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地共建是打造“移动党课”的好形式

2020-03-23龙兵

党课参考 2020年1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党课

〉〉〉〉〉龙兵

党课是党员教育的重要形式。如何创新党课形式,提高党课的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可加强高校与地方的联动,促进师资流动,强化社会实践,打造富有亲和力的“移动党课”,这样既能带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农村、走进社区,发挥地方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作用,又能邀请基层的党员干部到高校接受党性教育,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走出去、请进来,让党课师资流动起来

目前,一些高校相对缺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来自地方生产一线的党课师资,一些地方则相对缺乏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优质师资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速师资流动,有利于实现高校与地方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高校与地方的组织部门,可以联合组建以高校教授和地方党政领导、先进党员典型等为主体的党课名师团,从而让高校教授进村、社区,党政领导入校园,促使党课师资流动起来。一方面,高校教授走进村、社区,为地方各级党员干部讲党课;另一方面,从地方选聘党政领导、先进党员典型、企业家走进校园,为高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通过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促进师资双向流动,增强“移动党课”教学实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市江北区定期邀请高校老师为社区居民讲课 图:冯梦涛

到基层、进高校,让教育对象互动交流

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相对缺乏在地方和基层的社会实践。地方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则相对局限于地方资源,较少享有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在“移动党课”中,既有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基层接受实践教育,也有基层党员干部走进高校接受党性教育“回炉”,有助于加强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走进村、社区,深入精准扶贫第一线和到非公企业等单位,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高校党组织推荐优秀学生党员到村、社区担任助理,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强本领、长才干、作贡献。依托地方政府的党群服务中心,引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走进社区参加志愿服务,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地方政府对接高校相关院系,建立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村、社区与高校推荐的院系进行对接,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社会实践场所。搭建高校与地方所属单位的党建合作平台,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建立高校党员和基层社区党员的共同培育机制,邀请地方的党员走进高校接受教育培训,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组织村、社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高校党课培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讲专题、到现场,让教学形式更加生动

目前,党课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欠缺。结合实践资源现场讲授党课,有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移动党课”的形式较为多样,既有教室里的专题讲授,也有革命遗址、改革开放前沿地带、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现场教学,教学形式更为生动。比如,可以把来自地方的党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带到室外,在毛泽东同志故居、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打造富有亲和力的“移动党课”。

从“移动党课”师资队伍看,既有大学教授,又有党政领导、先进党员典型,还有企业家等;从教育对象来看,既有来自高校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又有来自地方政府部门的党员干部,还有民营企业等社区所属单位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从教学形式来看,既有小课堂的专题讲授,也有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的实践教学。通过“移动党课”,整合区域党建资源,有利于形成高校与地方党建工作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格局。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党课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