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

2020-03-21张卫东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家国英语课程情怀

张卫东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总书记还强调,其他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也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而是把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2]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教书”,传授知识,是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但不应该是全部目标,更重要的目标是“育人”,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是实现“育人”的关键方式,也是有效途径之一。

大学英语的课文选材,几乎全部来自于地道的原出处或知名西方作家,是英语国家文化的呈现,蕴含的是西方的价值观,体现的是西方的思想。学习这门课程,阅读地道英语国家的文章,意味着学习这些国家的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受到这种语言文化所包含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如果授课教师把教学重点仅仅放在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讲解上,忽视甚至无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价值观的引导,有可能会导致三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产生“唯西方文化独大”、外国的就是好的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十分必要。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范围较广,也较为笼统,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导向、社会责任、专业伦理、学习伦理等内容,本文结合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选取家国情怀教育作为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切入点。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从字面意思来讲,《说文解字》对于家的解释是:“家,居也。”[3]341对于国的解释是:“国,邦也”。[3]341在线新华字典对于“情怀”的解释是心情和胸怀。百度百科对于“情怀”的解释是:感情、寄托、希望。基于历代文人志士对于“家国情怀”的阐述,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对家,对国的一种感情,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发展历史来讲,家国情怀一词意义十分丰富,有很深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因为“西周宗法制是家国情怀的制度渊源。”[4]经过先秦儒家的系统阐述,历代文人志士的思国忧国心绪的沉淀,到近代社会爱国人士在救亡图存中的自省,逐渐发展到今天的“家国情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

从内涵层面来讲,家国情怀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爱家、爱亲人,进而推己及人的悲悯之心;二是关心国家、社会的爱国主义”,[5]进而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概括起来,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对故土的至深热爱,对天下苍生的朴素情感,对共同文化信仰的执着以及对普遍价值准则的认同固守”。[6]可以说,一个人,如果深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能够认同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且亲自践行,同时又有强烈的责任和使命去发展、捍卫自己的祖国,这个人就具有了家国情怀。

从大学英语课程角度来讲,家国情怀可以理解为: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培养起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对西方文化持批判性的态度,在中西文化对比碰撞的过程中,能坚持正确的立场不动摇,做出合理而明智的判断。

二、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里几乎覆盖面最广的通识必修课,基本涉及所有专业,所占课时比例大,学时长,影响力较大,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具有优势;同时,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使得该课程在“育人”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育人”方面,存在不足:

就大学英语课程本身和授课教师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以原版文章为主,呈现的是西方文化。大学英语授课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主,教授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级各类考试,能顺利进行口头以及书面的沟通,能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者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等。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对英语语言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大学英语的课堂也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阵地,教学基本停留在片面培养学生单向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并未对培育学生优秀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给与足够的重视。大部分英语教师还认为,包含爱国主义等家国情怀教育,担子应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来承担,并不是非思政类课程授课教师应当承担的任务。这样的思想使得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及时对有可能出现的学生的不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发现和正确引导。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识力不足,比较容易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立场不坚定,容易将错误的观念当成人生信条。虽然他们知识面比较广,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却又涉世未深,尚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判断力,三观还处于塑造和定型期。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通过课程的学习而逐渐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部分大学生甚至会“贬低和否定自己民族文化和价值观,进而导致其爱国意识日益模糊、家国情怀淡薄”。[7]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多元文化和各种思潮渗入大学生思想,消解着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8]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主要目的是增强其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的自豪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同时也产生了文化间的冲突和碰撞,多元化的价值观充斥在社会各个角落。所以,增强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大学英语课上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具有较实际的价值。

三、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

要增强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教学目标。应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所在学院的家国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一单元的话题,在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上考虑增加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在听说读写译的各个环节的语言材料选择上与家国情怀教育挂钩,在潜移默化中,既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也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以笔者所使用的教材《新目标大学英语》为依托,以综合教程第一册为例,结合每个单元的内容,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每个单元的学习中。以第一单元为例,话题为College Life大学生活。主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哈佛大学的生活学习的体验。哈佛大学是美国名校,全球闻名,但是课前的presentation部分安排学生介绍中国名校以及其历史、著名校友以及学校的特色,会使学生升起一种民族自豪感,更加了解我们自己的名校以及知名校友,避免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

为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教师选题要有目的、有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诚然,英语是全球通用语,国际高水平的期刊论文都需要用英文来发表。但是,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有必要了解祖国的强大,也有义务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而目前,大部分学生并不明晰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应试而学,目光比较短浅,也比较功利。大学英语老师有义务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英语的霸权地位,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母语的中心地位,树立起国家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并且,精心设计课上讨论问题。比如,还是以第三单元为例,第三单元的课文重点讲的是爱因斯坦的音乐天赋。在学习课文前,可以设计诸如以 下 几 个 问 题 :1,please introduce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some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请学生用英文介绍中国的传统乐器和经典乐曲2,Do you knowthe story ofBoya and Ziqi Try totell the story.用英语讲述伯牙子期的故事。类似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西方名人与音乐的故事同时,不忘了解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的设定,应当结合单元对应的听说读写译的重点难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适当增加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以翻译为例,可以将某一翻译技巧作为重点,但同时,也要考虑进某一家国情怀教育点,例句的选择以及练习的设计都要有意识地考虑到家国情怀教育,这样,翻译技巧掌握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样,打破过去的死板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展示、讨论的环节,创新学生展示、讨论的内容,将爱国情操融入到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相关活动中,于无声处、和风细雨般的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在学生展示环节,提前布置与本单元话题相近的、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本族文化、本国国情了解的内容,学生在收集、查阅、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并了解了相关知识。在向全班同学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一起学习了解,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例如,在国庆节前后的几次课下,可以组织各个小组的学生分头搜集、整理我国近几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贸易、教育等领域的成就,制作成文字、音频、短视频甚至是微课,然后在课间播放,作为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在此过程中,不但增加了同学们的词汇量,增强了英语的应有能力,而且还通过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家国情怀教育。

最后是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应结合教学内容,既不能生硬地直接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又不能集中进行,而是要将这种教育和风细雨般地设计到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只要是教学内容考虑到了家国情怀教育,就可以按部就班地,不露声色地将这种教育与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紧密结合在一起,不能将家国情怀的教育作为隐形的存在而被语言技能的培养所遮蔽。

实际上,学生对于在英语课堂引入中华文化的内容以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方式并不设防。英语教学内容是西方文化的依托,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顺势引入中华文化,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和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了中西文化比较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可以做到家国情怀教育“润物细无声”。如果不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有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唯西方独大、西方的就是好的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有可能使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存在不正确的看法,容易使学生盲目推崇西方的民主自由而忽视我们的社会制度和政体,盲目吸收西方文化而忽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而忽视了本国的国情以及传统,盲目认同西方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而忽视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在课堂教学中,于无声处地对学生进行隐形的家国情怀教育,不是要改变大学英语课程的本来属性,也不是要把大学英语改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充分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点,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载体,在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英语技能的掌握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精神指引。并且,语言的教学,本身就应该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点,不发挥语言的育人功能,不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就忽视了语言的人文性。

“课程思政”,尤其是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不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更不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相反,这样做还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提升课程的内涵,升华教学的效能,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际性,使得语言技能课变得丰富而有深度。目前,国家力推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大学英语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潜心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递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提高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猜你喜欢

家国英语课程情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