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
2020-03-23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我认真阅读了邓发写给堂弟的家书。从这些饱含深情的家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民族、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从句句肺腑之言中,我感悟到了革命先烈对广大青年的关心与呵护。我对青年一代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目标,有了更深的认识。
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邓发青年时就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岁就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邓发投身到中国工人运动中,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家书中,他鼓励堂弟应当志存高远,高中肄业后应考虑进大学继续深造,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担负时代使命。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邓发等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他们希望青年人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勇挑时代赋予的责任重担。在家书中邓发勉励堂弟说,“国家未来的伟大前途都寄托在你们年青一辈的身上”。他还鼓励堂弟帮助叔父办学,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中绽放。
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就应该像邓发在另一封信中对堂弟的期待一样,“到海洋到天空去漂流,像哥伦布一样,一直漂流到理想的新大陆”,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
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不能辜负革命先辈的遗志,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一封封红色家书,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这些家书激励着广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董海鹏)
延伸阅读
“要飞翔于大风暴的天空”
邓发曾在给哥哥的信中写道:“在反动派的高压下,我将自己比成一只飞鸟,要飞翔于大风暴的天空,踪迹是不能说定的。”这充分表达了他勇于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邓发一生辗转于我国香港、广州、瑞金、迪化(今乌鲁木齐)、延安、上海、重庆等地,还远赴苏联、法国、英国、埃及、印度等国,确实是踪迹不定。但无论在何地,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惊涛骇浪,他对党忠诚如一,实践了“要飞翔于大风暴的天空”的决心,不愧为一只敢于搏击暴风骤雨的雄鹰。
从1922年1月起,邓发先后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邓发率领工人赤卫队在长堤一带阻击敌人,掩护起义部队撤退,同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在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赤卫队最终只剩下3人。为摆脱敌人的追杀,1928年2月,邓发奉命回广东云浮老家隐蔽,但当时反动派到处设岗哨,搜查共产党人,一抓到就杀害。从广州回云浮要乘船,而车站、码头是敌人搜查的重点。为了避过敌人搜查,邓发利用自己学到的“炭相”技艺,戴着眼镜化装成下乡给人画“炭相”的模样,才顺利回到云浮。
1931年7月,邓发赴中央苏区瑞金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处处长,8月当选为苏区中央局委员,全面负责红军的政治保卫工作,多次出色地完成为党收集情报、惩处叛徒、组织秘密会议等艰巨任務。
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邓发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第一任局长,统管各苏区、白区的相关工作,负责侦查、压制、消灭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反革命组织活动和清除盗匪。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邓发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支持毛泽东,为在生死攸关之际挽救党作出重要贡献。长征结束后,邓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粮食部部长。依据实际情况,他加强党对根据地的领导工作,确保重要物资能够进入根据地,为军民战胜敌人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
“你不把谷子撒在地上,怎望让它长出芽来”
“你不把谷子撒在地上,怎望让它长出芽来。”这是邓发常说的一句话。他的一生正是始终坚守革命理想、辛勤播撒革命种子的一生。
1938年1月,邓发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兼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当时,他们在新疆开展工作,要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双重领导,事实上更多的是听命于共产国际,还要遵守共产国际制定的“不宣传共产主义、不公开党员身份和不发展党的组织”的“三不”原则。即便禁锢繁多,邓发仍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新疆播撒革命的种子,使新疆成为我们党的重要后方基地,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当时,新疆的文化水平比较落后,邓发曾积极组织当地各民族青年学文化、学科学、学新歌等,宣传工作抓得很紧。他同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既联合又斗争,很快建立和巩固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还稳妥地发展共产党员100余人,组织起各种群众团体。同时,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派入新疆各类学校担任领导职务或从事教学工作,以抗日军政大学精神办学,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和抗日爱国思想,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思想进步而又年轻有为的专业人才。
为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统战工作,邓发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一天下午,他把准备到南疆喀什和叶城盛世才军中工作的曾玉良、赵海丰和周玉麟找来谈话,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进行秘密工作要随时注意到突然出现的情况,学会一些应付突然事变的办法。” “你们到那里之后,政治上要以《解放日报》 上的文章教育军官和士兵,因为这是我们公开出版的一份报纸。你们要多做统战工作,多交朋友,多对他们进行一些马列主义教育,为今后发展组织打好基础……”
1939年秋,邓发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经历了多年的南征北战,加上勤于学习和思考,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他给学员上的每堂课,效果都很好。当他兼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后,又为中央党校职工班讲授《抗战中的职工运动》 《战后敌后工业与工人运动的变动》 等课程。他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活泼,深受学员欢迎。邓发还创办《中国工人》,开展根据地职工运动宣传。在他的指导下,根据地的职工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革命道理,提高思想认识,交流生产技术,这对巩固根据地、坚持抗战起到很大作用。
一件珍贵的遗物
1946年1月26日,邓发从上海飞抵重庆,向周恩来汇报他参加世界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之后,在周恩来的指示下,邓发在重庆积极开展争取统一中国工人组织、发展中国工人运动的工作。经过他和国统区中国劳动协会负责人朱学范的共同努力,于2月1日发表了根据邓发提議草拟的《中国劳动协会对当前政治的要求和主张》。它的发表,有效阻止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分裂中国工人运动的阴谋,促使中国工人运动走向更加团结统一的道路。4月8日,邓发结束在重庆的工作后,与王若飞、叶挺、秦邦宪以及教育家黄齐生、叶挺夫人和子女等,一道从重庆乘机返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邓发等人全部遇难。周恩来在4月19日的《新华日报》 上发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 一文,其中写道:“邓发!你是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最后,你为中国工人阶级联合战线,同时也是为世界工人阶级联合战线建立了光辉的成绩。但是这成就刚刚开始你竟一去不返……”
邓发遇难后,人们在整理他的物品时,发现一块珍贵的手表。关于这块手表,有段催人泪下的往事。
邓发和妻子陈慧清是一对革命伉俪。他们的大儿子邓星瑜(小名星儿)1930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后,夫妻俩无法分身照顾年幼的儿子,只能托人把儿子带到香港,交给邓发的五哥邓芳抚养。后因生活困难,邓芳将星儿带回云浮老家。1942年,星儿肚子上长了一个疔疮。这本不是什么大病,可在当时,邓芳既没钱医治,又害怕带星儿到医院看病会暴露身份,只好上山采草药给星儿外敷。遗憾的是,未能治好星儿的疔疮,星儿因此夭折。
直到去法国巴黎参加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前,邓发才从五哥的来信中得知此噩耗,他悲痛万分,但他怕给党组织添麻烦,也怕妻子知道后过度伤心,就没声张。他从法国回来路过重庆时,了解到五哥家中的生活十分困难,他就将戴了近10年的罗马表和家乡地址交给王若飞的爱人李培之,只是简单地说:“一个老乡家有困难,你把手表卖掉,将钱寄给他吧。”李培之还没来得及卖出手表,邓发等人乘坐的飞机就失事了。邓发牺牲后,为通知老家的亲人,陈慧清通过重庆转信回家乡。刚巧信又转到李培之的手上,这时她才知道,邓发所说的那位老乡原来就是他的亲哥哥。周恩来在重庆得知此事,深情地说:“钱组织上负责寄,手表是烈士的遗物,交给慧清同志好好保存。”
邓发全心全意为党工作,还表现在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在他心目中党和人民的利益远远高于家庭和个人的利益。邓发夫妇的第二个孩子生在江西瑞金,第三个孩子生在长征途中,由于都是在行军打仗之中,生下来就不得不送到当地的老乡家寄养。如今,人海茫茫,已无处找寻。第四个孩子邓金娜在新疆出生,不到1岁就被送到苏联共产国际幼儿院寄养,1950年12岁时才回到中国。最小的邓北生,是陪伴在邓发身边时间最长的儿子。他遇难时,邓北生才两岁,邓发给堂弟碧群的几封信承载着他对青年人的谆谆教导和建设新中国的殷切希望。邓北生说:“父亲曾经跟母亲说过,要让这孩子记住,你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你的父母都是工人。”
(撰稿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