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品起毛起球原因浅析及检测方法介绍

2020-03-22严慧娟蔡益标

国际纺织导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起毛起球纺纱

严慧娟 蔡益标

1. 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中国) 2. 盐城亚曼缝纫线有限公司(中国)

随着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不再只有遮羞敝体、保暖与结实耐用,还对纺织品的舒适性、美观性、功能性等提出了高要求。面料的起毛起球现象,不仅影响美观,同时还影响纺织品的手感,降低纺织品服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各国均制定了多种检测方法对面料的起球现象进行检测。本文就纺织品起毛起球产生的原因和检测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企业深入了解纺织品起毛起球产生的原因可避免生产不合格产品,减少消费者投诉,降低对品牌的负面影响。

1 纺织品产生起毛起球的过程

纺织品起毛起球过程如图1所示。纺织品的基本组成单位为纱线,纱线的表面在加工过程中因梳理、拉伸及摩擦等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绒毛(即起毛)。纺织品在穿着使用过程中,不断受到外力的作用,使表面的绒毛逐渐纠缠成球,凸起于织物表面。如果织物材料的刚性较小,则此球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脱落;反之,不易脱落,最终形成毛球。

图1 纺织品起毛起球过程

2 影响纺织品起毛起球的因素

从起毛起球产生的过程可知,织物表面的毛球是由织物上伸出的自由端毛羽经过一定时间的外力摩擦作用缓慢积累而成的。在此过程中原材料、纱线、织物结构、染整工艺、纺织品服用和洗涤护理因素对纺织品起毛起球产生影响。

2.1 原材料

原材料的强度、单位长度、摩擦力、截面形状、卷曲度和纤维混纺等因素是导致纺织品起毛起球的重要因素[1]。强度高、伸长大、抗反复弯曲能力高的纤维材料,摩擦时不易被磨断、脱落,易与周围的毛球继续缠绕成更大的球。因此强度高、伸长大、抗反复弯曲能力高的纤维材料,容易起球。单位长度较短的原材料之间抱合力差,纤维容易滑到织物表面,从而导致露出纱和织物表面的纤维端较多,容易起球。纤维间的摩擦力小,纤维容易滑动,易起球。纤维截面形状是影响纤维间抱合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圆形截面形状的纤维较三角形、多边形等异形截面形状的纤维更容易起球。纤维卷曲程度同样也影响纤维抱合力大小,卷曲度高,抱合力大,纤维不容易游离到织物表面,不易起毛,但一旦起毛后,因纤维卷曲度高则容易纠缠成球。纤维混纺也是产生起毛起球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羊毛、棉、再生纤维素纤维与化学纤维的混纺织物,更容易起球,因为化学纤维强度较高,产生的小球不易脱落。

总之,当纤维强力高、长度短、直径小、截面为圆形、纤维抱合力小或与化学纤维混纺时,所得织物易起毛起球。

2.2 纱线

2.2.1 纺纱方式

普梳纱中纤维排列较精梳纱杂乱,精梳纱中纤维排列较为平直,且短纤维数量较少,暴露于纱线表面的毛羽较少,所以精梳纱较普梳纱不易起毛起球。

2.2.2 纺纱的工艺

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设备运转状态不佳时,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受到损伤而被拉断,短绒增加,致使纱线的毛羽、毛粒增加,加大了织物起毛起球的风险。

2.2.3 纱线的捻度

适当的捻度可增加纱线中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同时减少纤维间游移滑动的可能,降低起毛起球的风险。但过高的捻度会降低织物强力,影响织物手感和风格。

2.2.4 纱线的结构

纱线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纱线的耐磨性。在现代纺纱技术中,赛络纺、缆型纺、紧密纺等通过纺纱机理的改变使纱线获得新的结构[2]。这些纱线表面毛羽少、纤维间抱合紧密,与传统工艺所得纱线相比,耐磨性和抗起球性能明显增加。不同纺纱工艺获得的纱线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纺纱工艺的纱线

2.3 织物结构

2.3.1 织物密度

织物组织是疏松还是紧密直接影响纺织品起毛起球性能[3]。组织结构密度大的织物受到外力摩擦时,不易产生毛绒;即便产生了毛绒,因纤维排列紧密,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毛绒不易滑移至织物表面发生起毛起球现象。

2.3.2 织物表面的平整性

通常情况下,表面凹凸不平的织物较表面平整的织物更易起毛起球。总体而言,针织物相比机织物易起毛起球;粗针距织物比细针距织物易起球;斜纹、缎纹织物比平纹织物易起球;低机号织物比高机号织物易起毛起球;轻薄织物比厚重织物易起球;同一类织物,组织结构越紧密越不容易起毛起球。

2.4 染整工艺

纱线或织物经染色及整理后,抗起毛起球性能将产生较大的变化,这与染料、助剂、染整工艺条件等有较大的关系,具体影响如下。

——添加整理助剂。整理助剂中平滑剂确保织物表面平滑、柔软,使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会由于反复摩擦而引发起毛起球现象[4]。

——添加柔软剂。为了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弹性,一般会选择添加柔软剂,但过多的柔软剂会使纤维或纱线间的摩擦减小,纤维之间更易滑移、抽拔,织物更易起毛起球。

2.5 服用和洗涤护理

纺织品服用及洗涤的程度也是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面料在穿着使用时所经受的摩擦力较大,摩擦的次数越多,起毛起球越严重。在洗涤过程中,衣物与衣物之间,衣物与洗涤容器的器壁之间等都存在持续摩擦作用,摩擦会导致织物表面起毛,并使一些纤维被磨损、抽拔出来。此外,有些材质的纤维在浸泡水洗后表面溶胀,致使纱线蓬松而导致纤维端露出织物表面,从而加重织物在干摩擦时的起球程度。

3 纺织品起毛起球性能检测方法、执行标准及其相应检测设备

3.1 检测方法、标准

客观、合理地评价纺织产品起毛起球,对广大纺织企业开发和生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至关重要。目前行业中检测纺织品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很多,这些测试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消费者在实际穿着与洗涤过程中,经受外力的摩擦,织物表面出现起毛起球的现象而设计出来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测试标准,如美国使用ASTM标准、欧洲使用ISO国际标准、中国使用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因此需根据出口地、产品类型或买家要求等选择合适的测试标准及方法。目前中国起毛起球性能的检测标准为GB/T 4802《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4种检测方法: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及随机翻滚法。根据产品的用途,每种方法规定了不同的测试条件。不同检测方法及不同测试条件下的检测结果无可比性。

3.2 检测设备比较

不同的检测方法要求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各检测设备的设备参数、工作原理、运动轨迹等均不同,满足各类不同用途纺织产品的测试需求。与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随机翻滚法4种检测方法对应的检测设备如图3~图6所示。

图3 圆轨迹法织物起毛起球仪

图4 马丁代尔法织物起毛起球仪

图5 起球箱法织物起毛起球仪

图6 随机翻滚法织物起毛起球仪

4 结语

分析纺织品起毛起球原因,有助于企业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及制造加工工艺,并综合考虑产品各方面的实际需要,使产品的设计、使用性能、品质和生产成本达到最佳。

针对上述起毛起球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减少织物起毛起球,建议如下。

——纤维原材料选择。在进行纺织品设计时要根据成品的最终用途及品质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选择。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不易起毛起球的纤维材料。在进行纺纱之前合理配棉,综合考虑纤维的细度、长度、卷曲度等各项因素,选取适宜的配棉比例。

——纺纱织造工艺的选择。改善纺纱织造工艺,选择喷气纺工艺制得的纱线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比环锭纺工艺制得的纱线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在精梳之前,应对棉花或棉条进行充分的梳理,减少棉花或棉条中的杂质和棉结。根据面料最终品质要求,设计合适的捻度,选择紧密的组织结构等可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

——染色后整理工艺的选择。根据纱线材料选择不同的改善起毛起球的后整理工艺。对于棉织物,可采用烧毛、生物抛光或树脂整理。对于毛织物,可采用氧化法、氯化法、蛋白酶法抛光处理,丝蛋白整理及纳米溶胶-凝胶整理等。

猜你喜欢

起毛起球纺纱
尼龙刷有效高度对圆轨迹法织物起毛起球测试结果的影响
起毛起球评级用参照织物的可行性分析
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纺纱装备的开发与实践
衣服起球不用怕,二哥有秘密武器
纺织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标准浅析
生产工艺对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纺纱设备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两种集聚纺纱装置生产赛络集聚纱的技术探讨
纺纱器材的技术进步与应用
家用纺织品起球终于有“标准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