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三进三出”模式探讨与实践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2020-03-22陈殿元王晓航张振宇王金山于晓明杨祥波
陈殿元,王晓航,张振宇,王 帅,王金山,赫 兵,姜 龙,于晓明,王 楠,杨祥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吉林 132101)
高等学校的转型和结构调整是加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内在规律的体现,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相关主管部门的通力协作、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和大力支持,还需要相关高校深度挖掘自身潜力,推进学校顺势前行、科学发展、合理转型[2-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作为国家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从学校自身特点出发,针对企业与高校的协同作用关系,国内外校企融合研究现状以及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方面率先进行校企深度融合“三进三出”模式探讨与实践研究,为我国高校转型战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 企业与高校的协同作用关系
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表现为两种:一种为替代关系,一种为共生互补关系。发达国家以替代关系为主,而发展中国家共生互补关系比较常见。共生互补关系是国家释放创新思想的核心要素,替代关系则为对创新要素的相关补充[4]。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只有推进创新思想的发展,才能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高校与相关企业之间也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共生互补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高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输送,企业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完成相关的工作,二者积极完善相关辅助因素[5],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高校转型是校企深度融合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2 国内外校企融合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多种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并且针对各国的发展需求都制定了完善的计划以及必要的法律文件用于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以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为例,简要介绍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日本采用企业内培训的产学合作模式,其实质是以企业为中心全面培养学习的模式,而学校基本不承担这方面培养[6];德国采用企业与职业教育高校高度融合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其实质是以企业为中心,以学校为辅助培养的合作模式[7];美国采用企业与职业教育相互合作的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校企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以学校为中心,企业辅助培养的合作模式[8];澳大利亚采用特定学院结合政府和企业的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培养模式,其实质是以学校为中心,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政府提供宏观支持的合作模式[9];新加坡采用教学工厂模式进行学生培养,其实质是以学校为中心,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开发本国特有的培养模式[10]。这些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都有利有弊,各自有各自的发展需求。我国现行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类型有五种: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学工交替模式、以教学管理为主的教学工厂模式、以学生就业为主的订单式模式、以员工培训为主的技术服务模式、以项目研究为主的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模式[11]。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国校企合作方式
3 校企深度融合“三进三出”模式
近年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积极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以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产品进校园、企业专家进校园的“三进”模式,以教师走出校园、教师科研走出校园、学生实习实践出校园的“三出”模式,加强校企互联互通,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市场及生产实际,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改,参与实践教学,有效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三进三出”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校企深度融合“三进三出”模式
3.1 “三进”工作
在企业文化进校园以及优秀企业家、专家、优秀校友进校园宣讲和指导的同时,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深入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优秀校友的成功经验。学院首先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先深入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成功经验,再通过传帮带的形式,逐步推进,由点到面,由浅入深。让企业文化进得来,企业思想吃得透,理念传得出。
学院在深度学习企业生产运营同时,与学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结合,让聘请的企业专家、讲师的业务知识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学校相关实习实训基地能更好地体现企业生产环节,这就需要精细化建设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学院要在细节处着手,不能形式化,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操作技能的每个环节。如5S管理模式,每个不同的岗位都要有相关的5S建设标准,并要求学生真正掌握,不能只学习了5S的大致方针,就套用每一个生产环节。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不能只带产品进校园,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展示,要把创新思维的产生、发展、规划、产品的诞生等每个细节都给学生讲清楚,教师和学生才能深度学习企业创新的思想内涵。同时深入到生产实践中进行锻炼对教师和学生尤其重要,只有发挥自身能动性,才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近年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各二级学院都开展了“三进”模式的实践工作。以农学院为例,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并且参与教学授课;农学院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先后引进各类作物品种,为学院教学和科研生产提供帮助;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举办农学大讲堂等活动,为学生传递农业实践技术知识和企业文化。
3.2 “三出”工作
学生要带着问题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要把日常生活和实践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并不是到企业简单地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要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去看。学校要时刻跟踪学生的思想变化,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这就需要学校及时进行思想干预,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使学生走出思想困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并在实践中成为企业需求的真正人才。
教师要带着想法走出学校,帮助企业。教师应发挥基础知识扎实、理论功底厚的长处,充分结合企业生产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才是高校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的实际意义。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吃透企业关于生产岗位的理解,以及对实践技能的需求,并把这些传递给学生,结合学校的实践实训项目,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教师可以将科研成果带入企业的生产实践,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将成果转化到生产实践中,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积极进行“三出”模式实践工作。以农学院为例,学院制定政策鼓励专业教师送科技下乡,走进企业生产实践,给予相关专业技术指导生产;农学院教师与省市企业展开项目合作,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研究和生产同时进行,并且积极推进学生实习深入生产实际,搭建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助力人才培养。
实践表明,“三进三出”模式能够有效对接产业,服务行业,推动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发展到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改革、科研发展、师资培养、技术服务、大学生专业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就业创业等各领域,通过深层次地合作,渗透到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构建校企双赢合作模式[12]。
4 结 语
校企深度融合“三进三出”模式立足于实践,以应用研究为取向,提出校企深度融合策略和创新合作方式,力求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崭新局面。
4.1 校企深度融合“三进三出”模式促成科研项目落实
校企合作“三进三出”模式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力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更多的科研能够真实落实,为农业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校企合作共同申报科研生产项目,采用企业独立申报学校协助、学校独立申报企业协助、校企共同申报等形式开展科学研究,着力解决生产实际、远景发展、科技领先等问题。
4.2 校企深度融合“三进三出”模式充分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三进三出”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为企业培养了后备力量,助力企业发展。同时,在校企合作中,能促使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责任意识和专业认知,培养其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4.3 校企深度融合“三进三出”模式互动文化交流
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培养的人才要与社会接轨,与企业发展契合,必须了解企业文化,并融入企业文化氛围中,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助力。学校在校企深度融合“三进三出”模式的总体框架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促进人才发展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出更多符合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的农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