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全额财政统筹下博物馆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
——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为例

2020-03-23蒋如意长沙刘少奇故里管理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35期
关键词:纪念馆预算编制年度

尹 芳 蒋如意 长沙刘少奇故里管理局

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预算管理情况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以下简称少奇纪念馆)是全国刘少奇文物资料收藏研究中心和思想宣传阵地,也是湖南省对外展示和介绍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属于长沙市委直属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它承载着弘扬红色文化重要职责,又担负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使命。少奇纪念馆的预算管理情况介绍如下:

(一)预算经费来源

2018年以前,少奇纪念馆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一是中央免费开放补助;二是市级财政拨款;三是单位自创收入;四是市财政追加部分;五是纪念馆向上级争取的专项资金。随着景区的不断建设与发展,陈列布展面积不断扩大、景区日常运行维护水平提升导致维护经费增长较快,使得少奇纪念馆基本支出增长比较大。且单位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干职工津补贴逐年提升较快,致使当时的财政预算安排方式已不能有效满足其运转的需要。

2019年少奇纪念馆被纳入长沙市全额财政统筹,由原包干拨款方式改变为综合财政预算安排方式,将财政划拨的经费划分纪念馆日常运转、红色宣传等七大块。上年度年末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计划,依据各部门工作计划开展情况,制定各细分项目预算,调整评估后上报于财政局。在下一年度工作开展时,分季度评估调度资金使用情况,落实预算执行结果。

(二)预算经费规划

在探索预算管理体制规划化构建的初期,明晰预算编制的分类,并严格依据构建的分类模块执行细分工作,能有力的为后续预算执行控制布好框架基础。少奇纪念馆根据馆内自身情况,将经费划分为纪念馆日常运转、文物征集与修复、陈列布展、红色宣传与教育等七大块。并依据本馆发展实际情况,在故居维修维护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将伟人故里的保护作为日常工作重点投入。此外,文物征集修复、陈列布展、学术研究和交流、红色文化宣传与教育三大块投入较多资金,提升本馆历史学术研究深度与红色文化传播广度,坚持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并细致分类七大预算模块具体资金使用情况,依据年度工作规划不同对预算资金进行规范化调整,各模块精细度、完善度、科学规划度不断提升。

(三)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为进一步控制成本,科学合理规划预算,少奇纪念馆财务部制定了专门的申报预算规范制度。制度要求各部室负责人要强化计划与绩效意识,每年按时申报各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及项目绩效目标情况。财务部将各部门情况汇总,报局党组会议讨论,通过后向长沙市财政局申报第二年度单位部门预算。没有列入预算的项目,第二年度原则上不允许开支,特殊情况须经局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四)预算执行情况

自2019年并入长沙市全额财政统筹,2018年度至2019年度的预算执行率发生了显著变化,2019年全年财政的支出进度较上年增长了11.23%。就近期预算执行情况来看,预算执行率依然是上升趋势,明显超过去年同期数据。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情况来看,少奇纪念馆的预算管理体系初期建设较为完备。然而,我国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报上,极易出现预算规划较粗糙、部分经费仓促上报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预算编制的初始启动、前期调研、中期编报、后期审核、正式上报等各个环节预留时间较短所致。但少奇纪念馆被纳入全额财政预算仅两年时间,整体的预算管理工作尚在初期探索阶段,为使整体预算执行率进一步提高,现就未来发展过程中可探索突破的方向进行相关探讨。

二、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预算管理发展方向

全额预算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报基本实行的是“二上二下”的流程。所谓“一上”,就是根据财政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明确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具体编制要求,明确好下一年度资金使用规模,最后编制成完整的预算计划,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一下”则是预算主管单位仔细审核各单位上报情况后,根据年度财政实际情况,提供财务总量支出指标的控制建议,然后重新下达预算指标。在“二上”中,各单位会根据财政下发的预算控制数,对本单位的预算草案重新调整修改后再上报至预算主管部门审核。“二下”是整个预算编报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财政相关部门进一步审核单位预算情况后,下达最后的批复。这种自下而上的编制程序,使得单位与上级财政部门可及时充分的交流有关预算信息,配合国家宏观、微观各类调控政策,合理规划全年预算编制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与利用效率。

预算执行贯穿于在各单位的整个预算年度,在预算被批复后,各单位财务人员需将预算最终下达的情况告知各部门工作人员,并依据前期制定的目标和计划要求,将责任细分落实到位,以确保预算得以有效执行。结合部分博物馆在预算管理方面探索的经验与少奇馆实际运行模式,构建出如下预算管理基本运行框架:

依据构建出的预算管理基本运行框架,进一步细化探讨如何提升经费使用的计划性,提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审核与监督力度,提出如下几点优化方向:

(一)全馆各部门提升预算风险意识,调研资金使用方向

细化预算构建内容。例如:就文物征集而言,尽管我馆是全国最大的刘少奇文物资料收藏研究中心,但因少奇同志在多处求学、工作过,在文物征集部分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制定第二年度的时候,文物征集部分的划拨金额是否能满足第二年文物征集费用的需要值得考究。且由于文物的价值大、涉及资金量高昂,当前制定的预算有可能难以满足文物征集的需要,有的文物价格甚至可能远超预算价格数倍。同时,征集来的文物需要进行文物运输、文物鉴定、文物保存随之产生的一系列费用也不低。在申报预算时,金额如何细分至各个工作环节、资金使用如何结合全年工作进度统筹、如何具体量化各项内容反馈至财务值得仔细推敲。一是文物征集部门提供第二年文物征集计划、预期达到目标、出行次数、地点,以及可能产生的费用进行预报。二是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此笔资金是否能正常下拨,是否需要下拨,下拨完成后能否达到预期使用目标。三是制定灵活性应对措施,在财政资金短缺或者盈余时的对应解决办法。如果短缺,能否向财政申请特殊文物专项资金下拨。如果盈余导致这笔款项年末收回,进而影响后续年度资金下拨带来的风险评估。

(二)预算编制结合全馆各部门的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科学统筹,建立完善信息沟通制度

如文保编研部提出的学术激励制度、宣传教育部提出的讲解员薪资酬劳分级制度等计划,在进行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时,进一步把全年工作计划分类别、分时间段、分人员量化体现至财务数据上。了解其他各部门在新一年预期进行的改革需求以及伴随产生的财务影响,评估财务能配合完成的支持度,并另设其他类型项目资金进行上报配合完成各部门工作计划。

(三)依托国家政策扶持,激发资金筹措活性

以文创产品开发为例:针对文创产品开发项目,国家推进一系列法律法规支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

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3月《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并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2020年发展目标:打造5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建成10个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基地,文化创意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文物单位和企业超过50家,其中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超过20家。

财务预算可以依托国家政策扶持,针对性、前瞻性地基于某些项目提供资金规划与支持,给予发展相应的经营业务的基础动力,为得到广泛的资金支持蓄力,从而更好的为科学研究、学术创作、文化交流等工作铺开提供资金支持。

(四)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监督执行力

在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框架后,要同时发力,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把严标准,绩效牵引,配套建立起更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除此之外,为了搭建基础更牢固、标尺更清晰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加强对日常经费使用和报销的严格审批程度,以“严”字为首,“实”字为要,切实提高预算监督的执行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预算编制要坚定的朝着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就离不开规范制度的建立、操作性强的标准制定、可量化的计算流程设置与责任细分到位的预算编制大局意识。在“布局”里下功夫,在“统筹”上做文章,在“实效”中求突破。在构建规范化的预算管理道路上,由于可参考、借鉴经验不多,每个单位需要依据自身单位特性,适时调整管理模式。在财务工作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财务统筹,在全额财政统筹下进行预算管理,意味着财务人员需要高度自控,全馆工作人员需要齐心协力,共同探究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进行科学有效性评估,平衡各类工作,考虑多方面利益,实现资金分配的效率与利益最大化,为国家公益性的社会职能切实发挥助力,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纪念馆预算编制年度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萧军纪念馆
年度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年度采购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