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2020-03-2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8)
一、资本市场动机
(一)股票发行动机
1.首次公开发行。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前,企业的市场价值尚未确定,投资者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成为了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与可投资性的主要参考依据。所以,为了能提高股票发行价格,获得更多资金,公司存在着利用盈余管理来调高企业会计盈余从而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的动机。
2.配股及公开增发股票。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的起步较晚,体制机制还不特别成熟,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监管部门对申请配股与公开增发来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均设置了一定的盈利指标。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或为了能够获得配股以及公开增发的资格,或能够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越来越多利于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活动资金,均存在向上进行盈余管理操作的动机。周瑞(2015)通过上市公司公司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具有下一年进行配股目标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程度比无这一目标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程度要高,故说明,配股这一动机对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程度有加强的作用。
3.定向增发股票。张卫东(2010)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前一年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当上市公司向其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收购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的资产时,进行负的盈余管理;当向其他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募集资金时,进行正的盈余管理,这说明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新股前有通过选择盈余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利益输送的动机。
(二)企业并购动机
李培根、李海波(2010)提出企业为了降低收购成本,管理层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调减报告盈利并进而打压股票价格。
(三)维持上市资格动机
按照我国《证券法》规定,当一家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公司股票交易就会被特别处理(ST),连续三年亏损,将被直接退市并停止股票交易。所以这类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退市,便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利润。另外,部分上市公司若预期未来业绩难以达到要求,便将本期利润降低,递延至下一年度,使利润平滑化。
二、契约动机
(一)债务契约
债务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在举借外债时,债权人为了让债务人能到期按时足额偿还借款,会对举债企业提出限制性条款,这些条款会对债务人的净利润、资产报酬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一些具体指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债权人会对债务人的经营业绩提出最低标准或者对其投资及再融资活动进行限制,之后债权人会对债务人契约的履行情况进行考察,并以会计数据为考察重点。如果债务人未能按协议规定履行契约,债权方可能提前收回资金或停止再提供借款,这使借款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刘晶新、吴涵(2016)提出债务融资具有一定的抵税效应,且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是企业筹资的首要选择。银行作为债权人会对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作出要求,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违反已有的债务契约,有动机对盈余进行管理。
(二)管理者报酬契约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当代企业的一大特色,公司股东与管理者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与受托关系,通常情况下公司股东与高管签订的契约条款中会约定股票认购、业绩百分比等奖励方式,使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或间接影响管理层的报酬水平。管理者报酬契约是股东与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签订的关于高层管理者权利和义务的契约,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公司治理机制。刘晓霞(2011)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得出与公司业绩相关联的报酬激励能够引发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若要实现报酬的激励作用,就必须将管理者的报酬与公司的业绩相关联,而这种关联性也同时导致了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三、避税动机
逃避税收也是目前已经上市的企业对会计收益信息实施控制的一个动机。节税可以减少上市企业的经营活动资金流出,从而使企业的流动资金更加充足,这明显有助于提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乐观。因而,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会利用会计准则赋予的灵活性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调减公司当期利润,使得纳税延迟或减少。而且目前我国的税法改革还在逐步推进,在改革过程中尚有不完善之处,加之大量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这也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可操作性。高建军(2018)分别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与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板盈余管理程度大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得税税负大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姜小白(2017)发现所得税改革后,所得税税率下降的上市公司有向下盈余管理的动机,所得税税率上升的上市公司有向上盈余管理的动机,所得税税率不变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不明显;另外,所得税改革后,上市公司所得税税负越高,向下盈余管理动机越明显。
四、监管动机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硬性要求会引发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操纵。上市公司最常采用的是平滑利润方式,在盈利年度通过盈余管理减少盈利,在亏损年度将以前未确认的盈利予以确认减少亏损额。上市公司通常会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在政府和市场严格监管中巨额盈利或者亏损的ST 企业。因此,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为了降低政府和市场对其的关注度,在不降低企业实际盈余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平滑利润的方式来降低当期利润盈余,从而达到节税目的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在以后期间实际发生亏损时降低本期实际产生亏损的程度。肖成民、吕长江(2011)通过考察第四季度引起的盈余相关指标分布变化,比较分析了上市公司针对退市监管和再融资监管采取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相对指标”的再融资监管,上市公司规避基于“绝对指标”退市监管更容易提前操作;相对于“收益性”的再融资监管,上市公司规避“损失性”退市监管的动机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