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模式探讨
2020-03-22肖艳华郑立铭
肖艳华 郑立铭 林 秀
(1.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州市长乐区江田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200)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思维逐渐渗透至中小学音乐课堂,衍生出了翻转课堂、爱学堂、移动媒体等新兴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和创新。基于此,教师有必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来审视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进行创新,[1]将大数据信息化的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力争实现线上、线下音乐教育资源的融合。文章以如何应用大数据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为落脚点,浅谈大数据时代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模式。
一、大数据时代音乐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数据时代音乐教育的含义
大数据时代的音乐教育是基于信息化网络技术而衍生的新型教育模式,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和意识,倡导个性化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使音乐教育向创新、个性化、开放性的教育生态化方向发展,[2]当前大数据时代的音乐教育主要的变革方向是音乐教学平台的不断革新和音乐课程模式的推陈出新,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微课,跨地域地实现音乐课堂的线上共享,解决传统音乐课堂中音频资源少、伴奏难等问题,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搭建起音乐教育共享平台,满足当前中小学生多元化的音乐学习需求。
(二)大数据时代音乐教育的特征
大数据时代音乐教育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个性化,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定制专属的教学计划,进一步提升学生个人的音乐素养;二是数据化,教师可以构建在线音乐教学平台,将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以可视化数据的形式呈现,更合理地展现学生的音乐学科学情;三是跨界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方式可以实现音乐教学资源的在线共享,在微课、VR模拟课堂等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与学生可以达成跨地域的教学连接、跨领域的资源分享,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更可以延展到线下的自主学习。
二、大数据时代音乐课堂创新实践的分析
(一)借助技术优势,探索课堂智慧创新模式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网络技术层出不穷,为教育领域探索出一条突破传统教学框架的模式。例如,作为中小学MOOC 平台的爱学堂、网易云课堂、腾讯课等网络教育平台,都在以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和教学方式为“因材施教”的理念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思路。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中《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例,本首歌属于西部风情的音乐,对于许多从未接触过西部音乐或对其了解不深的学生而言,如何让平时接触欢快短促的思维音乐较多的学生深刻理解这首歌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大难点。
因此,教师不妨借助新媒体,课前录制好包含歌曲起源、地区特色、演唱技巧等介绍在内的视频发送到学生或家长群,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学习或将疑问提出、进行班级内部的讨论,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上课时间,提升课堂效率;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手机中的智慧投屏功能将抖音、快手等平台中的视频影像投到多媒体设备上,找到不同用户对《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歌唱和演绎,这些用户有的以传统歌唱的方式进行表达,有的则以吹笛子的方式表演,还有的用户创造性地将这首歌曲改编成较为流行的手势舞进行表达,其悠扬的“吔咿吔咿吔咿……”节奏感和律动感极强,音乐配以画面感更是直接地突出了三峡的风土人情。此外,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对视频影像进行跟唱,学习手势舞,还可以在课后布置根据影像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作业或是将现场录制的教学视频推送到班级群,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拍摄自己练习、歌唱、演奏的视频进行分享,互相探讨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致,在更放松和欢快的环境下完成美育教育,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创新。[3]
从效果上来看,将学生平时熟悉的新媒体技术运用于音乐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歌曲多种表达方式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歌曲表达的核心情感的理解,在这个不断鉴赏的过程中,使得学生打开思路,形成创新意识。
(二)巧用歌唱平台,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框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对于如何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并对其学情进行分析显得格外重要。倘若教师一味地遵循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那么学生的数据采集就显得尤为耗费精力,甚至还可能造成比较大的误差,不容易进行精确的统计。相反地,合理地利用智能系统对学生的音乐课堂数据进行采集,不仅节省教师的精力,同时会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评价的精确性。[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大胆运用跨界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利用新媒体软件或微信小程序,如全民K 歌等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录制歌曲,根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系统、教师以及学生三个主体分别进行打分,实现评价主体全覆盖,评分结果将系统、教师以及学生的打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动生成;另一方面,智能软件系统也会将学生的音乐学习行为记录下来,如学习时长、录制歌曲次数、评价互动次数等,形成直观的后台图表数据,并给予教师相关的数据分析报告,由此,实现音乐教学信息采集的整个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中《小小少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多种网络新媒体软件结合线下课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鉴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感悟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核,由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创新力。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全民K 歌等平台进行独立歌唱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将音频作品分享给教师,由教师进行打分。一方面由于全民K歌等软件自身所带有的“粘度高”的特性,用户基数庞大、功能众多,学生可以在运用软件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以更为轻松娱乐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软件中本身自带的互动、评论、打分功能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音乐及其他同学的课后作业进行鉴赏和评价。此外,系统能够将学生的唱歌能力、行为数据以及互动程度等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数据,教师可以采集具有教学意义的数据,为后来的综合评价模块奠定基础。
目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娱乐歌唱软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还较为少见,但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学会创新式地将学习和娱乐相结合,寓教于乐,适当地运用具有娱乐性质的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新学情评价,多维评估学生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模块作为呈现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综合性指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教育过程中的极具分量的一个部分。但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模式大多是自上而下,由教师单方面进行评价,即由教师以学生期末考试时展现出的歌唱水平,对学生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没有将学生的音乐感、鉴赏力、感悟力等非显性的综合能力纳入考核范围,维度单一且方向单一,一定程度上带有教师的主观判断,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音乐学情,弊端可见一斑。基于此,大数据时代下,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妨从多维度对学生的学情展开评价,不单纯以期末考试为标准,而要全过程地看待学生的音乐素养成长,将学生的互评、自评纳入最终的考核,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全面展现学生综合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音乐的期末评价为例。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前提下,教师首先可以先根据实际情况,将音乐的评价机制分为以下几个模块:音乐技能掌握模块、音乐鉴赏能力模块、音乐感受力模块等,音乐技能掌握模块考核学生完成唱、听、动、奏等音乐活动所必需的技能的熟练程度,音乐鉴赏能力模块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对音乐作品鉴别和欣赏的能力,音乐感受力模块则考察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评价水平。接着,教师将日常教学中在全民K 歌平台中搜集到的数据展开分析,主要分析的过程有:第一,参考系统对学生作品的评分以及机器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歌唱作品予以赋分和分析;第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音乐作品,并对其最终作品进行分析;第三,不同小组间的成员进行互评,指出被评价对象需要改进的地方;第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掌握程度展开自评;第五,教师根据学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给出评价结果。
这一学情评价的过程,既包括赋分,也包括适当的语言分析、指出不足并给出对策,不再是传统教学中自上而下的评价,还包含了互评、自评等要素,可以相对地得到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分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鉴赏力,在互评、自评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音乐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美育目标;另一方面,该方式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出该学期学生的音乐学情,综合性较强,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制定下一学期的教学计划。
三、大数据时代音乐课堂的反思及展望
大数据在对音乐课堂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数据应用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包括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保护音乐课堂师生的隐私权、音乐资源共享平台的著作权保护面临困难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大数据时代下的音乐教育主要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音乐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数据化。由于音乐课堂是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课堂,相较于数学、英语等学科,音乐的教学内容无法完全用数据量化,大数据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例如,运用歌唱软件考察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感受力不一定能得到合理的学情数据,仍然需要教师进一步核验才能得到最终结果。
因此,大数据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仍要以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为主导,大数据技术只能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
基于此,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模式首先需要借助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优势,可以由各地市教育局、教师进修校牵头,整合多方的音乐教学资源,构建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音乐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帮助乡村及偏远地区的教师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大数据应用,丰富学生的课外音乐学习资源,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多样性的音乐表达方式中慢慢开拓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其次,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时代特色的数据平台、歌唱软件等,以大数据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在寓教于乐的同时科学、合理地采集学生的学情数据,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情数据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并制定下一学期的教学计划;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学情评价的方式,从多维角度对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进行评价,评价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的表现,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延伸到整个学期学生的音乐课堂评价。
总的来说,大数据时代下的音乐课堂可以借助技术优势,巧用歌唱平台,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框架,构建课堂智慧创新模式,将学情评价创新性地融入教学过程,实现多维评估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探索如何科学、量化地打造“自动化”音乐课堂,这也是大数据时代下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