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刊满足“三个需要”
2020-03-22
又是一年党报党刊“发行季”。每到这个时候,少数党员干部会说,网上信息那么多,为何还要订阅党报党刊?诚然,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有了更为广泛的渠道,但对党员干部来说,订不订党报党刊,看不看党报党刊,并非单纯的个人兴趣爱好,折射出一种认识与态度。因此,订阅党报党刊绝不是简单的看书看报选项,而是事关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的重要问题。
订好用好党报党刊是“守阵地”的需要。各级党委机关报和机关刊,是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我们必须坚守,不能让普通报刊挤占党报党刊。试想,如果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占领的不是各级党报党刊,党的创新理论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又将如何有效履行?舆论阵地失守有过前车之鉴。例如,舆论阵地的失守就是苏联亡党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刻汲取。可见,订好用好党报党刊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取向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重要的政治问题,是重视不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守不守意识形态主阵地、落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大原则性问题。
订好用好党报党刊是“把方向”的需要。无论媒体如何发展变化,中央和各级党报党刊始终具有无法取代的“喉舌功能”。茫茫海量信息,谁能拨云见日?众声喧哗嘈杂,靠谁一锤定音?在鱼目混珠、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党报党刊以其权威、客观、公正等诸多优势,在舆论场中发挥着“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党报党刊不仅是“学习平台、交流平台”,更是“藏经阁”“智囊团”,既有政策方针,也有思想方法;既有实践指南,也有民生指向。具体来说,党报党刊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相向前行的桥梁。一方面,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报告给人民群众,让党委、政府的声音家喻户晓;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反映给党委、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每一块版面、每一个栏目、每一篇稿件……都给人以方向、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感动和力量。所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要养成读党报党刊的习惯,避免重订轻阅、订而不阅的现象,更加自觉地学好用好党报党刊,在纷繁的信息中保持清醒、站稳立场。
订好用好党报党刊是“深阅读”的需要。随着传播格局的变化,不少党员干部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学习呈现碎片化、快餐式、跳跃性等“浅阅读”的特质。很多网言网语为了吸引眼球、取悦受众,精力大多花在“迎合”而非“引领”上,用“碎片化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来满足受众“浅阅读”的需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浅阅读”本身无可厚非,但“浅阅读”获得的是信息,只能满足人的感官,而“深阅读”获得的是观念,却能影响人的精神。深耕内容、深度报道恰恰是党报党刊的拿手好戏,其深度解读、理论评论等,都有利于吸引受众、引导受众深度阅读、深入思考。
(原载2020年11月19日《江西日报》,原标题《自觉学好用好党报党刊》,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