群落结构。还要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规划公路建设,做好比较详细的取土和水土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公路建设所产生的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以及生态污染等。

自然保护区内对于公路的要求是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建设理念,坚决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宗旨,在自然保护区内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限度的破坏,最小程度的影响,强力度的恢复,实现公路建设和自然保护平行共进,让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二、公路建设对于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生物群落

对于规划建设自然保护区内的延展公路,也会直接或者间接的掠夺了很多珍稀动物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也会让公路建设的残渣堕入到自然保护区内,导致自然保护内的动植物不能正常的生存和发展,让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不断的减少甚至是灭亡。

(二)土地占用

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占用面积的需求量会很大,人们在建设一千米的公路就需要5-7公顷的土地,这样对土地的占用面积过大,很容易破坏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的公路病害,破坏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土壤结构,让土地的抗腐蚀的能力大大降低。

(三)水资源污染

自然保护区内的公路建设有时候会隔断径流汇水流域,让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表水的水流速度加快,从而加快地表的腐蚀面积,加快生态污染的速度。如果在公路开挖的过程中发生操作失误,就会引发自然保护区内水质污染。

(四)破坏自然景观

公路建设常常伴随着噪声污染、植被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这些污染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都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三、浅析自然保护区内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一)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做好环境保护管理

在对自然保护区内公路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时,要遵循“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环境保护原则,尊重沿线的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在满足公路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使公路贴近自然、融入自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环保、水保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好的理念,从设计源头上优化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做好公路建设的保障措施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多种工程措施,避免大挖大填,要减少对边坡的破坏,积极进行绿化和生态防护,加强对料场、拌合站粉尘和噪声污染的控制,注重施工场所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对于弃土场、料场、河道挤占等环保、水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完成。重视临建设施环境保护与恢复,严格按设计和环水保批复要求做好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重点落实弃碴场环水保工作,要做到工程建设与环水保并重。

(三)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做好公路生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到位。在工程施工中依据法律法规要求、合同要求细化制定可操作的管理措施、方案和制度,达到环境保护目标。

1.施工弃渣:所有施工弃渣严格按保护区指定渣场和堆存方式弃存。弃渣场统一规划,提前建设,设置排水、拦渣设施,以便于绿化和耕种再利用。

2.开挖边坡:土石方明挖工程严格按施工图纸和技术条款规定进行。不超出和随意扩大植被清理范围,边坡开挖结束后对土质边坡进行绿化。

3.綠化整治:工程范围内的绿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完成一个施工项目,绿化一个项目,整体上做到边施工、边绿化;工程结束时,工程范围内可绿化部位的绿化覆盖率为100%,以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4.污水处理:建造施工、设备清洗、污水处理池(站),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保证下游生产、生活用水不受污染。生活污水按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处理合格后排放。

5.废油处理:各废油产生点设置废油收集池或筒;对废油进行专门的回收处理,不随意排放。

6.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保护好沿线古树和花草以及周围环境,减少对植被和生态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占用地块采取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植被恢复所用的树种、草籽不得私自采购,要在管理局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确定,防止外物种入侵。

7.节约用地:总体规划,合理用地。按照总体的工作思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到用临结合,尽量少占畜牧用地。永久性工程完工后,承包人应移去、拆除和处理好全部临时工程与设施,并将临时及保通工程所占据的区域进行清理或恢复,减少对林地的占用,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保护和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都是密不可分的,在施工前就要对公路建设的人员进行专业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因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不够而出现的环境破坏。

(五)不断探索出公路养护的新型技术。

公路养护的目的和任务是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完好,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但在公路运营期间和养护中也会造成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生态环境污染等。虽然我们也利用一些小发明、创造从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路养护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但在公路养护技术上还能不断改进,空间很大。因此,我们还需加大投入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思维,加快发明创造更多各种养护环保技术,以减少养护队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结语

公路建设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强环保工作势在必行。公路建设环保工作需要从项目规划、设计上优化、施工过程的监管、建成后运营和养护中下功夫,深切关注沿线大气、水、声、地质、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使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和谐,实现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沃晓棠,李琦.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10).

[2]郑显鹏.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8,(09).

[3]张慧.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8,(20).

[4]沈琳.从“怕出事”到“能办事”——浅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与探索性[J].杭州(周刊),2018,(40).

[5]徐鵬.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探究[J].节能与环保,2018,(11).

[6]马丽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方案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24).

[7]董勇.浅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J].中国高新区,2018,(08).

(作者简介:田国富,本科,中级工程师,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公路
环境保护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环境保护税立法应解决好三大问题
父亲的66号公路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