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女愚公”
2020-03-23思齐
思齐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这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就像习总书记所说,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宛如被诗人赋予了诗情画意,近两年,前来麻怀村参观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这不,又来了一群非洲的朋友,他们是来自非洲1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
“这些是我们种植的中草药白芨的幼苗,长得可好了!前面是村里的黑毛猪养殖场,它们吃我们自己种的蔬菜和粮食长大,生长周期长,猪肉品质好,上海的客户都抢着预订。”邓迎香自豪而热忱地讲述着,国际友人们听得频频点头,“太棒了,我们回国后也要向你们学习。”
他们哪知道,麻怀村原本是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出了名的贫困村,是邓迎香不认命,带领全体村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今天的新麻怀!
要想富,先修路
1991年,19岁的邓迎香嫁到麻怀村,妈妈苦口婆心地劝她:“麻怀村山路难走,没电没路,你将来如果生了儿子,连媳妇儿都难找。”可爱情至上,邓迎香还是义无反顾地嫁了。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邓迎香很快领教到麻怀村的闭塞。因山路危险,老人们无法出村,孩子要到10岁才能有力气走出去上学,她辛苦养的猪只能宰杀后分成一块块在本村卖。最让她痛心的是,1993年,襁褓中的大儿子突发高烧,因翻山越岭耽误时间,孩子在她的背上停止了呼吸。自此,邓迎香恨透了那座大山!
1999年,国家实施农网改造,可道路不通,电线杆和变压器根本无法运进麻怀村。不甘心望“电”兴叹,村里决定顺着村南面的溶洞凿一条隧道,身为妇女代表的邓迎香第一个支持。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邓迎香和乡亲们点着蜡烛和煤油灯,一厘米一厘米地凿,终于在2001年1月28日打通隧道。尽管隧道只有1.3米高,1.2米宽,但麻怀村终于因它而通了电,出村时间由之前的两个多小时缩短到15分钟。
2009年,邓迎香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村里一位在外打工的小伙子和一个云南女孩恋爱了。女方父母上门看亲那天,因隧道内有积水,泥浆淹没了他们的鞋子。眼见女儿要嫁的地方如此贫困,他们坚决反对这门亲事,还将女孩拉回家关了一个月。那一刻,邓迎香想起了自己妈妈曾经说过的话。思前想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拓宽隧道,让汽车开进麻怀村。丈夫难以相信,问她是不是疯了,邓迎香的回答掷地有声:“要想富,先修路。我就是用嘴啃,也要把隧道啃宽!”
没有人支持,邓迎香就抡起铁锤自己干。3天后,丈夫来了;又过了几天,乡亲们也来了。2011年8月16日,隧道终于拓至宽4米、高4米。當一辆5吨小货车顺利穿山而过后,邓迎香喜极而泣,激动地在隧道里走了一遍又一遍。因被邓迎香打隧道的精神感动,此后的3年时间,政府部门对隧道进行了加固整修,铺平了路面,为村里修了水泥路。
一毛钱的老板和一块钱的工人
2013年,邓迎香当选为麻怀村的村委会主任。一上任,她就倍感压力。“路修好了,但村民们还是去外地打工,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的妇女儿童,很多家庭因此不稳定。”为此,她经常失眠,天天琢磨着如何让乡亲们在家也能挣到钱。四处考察学习后,结合本村实际,她终于想到了一条致富路:山上种果药、田里种稻菜、水边养鸡鸭、家里养黑猪。光有想法不行,还得动员大家一起加入。
“你们愿意做一毛钱的老板,还是做一块钱的工人?”2015年,在村里的春节联欢会上,邓迎香向乡亲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前者。这下,邓迎香心里有底了,顺势说出了自己的设想:“现在村里的路好走了,我们可以走出山卖菜;可以养猪,让人家开车上门来收,这样一头猪可以多卖几百元。”
在邓迎香的动员下,过完春节后,出去的村民真的少了。最让她欣慰的是,一位在福建工作的村民还和几个村民办起了麻怀村的第一个种植合作社,种植铁皮石斛、岩黄连等中药材。知道他们没有技术,邓迎香就找“娘家人”县妇联帮忙,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驻村,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合作社初见成果后,邓迎香又动员村民将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为调动大家积极性,她让参与流转的村民到合作社务工,年底还能分红。眼见真金白银流进自己的口袋,村民们都笑开了花,戏称当一毛钱的老板很过瘾,邓迎香也偷着乐。
选择题和必答题
种植产业初战告捷,邓迎香又瞄准了养殖产业。2017年年初,已胜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邓迎香到省里参加第十二次党代会。其间,她大着胆子找到省人大的唐主任,说想在村里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我这个当家人的头等大事,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唐主任欣赏她的大格局,热心地找到省农委袁主任帮忙。袁主任到遵义考察后,建议麻怀村发展鹌鹑产业。“鹌鹑孵化出来40天就能产蛋,一年后可以宰杀,除了卖蛋,卖一只鹌鹑还能赚5块钱。”算清这笔账后,邓迎香就带领大家开始养鹌鹑。刚开始,因不懂技术,不少小鹌鹑相继死去。所幸,农委领导及时派来技术人员,帮她渡过了难关。
不久,邓迎香又动员大家多养黑毛猪。县领导非常重视此事,还专门拨款给村里建猪舍。然而,因缺乏经验,2017年夏天,在运一批黑猪肉去上海时,遇到飞机延误,猪肉到上海时,有部分已经发臭,被对方要求承担一半损失。一些村民对此颇有意见,为剩余猪的销路发愁。邓迎香耐心地和大家沟通:“做什么事情都要慢慢来,失败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比语言上的安慰更感人的是,邓迎香到罗甸县和沫阳镇的多家企业和单位,一头一头地往外推销,最终把猪都成功卖了出去。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年,邓迎香筹钱为村里买了辆冷藏车,杜绝了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随着村里的产业逐渐做强,回乡就业的村民越来越多。为让更多的村民从事养殖和种植产业,2017年8月底,在邓迎香的提议下,村里成立了贵州迎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久,她又借助麻怀村距“中国天眼”只有7公里的地理优势,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建了几家农家乐。
为增加村民额外收入,邓迎香还成立了迎香劳务队,通过在镇里或县里接建筑工程,让有空闲时间的男人们去干活儿。如此一来,他们一天又能赚两三百元。
在注重经济收益的同时,邓迎香也努力提高大家的生活品质。她找到移动公司,使光纤进村到户;给养殖场和种植大棚安装实时监控系统,让村民和客户可以随时通过平台了解动植物生长情况,促进销量;村里还成立了麻怀便民服务中心,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办养老保险、高龄补助等业务。
邓迎香一心带村民奔小康,麻怀村也回馈给她一个又一个机会和荣誉:她被习近平总书记接见4次,先后荣获“全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2019年国庆,上午应国扶办邀请登上“脱贫攻坚28号彩车”,晚上应中组部邀请参加观礼晚会……
然而,和荣誉相比,邓迎香更在意麻怀村的发展。“2011年前,村民人均收入只有800元,如今已突破1.3万元;那时村里没有一个大学生,现在已有23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还有一个考上了研究生。”谈到村里的变化,邓迎香由衷地哈哈大笑起来,还不忘补上一句,“现在,外省的姑娘都抢着嫁到麻怀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