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2020-03-23刘雅梅

关键词:金融中心区域性大连市

刘雅梅

(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2003年大连提出建设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2009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大连“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的战略地位,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等7个省份分别建立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包括大连片区.自贸区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升大连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加快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更好发挥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辐射功能,肩负起加快职能转变、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快老工业基地结构改革的使命.

1 大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理论支撑及现实驱动因素

1.1 大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理论支撑

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历史学家Kindleberger[1]从金融中心的功能角度解释了金融中心的含义,即金融中心聚集着银行、证券发行者和交易商,是承担资金交易中介和跨地区价值储藏功能的中心区,它不仅要对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及投资进行跨时结算,将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还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资金交付和转移.韩国学者Y.S. Park[2]认为国际金融中心是银行家们在国际活动中受益于规模经济的自然反应,因为金融中心可以加强区域内银行之间的协作、共享金融基础设施、增加信息传递的便捷性等,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McGahey[3]指出,区位成本和区位优势、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决定着金融中心的发展水平.

Harry Johnson[4]从地域的角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根据地域或空间所划分出来的金融中心类型,存在着空间特征.王明国和王春梅[5]认为,区域性金融中心是以区域经济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疏散的枢纽、货币金融业务的汇集和转口地,是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金融影响面较广的融资枢纽,是地区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该地区金融体系发展的产物.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Schumpter[6]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做了开创性研究,他认为金融中介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成正比.Patrick[7]提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因果关系的假说;Mckinnon[8]和Shaw[9]于1973年分别出版《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认为金融变量与金融制度对经济发展既可起到促进作用,也可能起阻碍作用,关键在于政府如何进行政策和制度的选择.Goldsmith[10]通过检验1860—1963年100多年间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得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般同时发生的结论.

国内对区域金融中心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实证层面.韩春廷[11]依据对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的分析,采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的计量模型,得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有限的结论.赵伟和马瑞永[12]依据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分析发现,区域金融增长差异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密切相关.张晓燕[13]通过对金融产业集聚和预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周天芸等[14]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通过对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表明长期来看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反之区域经济增长对金融中心的发展也起推动作用.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大多存在正相关关系.很多学者达成以下共识:区域性金融中心能够不同程度有效聚集金融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推动该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陈凡和韦鸿[15]以武汉为例,认为区域金融中心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重构金融中心的枢纽功能、对接功能以及创新和信息集散功能等重要的指标性功能,将“一带一路”相关元素融入其中,对原有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进行升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1.2 大连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现实驱动因素

1.2.1 优越的区位因素

大连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东北地区及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核心城市.同时,大连位于东北亚中心区域,东面与日本和韩国相邻,背靠东北腹地,是连接东北与国际市场的航运枢纽,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以及北方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作为东北亚最大的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大连港成为东北地区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门户港.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港口、交通、贸易等基础设施的条件.

1.2.2 较强的金融综合竞争力

大连金融综合竞争力稳居东北地区第一.在2017年3月年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大连作为中国内地城市入围榜单的六个城市之一,全球排名第75.2016年大连市的金融业总资产达2.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8.7%,金融业增加值740亿元,增长5%,占地方生产总值的9%;2017年全市金融业当年实现增加值682.2亿元,增长2.1%,占地方生产总值的9.3%;2018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74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8.8%.尽管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以及所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与国家“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8%左右的发展目标相契合,金融工作重点集中在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上,不影响其在大连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大连的银行体系日趋完善,银行业存贷款规模迅速增长,证券和期货市场蓬勃发展,保险业成为大连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连商品交易所、华信信托、大通证券、百年人寿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提升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金融机构也日趋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外资机构密集度位居东北首位、全国前列,国际业务范围辐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3 政府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有力推动

金融中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自然过程,但是监管制度和政府政策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各级政府在法规、政策、税收等制度方面以及对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待遇、促进贸易投资的政策法规、国际交流沟通的环境等政策层面推动大连市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大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来推动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金融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着力优化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才环境,为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1.2.4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要求

2015年初,国家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6]中明确,加强包括大连在内的15个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大连港成为东北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总体规划的港口.2016年8月,辽宁省获批成为全国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大连作为辽宁省自贸区龙头城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17],把大连港定位为中欧班列建设的重要节点.大连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大连“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6—2020)》,明确了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具体规划和目标.

2 大连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状分析

2.1 大连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定位进一步明晰

根据其区位优势和自身发展特色,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18]的战略定位,大连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文件,形成了科学指导、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的规划和政策体系,对大连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定位进行细化:即立足大连,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南亚,形成以期货业为龙头,投资、融资服务为主体,涉外金融和保险服务为两翼,金融后台服务和各类中介服务为依托,金融生态环境和人才建设为保障的金融中心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国际期货交易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国际结算与离岸金融中心、保险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与金融中介服务中心,在建设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2.2 大连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指标

2.2.1 大连金融业概况

金融业发展概况指标主要是金融业增加值及其在所在城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以及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及其占城市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指标.2007—2016年,大连市金融业增加值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占大连GDP的比重也逐年提高(见图2),反映出大连近年来金融产业发展迅速.受整体经济走趋影响,2017、2018年金融增加值及2018年GDP占比都有所回落,但不影响其支柱产业的地位.

(数据来源: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图1 大连市2007—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Fig.1 The added value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of the Dalian city 2007-2018

(数据来源: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图2 大连市2007—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Fig.2 Financial industry value added (% of GDP) of the Dalian city 2007—2018

2.2.2 金融产业绩效指标

大连金融业在全市经济中保持支柱产业地位的同时,其他金融绩效指标保持稳中向好趋势.在金融深度方面,全市存款余额2016年以前逐年递增,2017年有所回落,但所占GDP比重仍较上年仍有小幅增加.金融从业人员数量稳中有升,金融从业人员占当地职工总数比例总体上也呈逐年增长态势,2017年增长幅度较大.证券交易额波动幅度较大.保险深度和密度呈上升态势,2017年保险深度为4.4%,保险密度5 542元/人(见表1).

表1 2010—2017年大连金融产业绩效指标

数据来源: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大连市2010—2017大连统计年鉴

2.2.3 金融中心国际化程度指标

根据大连市金融发展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7月,大连先后引进美国花旗、英国渣打、荷兰ING、韩国有利、日本欧力士、日本财险等42家金融机构,并且拥有外资金融及后台服务机构59家(见表2),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大连的银行与全球4 000多家银行建立了业务代理关系,业务范围辐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表2 截至2016年7月大连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指标

数据来源:大连银监局、证监会大连监管局、大连保险业协会

大连银行业和保险业有较好的金融集聚度,这很大程度得益于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包括在五大功能区(中山区金融服务区、星海湾金融城、高新区金融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新城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新市区金融聚集区)的建设,各类外资金融和融资类机构加速在大连布局.大连已逐步建立起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2.2.4 金融中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

一般认为,影响因素指标是在金融中心发展过程中具有影响力的外在因素,潘英丽认为,影响一个金融中心兴起和衰落的外在因素主要分为四类:宏观经济状况、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金融中心发展的成本因素,以及政策稳定性和制度条件.因此,可从这四类外部因素对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予以评估[19-21].

(1)宏观经济状况

首先是经济增长率.2013年之前,大连GDP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之后,GDP总量虽然保持缓慢增长,但增速持续下滑,2015年跌至4.2%,2016年为5.4%,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2017年有所回升至7.1%(如图3所示).

国际贸易活动通过大连外贸进出口总额来进行分析.近年来,大连外贸进出口总量呈现缩减趋势,增速也在放缓(如图4所示).

(数据来源:大连市2006—2017年统计年鉴)图3 大连市2006—2017年GDP及GDP增长率Fig.3 GDP and GDP growth rate of the Dalian city 2006—2017

(数据来源:大连市2011—2018年统计年鉴)图4 大连市2011—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增速Fig.4 Total foreign trade value and growth rate of the Dalian city 2011—2018

(2)城市设施和市场环境

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大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大连港承载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有较好的城市设施和环境.大连市金融人才储备,特别是高级金融人才储备相较于一线城市仍显薄弱(见表3).

表3 大连市金融业各行业从业人员情况

数据来源:大连市2011—2017年统计年鉴

(3)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的成本因素

大连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多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这就体现了人力资本对金融业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金融业实际工资水平在不断上升,增加了金融业发展的成本(见表4).

表4 大连市金融业从业人员工资情况

数据来源:2012—2017大连统计年鉴

(4)政策稳定性和制度条件

国家对大连金融中心建设一直持支持态度,而且一直保持国家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大连地方政府也在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政策扶持方面推动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3 大连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1 大连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

与国内主要金融中心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相较而言,大连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优越的区位优势、相对较快的金融业发展速度、优美的城市环境,以及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劣势则主要体现在金融总量、金融从业人员数量、金融市场规模、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实力等与上述主要金融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另外,大连与沈阳在金融中心建设上存在激烈竞争.沈阳和大连均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但由于两个城市同处一省,地理位置临近,对金融资源和金融政策客观上形成竞争态势,不利于资源优化设置和集聚.

3.2 大连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机遇

第一,人民币国家化带来的机遇.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提高了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和人民币国际地位,地区性的金融合作不断推进,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和产业专业日益灵活.利用这一契机找准定位,整合金融资源,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增强金融业整体竞争实力.

第二,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机遇.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为此大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相互促进,为金融业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空间.

第三,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机遇.自贸试验区是金融创新的试验田.围绕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领域,加快金融创新和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大连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

第四,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转身向海,着力培养沿海经济带,形成东北振兴重要开放平台,为东北振兴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支撑”,也为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奠定稳定的经济基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既有区位和政策优势,补齐短板,实现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升级与改造.

4 政策建议

首先,要积极支持、配合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金融业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其次,立足和服务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基于比较优势与沈阳等其他东北地区金融城市形成错位发展.同时,坚持市场指导和政府引领相结合,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具体做法:

(1)扩大金融开放,探索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高效机制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开办人民币业务和全面外汇业务,为金融业提供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推动构建“政银保企”四位一体的系统机制,支持“创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创新实体经济走出去的融资方式和保障机制.

(2)发挥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引领作用,成为东北地区金融改革开放的先导区

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服务科技产业的金融创新,畅通科技企业与信贷资金、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通过启动科技创新板,提供融资、交易、并购、股权托管等综合金融服务,实现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科技金融在线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在线提供便利、透明、规范的评级征信、信贷融资、政策咨询、贴息贴保、银企对接等服务.借鉴深沪的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模式,使大连成为东北地区金融改革开放的先导区.

(3)以金融为引领建设智慧城市,推动金融聚集区建设

借助金融企业支付结算、普惠金融、科技网络优势打造智慧政务线上平台,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电子社保卡等介质,借助金融企业科技优势,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业务发展,加快金融服务下乡,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聚集区建设,拓展人民路金融商务区功能发展空间,加快星海湾金融城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尽快形成集聚效应.

(4)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龙头,打造大连期货、现货场内外生态体系

实现大商所期货品种多样化,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大力发展与期货相配套的现货场外交易平台,形成期现一体、场内场外相配套的生态体系.

(5)加大金融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金融人才高地

制定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专业人才和高级人才的引进与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力度,充分利用大连本土财经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鼓励产学研相结合,鼓励金融教育与国际接轨,加大对财经类高校培养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基金业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支持力度.对在岗人才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建设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要不断完善人才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金融管理人才来连工作.

(6)整合国家战略的政策优势,打造大连区域金融中心的升级版

抓住自贸实验区建设机遇,升级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能力.借鉴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福州等多个金融中心在跨境人民币借款、跨境人民币结算、本外币双向资金池、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与创新功能,增强金融业的实力与竞争力,为自贸区企业提供更优的金融服务.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大连区域金融中心功能的升级与重构.进一步凸显大连作为东北亚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重构大连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枢纽功能和对接功能,包括对接大连在辽宁省“一带一路”综合实验区建设中的金融安排,对接大连在中日韩自贸区内中国与日本、韩国的金融融通,对接大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引进来的项目融资、并购策划、咨询、资产管理等金融支持和服务,对接人民币国际化,研发人民币汇率、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提高人民币相关衍生产品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区域性大连市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