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研究
2020-03-22孙智君
孙智君 陆 铖
武汉大学 经济思想史研究所/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规模型的、高速度的发展模式。从国内发展考察,中国金融业深入改革,金融业市场结构、金融经营理念、金融创新能力、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改善明显(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并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53.htm)。,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业总量和规模巨大。2012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开始超过GDP增速,至2018年年末,金融业总资产达293.52万亿元(人民币)(2)人民网.央行:2018年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294万亿(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412/c1004-31027659.html)。;金融业增加值6.9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7.68%(3)国家统计局.2018年四季度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22_1646082.html)。;金融监管体系逐渐完善,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融委)等;从世界范围内考察,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值从2015年开始超过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4)详见Wind资讯,2015年中、美、日、英、德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8.4%、7.2%、4.4%、7.2%和4.4%。。从金融机构的全球比较考察,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与平安保险集团等五大金融机构位列2019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前十。上述指标显示中国已经或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大国。但是,当前中国金融业体系和金融业发展水平事实上还无法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首先,中国金融业服务贸易规模较小,国内外金融市场尚未形成流畅的贯通机制,国际竞争力较弱。2018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仅1.45万亿元(5)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http://www.gov.cn/shuju/2019-01/15/content_5358086.htm)。。其次,中国金融资产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较低。2018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增长13.5%(6)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745278/index.html)。。但是,其中各类创新表外业务嵌套复杂,资本自我循环现象严重,精准对接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尚未构建,金融脱实向虚问题较严重。大部分金融资金流向股票与房地产市场等虚拟经济市场,亟需融资的领域得不到资金支持。最后,金融业公共政策尚未实质性完善,依然存在较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漏洞进行套利的现象,影子银行规模也不断扩大,致使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且大量金融风险积聚;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导致线上线下非法集资行为多发,各种金融风险的存在对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法治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阐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观点。概括言之,即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和市场导向”的改革方向(习近平,2017[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争取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金融强国(杨世伟,2020[2])。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体现了系统的经济哲学思想,一方面,他强调中国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作用,强调金融业的本质在于科学把握政府与市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他将视角延展至国际范畴,提出中国既要具备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意识,也要秉持“自信、开放、创新”金融发展理念,为世界贡献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申唯正和孙洪钧,2019[3])。习近平关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金融业发展思想的一脉相承与融合完善,也是马克思主义有关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为新时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南和根本遵循(王娜,2019[4])。当前,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有助于透过金融视角深化与拓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认知,也有利于推动科学地贯彻与落实金融业相关政策体系。
二、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的整体脉络
习近平关于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涵盖了金融业的本质与功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金融业市场组织、金融业政策以及全球金融治理等重要内容,为新时代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及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战略引领(表1)。
表1 习近平关于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及相关政策
续表1
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发生变化,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完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点路径与着力点;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张雷声,2020[5]),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而且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诸要素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现代金融体系至关重要。《“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指出,应构建并且完善包括金融调控、金融监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高层次开放型金融与金融基础设施等在内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是新时代赋予中国金融业的历史使命。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发展,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构成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归纳与概括,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综观习近平关于金融业发展的多次讲话,其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呼应,即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需要构建融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世界金融业发展趋势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样的体系应具备市场化、普惠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特征。为实现该目标,中国需要推进金融组织与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与金融科技、金融监管与金融调控、金融法治等诸层面的改革与创新。2017年7月,习近平在中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当前金融工作的三项根本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与防控金融风险,该论述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运行逻辑与范式,即现代金融市场结构体系、现代金融市场行为模式与现代金融制度体系之间存在着环环相扣的多向关联关系:构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组织、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等层面的创新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深化金融市场结构、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法治等方面的改革,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吴启金,2018[6])。上述内容形成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的“四梁八柱”(图1)。
三、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的内容诠释与贯彻重点
(一)关于金融业的本质与职能
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是基于他对金融业的本质与功能以及金融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之上的。中共十八大以来,他在十多次重要场合讲话中谈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强调两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的。2019年2月,习近平在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著名讲话:“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这个论断一方面精确描述了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另一方面揭示了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即金融活,意味着市场化水平高,说明金融业资源配置能力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活力高,经济则活;金融稳,意味着市场风险管理得当,说明金融业资源配置环境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得以稳定发挥,经济则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不但需要深刻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功能,而且应明确与重视金融风险的审慎管理,实现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张全兴,2020[7])。
1.金融业的首要职能是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业的首要功能在于通过提供资本,保持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生产或经营过程的连续性,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并提高生产绩效,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多个层面关注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持作用。2013年9月,他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应从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的角度健全金融体系,使之能够真正依靠、服务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2013年和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提出要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实体经济让利”。2017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提出,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政府要在改善金融支持方面积极作为,同时将关注点放到农业农村发展上,要“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当前,中国农村金融供需之间还存在较突出的矛盾,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但实际呈散点覆盖,覆盖空间非常小,且中西部地区的覆盖空间存在非均衡性(程惠霞和杨璐,2020[8])。在此背景下,利用好当今科技手段和科技资源显得十分必要,如数字金融技术、各电商平台的物流和消费数据,从政策层面拟定农村金融发展思路,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资金的通达性。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对中国农村金融工作进行中长期部署,提出“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完善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系统支持与服务。习近平经过大量调研,深度了解到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所享受到的金融服务的匮乏程度,这种“结构性错位”导致并恶化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广金·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19[9])。2015年7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2016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他再次提出,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完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呢?2018年11月,在专门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一般来说,因为现实经济中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银行倾向于贷款给一些安全性好、盈利性强的企业,结果,银行业将其市场结构复制到其他行业市场(孙智君,2020[10])。要打破这个铁律,需要政策的介入。具体来说,就是要制定激励性政策推动中小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对接,鼓励金融机构研发适应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产品;此外,研究开发专门针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评估体系,对其授信实行单列风险监管和考核,形成服务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广金·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19)。
2.金融业的关键职能是管理金融风险。2014年以来,中国金融系统网络的总体关联性较以前有很大的增强,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潜在性扩大(李绍芳和刘晓星,2018[11])。2016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控金融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任务;2017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现阶段,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源自于三种:一是实体产业空心化风险,即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涌入房地产市场,通过资本内部循环获利;二是非正规金融违约风险,当前金融监管范围、力度和强度尚未完全覆盖一些新兴的金融业态,故存在较大隐患;三是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部分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占据有限的金融资源,金融领域资源错配问题凸显;四是主权货币风险,人民币汇率处于不稳定和走弱态势,导致国内资金向外流出及对内有效投资不足等问题(刘立新和李鹏涛,2019[12])。对于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做出了相应的部署:首先,明确“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要回归本源”和“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习近平,2017);其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最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7)中国政府网.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并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53.htm)。。因此,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构建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二)构建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金融业市场体系
2017年7月,习近平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当前,中国需要构建“大型-中型-小型”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形成兼具广度和深度的金融体系,该市场体系中,多种形态的金融机构实现充分竞争和有效竞争,以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实现对各种融资需求的有效供给。
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群体偏好的、制度的、技术的,甚至社会信用等多个因素都将影响一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变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形成了由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机构构成的金融体系。其中,传统金融机构体系以银行类和非银行类两种金融机构为主要构架,其中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构成,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非银行类金融体系包括两类金融机构,一类是证交所平台下的各证券公司、各类公立和私营基金公司及投资咨询公司等;另一类是各保险公司和各类保障机构。新兴金融机构主要以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主,是从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中分离出来,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集合。上述金融机构是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载体,其运营活动形成包括银行业借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市场在内的庞大金融市场体系。相关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有超过4500家银行法人机构、130多家证券公司和230家保险公司。金融业总资产30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业268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居全球第一(8)中国新闻网.央行:中国金融业总资产达300万亿元人民币 银行业268万亿元人民币(https://www.chinanews.com/cj/2019/09-24/8964011.shtml)。;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超过3500家,总市值为43.50万亿元人民币(9)数据来源:新浪财经与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度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白皮书》。;债券市场余额达86.39万亿元人民币(10)搜狐网.潘功胜谈中国债券市场:继续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https://www.sohu.com/a/289668943_428290)。;外汇储备余额3.1万亿美元,多年来居全球第一(11)中国新闻网.央行:中国金融业总资产达300万亿元 银行业268万亿元(https://www.chinanews.com/cj/2019/09-24/8964011.shtml)。;此外,互联网金融规模也超过17.8万亿元人民币(12)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总体上,中国金融业市场规模已升至世界前三的水平,但是,金融业市场的非完备性和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一般来说,直接融资市场较之于间接融资市场而言,在信息对称性、风险约束性、资源配置高效性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但是,中国金融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第一个层面即表现在直接融资占比低。那么如何衡量一国金融市场体系的结构状况呢?中国一般采用增量法计算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即直接融资比重等于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与企业债券之和除以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51.3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体系各类间接融资占比超过70%,地方和企业债券融资占比25%左右,股票直接融资却不足3%(13)中国金融新闻网.潘功胜.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jg/ld/201901/t20190118_153235.html?from=singlemessage)。,而同期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该比例则高达85%(14)中国产经新闻网.潘向东: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度不足(http://www.cien.com.cn/2019/1222/84709.shtml)。,可见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然,一国的金融体系只有与国情相符,才能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高效推动作用。因而需要考虑第二个层面的问题,从金融体系的细分结构与功能上考察,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是相对较低的。2018年底,以上市公司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计算的中国资产证券化率约为47%,低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15)数据来源:Wind经济数据库(https://www.wind.com.cn/NewSite/edb.html),选取上市公司总市值与国家GDP总量数据之比计算得出。2018年底,根据计算中国资产证券化率约为47.32%,同期美国为148.26%,英国为106.48%,日本为106.90%,韩国为82.17%。;同时,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虽已居世界第二名的水平,但是从市场广度上考察,主要由国债和地方债构成,公司债占比偏低,显示债券市场也存在结构失衡等问题。此外,中国金融市场缺失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因而无法形成稳健支撑的金融市场体系。上述问题可能引致的后果在于,一方面,间接融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总体上导致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足,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且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难以化解(闻岳春,2020[13])。
金融市场体系从以银行占主导地位向银行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并重转变,是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重要路径。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这一政策思路。他在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当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均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他指出“创新投融资模式……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完善金融服务网络”。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继续坚定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和“公开透明、健康规范的资本市场”。构建“大型-中型-小型”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需要注意三点。一是针对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即商业银行等机构而言,首先要从战略高度推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等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数据在国家、地方政府间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的互联互通,健全优化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信息对接机制,打破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存在“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瓶颈,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16)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和服务双“下沉”(17)中国政府网.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并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53.htm)。;“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如定向降准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以提高信贷投放能力,“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18)中国政府网.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并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53.htm)。。二是针对直接融资市场,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以及退出机制,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改革(杨英杰和刘海龙,2019[14]),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加金融市场高质量供给;重点是建设高质量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二板)市场,建设高质量新三板、科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推动债券回归直接金融,不断扩大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凸显债券市场在规模和作用层面的重要性,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培育高质量机构投资者,建立健全第二、第三支柱,充分发挥由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组成的多类型机构投资者的稳定并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三是针对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需要在完善数据技术的基础上保障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风险;同时探索信息共享的途径,推动各互联网金融机构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更高效、更精准地进行信用管理,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
(三)打造规范有序的金融业市场行为
金融市场行为是金融企业在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为达到利润最大化或者市场占有率最大化等目标而制定各种战略决策,并在金融市场上实施的竞争行为或者合作行为。一方面,金融企业为各自利益起见,采取改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以及通过技术创新提供创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等行为,均属于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另一方面,金融业担负着整个经济肌体的资金融通职能,任何一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都无法独自完成这一任务,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实现,都需要金融业之间协同合作,包括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银行业与保险业之间的合作、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等。
1.各金融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实现创新与发展。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取决于该行业内各市场主体之间在同等资质要求、统一行为规则下进行的有效竞争。一般来说,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从微观基础、金融创新、金融人才等经营要素层面展开;此外,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
第一,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构建金融竞争力的微观基础,包括企业制度、内部和外部控制制度、企业文化等制度体系。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中国金融业要“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稳步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控制力;金融企业要在实践中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包含该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同时,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嵌入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之中,通过“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体制”(19)中国政府网.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http://www.gov.cn/xinwen/2017-04/26/content_5189103.htm)。,以提高金融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第二,推动数字化在金融业的运营模式、产品类型、服务水平、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全面应用,在合规稳健的基础上,发挥金融科技的真正价值,运用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各产业与消费者。2019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上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等多个领域”,要求金融企业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新动能,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金融科技领域投融资不断升温,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领域总投资额约473.61亿美元(20)中国经济时报.金融科技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http://lib.cet.com.cn/paper/szb_con/512116.html)。,行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一。为抢占先机,各金融机构都在加大科技投入,从战略高度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加快数字化转型,重塑业务价值链,衍生出智慧银行、开放银行等多种新型业态,实现资源配置精准化、服务渠道一体化、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智慧化(范一飞,2020[15])。因应金融市场竞争中的金融创新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8月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为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确定金融科技应用、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监管效能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成为对金融科技行业进行系统筹划和科学布局的顶层设计。目前,各金融机构正竞相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2019~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银行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联动,发行疫情防控公司债券、设立专项抗击新冠疫情的股权投资基金,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援助(2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助力“战疫情”|中国银行发挥国有大行“稳定器”作用多措并举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http://www.sxdaily.com.cn/2020-02/29/content_8458382.html)。;2016~2018年,各证券机构结合贫困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综合运用承销保荐、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手段,帮助贫困地区融资2026亿元人民
币(22)券商中国.资本市场扶贫成绩单来了!证券业帮助贫困地区融资2026亿,13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首发上市(https://www.sohu.com/a/347102687_177992)。;在创新金融科技方面,2018年9月,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在深圳试点上线后,办理贸易融资所需时间从10多天缩短至20多分钟,企业融资成本也降到6%以下(23)金投网.央行推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http://www.lianmenhu.com/blockchain-17683-1)。。金融科技行业的积极竞争,加以顶层设计的科学引导,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导者。
第三,金融业人才竞争,已由业内竞争转向地区之间的竞争。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建立健全金融人才选拔、培育和留用体系,改进人才招聘规则,完善人才结构与薪酬激励制度,能为金融竞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习近平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相继提出:“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培养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金融机构如何在竞争中获得关键技能的人才,答案在于金融机构应在不扼杀创新,不阻碍业务增长,以及不影响为客户提供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的前提下,构建更具成本优势的人才模式。一是革新使命感。金融机构应在符合流程和监管约束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才能凝聚高素质人才。二是确保人力资源团队具备必要的数据化分析技能。在人才规划层面,精准有效的数据分析能够为金融机构在预测未来人才需求和创造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方面带来关键优势。三是加大对优势领域的投入,同时削减劣势领域的支出,譬如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为大多数投资者服务,而让人力资源专注于服务高净值客户;通过更灵活的用工模式,以项目为单位招聘合同工,这样不仅可以快速获得关键人才,还可以降低固定成本。四是与政府和学界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实现金融人才技能提升至关重要。政府与学校合作开发更适应金融行业需要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课程与教学方法,一方面,让全日制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掌握必要的金融实务技能;另一方面,为在职员工创造更多的再学习机会,重点是将现有的技能和职业目标与未来的需求相匹配,比如制定专业转型计划,以帮助银行柜员转岗到与机器学习和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职位。
第四,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前者对后者业务的冲击和影响,前者一方面抢夺或瓜分后者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挑战后者以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危机意味着转机,当前,传统商业银行在竞争中逐步转型,纷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拓展传统业务,创新新兴业务。
2.金融市场各主体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金融合作,从狭义上理解,包含金融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中国国内各地区间金融机构的合作,其目的在于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金融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普惠金融概念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其主旨在于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重点服务于小微企业、农民以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习近平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7年5月,他在“一带一路”论坛开幕式上讲话,提出要“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在中共十九大报告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也强调要通过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提升针对小微企业、“三农”主体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2020年8月,他又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普惠金融措施一方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显示这种金融工具设计的合作性与公益性。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几个重要特点:银行和保险机构成为重要的主体;数字化转型成为发展的主流;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参与到普惠金融项目中(24)资料来源: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20)》。。2019年农村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5.18亿户,同比增长4.96%;农村地区发生移动支付100.58亿笔,网上支付126.60亿笔,同比分别增长7.15%、24.02%;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6.61%(25)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26)资料来源: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未来,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间接融资市场主体维度看,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调动不同金融机构主体“下沉”,推动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促成省联社加快职能转换;除了运用财政补贴、政府增信、银行特色产业贷款等普惠金融项目之外,还可以发展公益性小贷组织和新型合作金融机构等这类金融业中的社会性企业,会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参与到普惠金融项目中,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加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发和推广,完善电子支付手段,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支付服务,提升支付效率(27)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从直接融资市场主体维度看,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深化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同时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企业专项债券等产品(28)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维度看,推动电子支付体系在农村金融市场下沉,引导与规范网络投资、网络保险、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与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其中也涉及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伴随着中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转型合作也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在中国,大中小型各类金融科技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占据先进水平,同时也拥有较新型的商业模式;而中国传统银行机构则拥有雄厚的客户资源以及相对较好的社会信誉,双方可通过技术融合、声誉互补、业务转型与拓宽等合作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良性循环的金融生态圈,为客户提供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四)科学制定现代金融业公共政策体系
当前,金融业快速发展,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新型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但相配套的公共政策体系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新兴金融业态面临监管缺位的问题,形成了“重准入、轻监管”的局面。习近平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一般来说,金融制度主要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法治体系。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分析,金融业市场结构、金融企业的市场行为、金融业市场绩效与金融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研究需要审慎考察制度和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必须既要维持金融业市场结构均衡,构建高质量的权责对称的微观金融市场体系,又要保证金融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既是公共政策需要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必须向公众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
1.构建现代化金融调控体系。金融调控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调节,其根本目标是实现财政信贷物质和外汇的综合平衡;其调节手段主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调节和信用政策。金融调控作为价值调控的主体,不仅可以对总量和规模进行调节,还可以调控金融业结构。
习近平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2018年5月发布的《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提出“健全金融调控体系”。当前,中国需要构建稳健适度、传导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一般来说,金融调控体系由调控主体和调控政策组成。中国金融调控主体是多元化的,人民银行作为货币金融管理机构,运用存款准备金利率、汇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金融手段调节货币供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四家政策性银行运用备付金和信贷规模指标等手段调节货币供求。在金融调控政策上,中国货币政策的基本范畴为“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从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金融调控政策,即“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双支柱调控政策将推动中国金融改革方向性的转变,即从以前的过于强调金融创新向金融创新与主动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并重的方向转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下,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探索双支柱调控政策体系并获得了良好的政策绩效。习近平相继在2013年、2015年和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双支柱调控政策对于金融流动性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双支柱调控政策需要保持灵活性以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
建立和完善金融调控应急机制,以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习近平,2020[16])。2020年2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强烈冲击,习近平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在政策体系上,一是应完善金融调控应对突发事件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梳理各金融调控主体的责权利,加强金融调控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并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从顶层设计方面予以明确;二是应提高金融信息共享程度,建立预警机制,依托于金融科技,加强信息共享建设,提高各金融调控机构和其他机构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在金融领域及时、准确地对突发事件做出预测、预报和预警,为及时采取有效金融调控措施赢得先机;三是应建立金融调控应急处置体系。中央层面应梳理出双支柱调控体系在应急领域的处置流程,宏观审慎调控维度,运用“逆周期调节”,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突发事件影响,货币政策维度,灵活使用“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出台新政策措施;各金融机构层面应通过“单列信贷规模”、“调整企业还款付息安排”和“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29)中国经济网.应对疫情央行频发声易纲: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http://finance.ce.cn/bank12/scroll/202002/25/t20200225_34342419.shtml)。,适当减免受影响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利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约85%的中小企业持有资金只能维持3个月以内的运作,约30%企业的收入降低50%以上(30)数据来源:艾瑞咨询《疫情下中国新经济产业投资研究报告》。。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出台30条金融支持抗击疫情的文件,加强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目前有关金融调控政策初见成效,2020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新增3万亿元融资,同比提升1.2万亿元人民币(31)中国政府网.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454.htm)。。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已实现前三季度GDP由负转正增长,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复苏。
2.构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规范、理性的银行微观行为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有效实施的保证,微观监管则成为双支柱金融调控体系的基础。中国一直在实践中探索金融监管体系尤其是微观监管领域的建设。2015年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和“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2017年,习近平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金融改革发展和监管,统筹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2018年“两会”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成立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时,宏观审慎政策权限归入人民银行,微观审慎监管部分由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专职负责,包括银行保险业、证券期货业的微观审慎监管及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等行为与制度监管;而在宏观与微观之间,“一行两会”与其他有关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及对“一行两会”的监管则由2017年设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负责,共同构成“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体系;应中央要求,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由此,以“一委一行两会+地方金融监管局”构架的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新体系正式落地。
2017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工作的重点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他指出金融监管的重要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32)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强调: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http://www.gov.cn/ldhd/2012-12/10/content_2287028.htm)。,同时“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18[17]);二是强调全方位的监管覆盖,“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三是强调“监管问责”和“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习近平,2017)。习近平也提出了金融监管的具体工作方略。在金融监管主体维度,他强调发挥地方政府的监管力量,“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以及培育金融监管部门“严格问责”的精神;从金融监管制度角度,他强调“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习近平,2017);在金融市场体系监管维度,他强调要对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市场主体进行全方位监管,“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严格规范金融市场内交易行为,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习近平,2017),以及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教育与监督管理,最终形成监管合力。
3.构建现代金融法治体系。金融机构具有高负债、高杠杆、经营货币、管理风险等特性,关乎微观主体的经济利益和财产安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风险外溢性(王兆星,2020[18]),因此,金融治理需要依靠法治。习近平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33)中国政府网.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http://www.gov.cn/xinwen/2017-04/26/content_5189103.htm)。。中国人民银行代表政府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法规,通过健全现代金融法治体系,发挥其在建立金融市场秩序与规范金融市场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维护中国金融安全与稳定。
目前,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需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完善金融监管法治体系。习近平强调“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习近平,2017),通过金融监管法治体系建设,完善针对影子银行、民间融资、信托业的监管规制,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差异化监管机制及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规则。二是健全金融产权体系。“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34)中国政府网.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454.htm)。,并“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5)新华网.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更好地发挥金融产权对于金融市场行为的约束、激励作用。三是完善金融创新法治体系。因应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的发展,完善针对金融创新的法治体系建设,使金融法治体系全面涵盖影子金融、网络金融、数字金融、数字货币、金融信息等领域,深化金融法治建设与金融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四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体系建设。“以深入推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为契机”(马正其,2015[19]),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治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行业自律机制,“增强业务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36)中国政府网.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http://www.gov.cn/guowuyuan/2020-10/31/content_5556394.htm)。,完善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与纠纷解决制度,多渠道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构建现代金融业开放体系
金融业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环节,也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多次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37)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tpxw/202009/t20200920_143492.shtml)。,金融业深入开放不仅能够吸引机构、业务、产品的进入,推动中国多样化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制度规则以及金融法治体系的完善(38)中国财经.易纲: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有之义(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special/2020wtjrfh/20201024/5415600.shtml)。。
金融开放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有完善的顶层设计,实现制度性开放、系统性开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完善中国内部金融市场开放体系,发挥金融市场由内对外的职责,吸引更多外国金融业进入。一是统筹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39)新华网.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对中外资机构适用同等监管要求和标准(40)中国金融新闻网.易纲: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gc/gz/201903/t20190325_156967.html)。,同等对待内外资金融机构;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沪港通”“深港通”,进一步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二是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41)央视网.习近平: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http://news.cntv.cn/2013/09/06/ARTI1378417465834104.shtml)。,发挥汇率在宏观经济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坚持市场主导,减少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限制,进一步完善对本币使用的支持体系,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三是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动落实“非禁即入”(42)2019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重要原则(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中外资金融机构均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开设业务。四是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政策制定中的沟通协调,提升政策透明度,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环节,提升审批效率。五是在加快金融开放的同时关注金融风险的防范。加强金融开放领域的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金融开放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使开放体系下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水平相适应。
其次,在完善中国自身金融市场开放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43)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68.htm)。。一是加强国际间金融合作,共建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协同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联系”和“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同时“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建设稳定、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建立金融风险防火墙”(44)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在G20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http://www.gov.cn/ldhd/2013-09/06/content_2482284.htm)。。二是深耕“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增强新兴国家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中国发起设立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建设,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加强中国与其他各国在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三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及自贸区的建设,为打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结通道;同时,作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触手,“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45)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集体学习(http://www.gov.cn/xinwen/2014-12/06/content_2787582.htm)。。四是完善全球金融科技体系的建设。拓宽知识共享和金融科技合作的渠道,推动金融科技的全球经验本地化以及本地经验国际化;借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力量,加深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监管合作,加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风险监测,探索创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监管信息共享、风险联同应对和危机共同处置的机制,切实解决好金融科技跨境监管的问题(46)中国金融新闻网.李东荣:金融科技是全球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jg/ld/202010/t20201023_203676.html)。。
中共十九大召开以来,50多项金融开放措施先后推出并逐步落地,成效显著。一是在取消在银行、证券、期货、基金、人身险等领域对外资股比的限制后,外资金融机构不断扩大在华布局,2018年至今,新增8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2家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20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二是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持续扩大,譬如取消对外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允许外资银行分行及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质,允许外资银行经市场化评价后获得债务投资工具主承销商资质等。三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9月,外国资本累计增持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7191亿元人民币,同时富时罗素宣布拟将中国国债纳入其世界国债指数(47)中国人民银行.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金融业开放——易纲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主题发言(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115111/index.html)。。
四、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的总体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以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与防控金融风险这三项当前金融工作的根本为目的,明确阐述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运行逻辑与范式;在结合金融业本质与职能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规划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构建现代金融业市场体系、打造规范有序的金融业市场行为、科学制定现代金融业公共政策体系以及构建现代金融业开放体系。该观点具有深刻的系统性、问题导向性以及创新性。
1.系统性。第一,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运用系统性思维,从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与防控金融风险这三项当前金融工作的根本出发,明确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运行逻辑与范式,即构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组织、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等层面的创新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深化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市场调控、金融市场监管和金融市场法治等方面的改革,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从金融业的本质与职能维度出发,全面系统地规划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行为和构建现代金融业公共政策体系以及构建现代金融开放体系;同时对每一条发展路径都做了深刻剖析,体现观点深刻的系统性。
2.问题导向性。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规模型的、高速度的发展模式。金融业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改善明显,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业总量和规模巨大;但是目前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金融市场行为过度逐利化导致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内部循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使得监管与法治漏洞不断显现,金融开放体系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观正是结合金融业现存问题而提出的,并针对性地规划了实践路径。
3.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48)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http://cpc.people.com.cn/n/2013/1022/c64094-23281641.html)。基于各个国家金融发展程度以及金融业态的特殊性,可提供借鉴的经验不多,金融业创新步履维艰。而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其运用于金融发展实践,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观点,借鉴联合国普惠金融概念规划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了创新路径;在国际金融治理方面,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思想,创新了国际金融合作模式和金融全球治理观,提升了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与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