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环境清洁与用户环境保护策略探究

2020-03-22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者环境保护卫生

李 艳

(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生产、传播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与此同时,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服务的方式悄然变化,对国家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对于疫情的应对,图书馆的日常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以及应对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1]为更好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公众需求,提高服务效能,提升治理水平,应对公共危机,图书馆管理者应针对图书馆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尽快进行图书馆卫生安全的综合治理和维护,从而在发挥图书馆的积极用处的同时,也能切实保护相关阅读者的卫生健康问题。

二、图书馆日常环境清洁及用户环境卫生维护要求

(一)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在图书馆的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过程中,室内空气清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般图书馆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室内空气的清洁与更换,正常情况下,应保持每小时换气次数在三到五次左右,并且要保证一定量的进风面积,从而有效地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2]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采用相关机械进行通风换气,通过不断替换的新鲜空气来保证图书馆的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持。

(二)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不仅对健康不利,还影响学习效果。阅览室温度为13℃~14℃时,阅读者手指皮肤温度低于21℃,在此温度下手指灵活性差,影响记录。低温还影响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室温低于10℃时学习效果不好,低于6℃时,效果最差。室温过高也不利于学习,室温达33℃,读者普遍感到烦躁不安和出汗,严重妨碍学习。有益于阅读学习的气温条件是室内温度18℃~24℃,相对湿度为40%~70%,室内风速0.2m/s~0.5m/s。[3]

(三)保持阅览环境宁静

室内噪声强度(A声级)超过30dB就会干扰学习;大于40dB有50%的读者感到烦躁不安。大于50dB的噪声对学习干扰严重,使人的思考能力下降,精力分散,计算和书写中的错误增多。[4]因此要求阅览室的噪声不应超过30dB。

三、图书馆环境清洁与用户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馆环境清洁和消毒能力有限

此次新冠疫情提醒我们,公共文化场所的安全卫生状况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近期专家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密闭空间内可存活3小时,在纸质材料上可存活24小时,在其他多种物体表面则有可能存活2-3天。图书馆接待读者多,流通文献快,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极易产生因室内空气、阅览桌椅、计算机等阅读设备、电梯及集中空调系统等污染而引起的卫生问题,特别是图书报刊在读者手中流传,极易成为多种病毒和细菌的载体,甚至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而图书馆的工作实际消毒能力极为有限,既无法应对日常消毒需求,更远无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借阅空间、流通文献和设施设备等的及时全面清洁消毒难以实现,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诸多隐患。

(二)空气不流通

由于图书馆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很多图书馆受我国古代藏书阁的建筑特点影响,设计格局往往比较密集,并且为了避免潮湿和强光对相关书籍的损害和消耗,很多图书馆的空气流通并不完善。书籍等资料的长期存放再加空气流通不畅,就会导致卫生问题的产生。[5]图书馆使用的中央空调等通风系统,也存在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十分不利于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

(三)图书馆建筑材料监管不达标

图书馆在装修时所使用的装饰材料,诸如木板、涂料、地板和高黏合剂等都会释放有害物质,如甲醛、苯、氯化物等,如果用量过大,加上室内温度湿度较高.通风效果不好,就会使各种材料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叠加。[6]造成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刺激人体皮肤和黏膜,毒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

(四)阅读者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图书馆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场所,无论是阅读者还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天都有很大的流动量,在此过程中阅读者形形色色,存在着个别阅读者不注重个人卫生环境及图书馆环境维持的现象,往往会加重图书馆内部环境的恶化,造成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的负担。[8]加之一些随意扔垃圾的行为,会导致一些垃圾隐藏在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从而滋生细菌甚至勾引老鼠和蟑螂等有害生物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仅会对图书馆的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对整个图书馆卫生环境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增强图书馆环境清洁与用户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疫情期间,读者流动性的限制对图书馆的在线服务提出了迫切要求。目前部分数字图书馆服务已覆盖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线上服务,拓展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数字资源和服务的能力,确保全年7×24小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媒体、多终端、多平台服务。图书馆应进一步支撑数字化服务的系统和设备,提高设备检查检测、系统升级维护、数据处理更新的效率,提升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读者需求,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入藏、专题整理与网络发布,丰富在线服务内容;积极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及时规划部署新的线上服务系统和自助服务设施,拓展第三方服务渠道,不断提升供需精准对接的知识信息服务能力。[8]通过官方网站、手机门户、数字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网络渠道点对点向读者推送数字服务;积极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加强合作,在做好服务调整情况宣传解释的同时,加强对国家图书馆精品资源和服务内容的宣传推介,引导读者更好地利用数字图书馆。

(二)优化调整馆区开放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定期对其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公共图书馆开放程度高、接待到馆读者多,举办各类公益性讲座、展览、培训、阅读推广活动、演出等活动频繁,图书馆基础设施,给排水系统,热力系统,书刊传送系统,停车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设施设备处于长期满负荷运转状态,有些关键设备甚至超负荷运转,日常工作不能满足设施设备保养、检修、维护的客观要求,给读者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图书馆可根据工作实际,将到馆读者相对较少的某一个工作日的开馆服务调整为闭馆休整,集中进行馆区清洁消毒、文献整理修复、服务空间优化调整、设施设备调试检修、内务整理、人员培训等,以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为舒适的到馆服务体验。

(三)增强健康理念提高防疫意识

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增进和强化阅读者和员工的科学健康的理念,提高全员卫生防疫意识。

1.加强阅读者及工作人员的卫生健康意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加之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对卫生健康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可以利用此次疫情有效加强阅读者及工作人员的卫生健康意识,将相关的科学健康理念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积极优化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将健康理念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积极接受现代科学所带来的卫生健康意识和理论体系。在增强个人卫生健康及相关安全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强集体和个人健康的工作理念,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阅读者及工作人员的卫生健康意识,还能有效避免集体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

2.切实保障阅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权益

作为人员密集流通的场所,公共设施和物品的频繁使用,容易造成相关的集体卫生事件的发生和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在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工作中,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要切实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阅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权益。图书馆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制度,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有效完成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的维护任务。

(四)加强知识宣传,养成卫生习惯

在现代化社会下,越来越多的卫生健康知识被提出和广泛认知,因此,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环境清洁及维护过程中,相关工作者要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图书馆的卫生环境保护以及相关防御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将相关理念落实到实处,通过与实际工作的结合,逐渐使阅读者及员工形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有效地保证图书馆的环境清洁及用户使用环境的健康。

图书馆应当结合自身特点,营造现代图书馆健康文化。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需要阅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无论是一个习惯的养成还是摒弃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9]大力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和用户环境保护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其形成相关的健康理念和行为习惯,并逐渐强化卫生健康保护意识,优化图书馆环境和用户使用环境,从而有效地强化卫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推进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工作。

(五)严格卫生检测、认真防疫消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现代化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和先进,但是卫生检测和防疫消杀工作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图书馆的环境清洁与用户环境保护过程中,要把卫生检测和防疫消杀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相关的卫生指标,严格落实相关卫生健康工作要求。

1.加强卫生工作专业化水平

卫生部近年来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对图书馆的卫生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定期安排相关卫生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检测以及达标测试,监督卫生工作的落实。所以说图书馆在日常的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依据,进行卫生环境的维护和清洁,加强专业化程度,并在图书馆内部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这将有助于图书馆的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逐渐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相关负责人要组织图书馆卫生工作队伍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科学有效的检测消杀模式和卫生健康行业知识。

2.严格检测,认真消杀

在《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图书馆相关空气消毒、表面消毒、工作人员卫生消毒、藏书消毒和图书消毒的方法以及达到基本要求指标和效果的检测方法。图书馆卫生防疫能否有效和达标,严格检测显得尤其重要。卫生检测的结果,既是图书馆进行防疫消杀的基本依据,也是防疫消杀方法是否得当和效果是否良好的科学判断。[10]没有检测数据为基础的防疫消杀行为,是盲目、不科学和不可信的,也容易造成人力和物力、时间和资金的浪费。同时,除安排专业人员指导之外,坚持工作公开透明,欢迎外部监督,认真内部监查,各种常规消毒工作才会不走过场,才能扎实到位。

3.立足自身实际改善设施条件

我国地大物博,国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相关条件相差很大,所以图书馆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卫生健康环境保护过程中,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尊重差异性和特殊性,寻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卫生健康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成功解决经验,并以此为依据,积极解决在日常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从而保证图书馆的卫生健康环境,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相关必要条件的设立。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图书馆内部设施的维护及改善,可以通过引进现代化设备进行图书馆自身的硬件设施创新,利用现代化技术,更好地保证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立足实际,将相关理念落实到位。

(六)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机制

1.建设和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应当制定图书馆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卫生安全无小事,所以应确立馆长负责制度;卫生安全人人有责,就必须建立内部监查责任制度以及相关的奖惩制度;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服务人员,必须保证身体健康,因而要建立馆员健康监护档案制度;卫生防疫和扎实的具体工作密切相关,必须遵照国家相关法规,结合实际,建立图书馆内外各种场所危害控制制度,包括环境危害监测评估、危害警示和标识、危害控制措施和手段等。此外,工作开展必须接受群众与员工的监督并得到他们的支持,所以,还需制定相关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以及病患禁入制度。在整个过程中,要争取广泛的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建立有效的防控机制。

2、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在图书馆的日常环境清洁与用户环境保护过程中,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对其相关管理与岗位责任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对图书馆的日常卫生健康工作开展进行合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依托图书馆,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体制,可以更加明确地落实相关分配,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与各部门,发挥图书馆工作员工的自觉性和相互监督性,提升员工的自我健康意识和卫生环境保护意识,并通过这种工作机制的建立与落实,不断加强图书馆的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将最终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体制和操作体系,将图书馆的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过程逐渐规范化系统化。

五、结语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图书馆的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相关负责人要积极落实环境清洁及保护措施,在实践中完善制度,建立机制,推动图书馆环境清洁与用户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发展,从而切实保护阅读者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卫生健康权益。

猜你喜欢

阅读者环境保护卫生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