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团结精神的时代内涵、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
2020-03-21李红梅李俊青
李红梅,李俊青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讲到:“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团结精神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伟大团结精神在我国前进道路上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呼吁精诚团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体中华儿女面对着新的历史挑战,新的历史机遇,新的历史使命,这要求全体中华儿女要进一步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凝心聚力,为民族梦想的实现铸就铜墙铁壁。
一、伟大团结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背景对团结进行了概括总结,它不是几个人小范围的团结,而是多方面的大团结。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弘扬伟大团结精神就要加强各方面的团结,巩固大团结,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伟力,用伟大团结精神凝聚伟力。对新时代伟大团结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振民族底气具有重要激励作用。
(一)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团结的核心,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进行的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都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56个民族不断探索实践,用强大的凝聚力把56个民族汇集在一起朝着共同的方向迈进。当前,我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阶段必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会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险阻,想要顺利度过这些难关,必须发挥党中央的高聚合力,依靠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汇聚强大合力,共同直面问题,走好中国道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要依靠党的力量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共面困难、共担使命、共克难关,团结一心朝着中国梦迈进。
(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特有的精神传承,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每一次化危机为机遇,每一次进步和成功,都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近代以来共同抵御入侵和新时代的奋进,都是56个民族手牵着手一同前进的,是大团结的胜利果实。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伟大梦想的实现需要依赖大团结的力量,各民族团结是梦想实现的基础和坚强后盾。这个伟大梦想的实现需要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共同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险阻。在面对新困境时,各个民族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积极维护和谐团结的局面,各民族要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包容、共同进步,携手同心解决险境,携手迎未来。
(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这里的中华儿女不仅包括国内的中华儿女,也包括海外华侨和归侨人士,从抗日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过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进步都离不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一心。海外华侨虽身在异国他乡,但是华夏大地是他们共同的根,中华民族时刻是他们内心的归属,所以当国家处于困境时,海外华侨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一代又一代海外华侨,用自己的爱国热情、雄厚资金、广阔人脉,为国家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新时代,我们要努力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让广大侨胞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家国情怀,加强两岸同胞经济文化交流,用伟大团结精神把身在各处的中华儿女的心汇聚在一起。
(四)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
人民政协具有团结联合的特性。新时代,人民政协要不断发挥它团结的力量,扩大团结面,增进团结力,一方面,人民政协要用共同的思想基础引领政协各参加单位团结奋斗,积极主动听取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意见,增进共识,努力增进社会各界的团结,另一方面,人民政协要自觉做到与民同心,多走进人民群众中,多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密切关注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听取民众的呼声,保障人民的权益。人民政协在职能行使的过程中,要充分行使好团结统战功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使协商的过程变成汇聚力量的途径,使听取意见的过程变成社会各界思想的沟通途径,使相关的决策最大程度地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断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伟大团结精神的历史底蕴
伟大团结精神从何而来?精神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在历史继承中不断形成的,这种历史继承既包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的传承,这种历史的继承使得伟大团结精神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
(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里富含伟大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性的中华民族文化,蕴含着团结的文化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发生过短期割据,但是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说明了中国具有“内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吕氏春秋》的“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到《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以及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家和万事兴”、“众人拾柴火焰高”等,从古代《淮南子》的“用众人之力,则无往不胜也”,到先秦·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到孙权“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生活智慧和治理智慧。在民族团结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多民族交融交织,融合发展形成以家国情怀为纽带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在一次次抗击外敌入侵中同仇敌忾,抵御外侮谱写出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壮丽史诗,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团结智慧,体现了伟大团结精神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团结理念为伟大团结精神注入新的思想内涵
伟大团结精神融入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使它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为促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提供思想武器。[2]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属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无产阶级平等的思想,以及形成的平等观,为中华民族大团结提供了强大而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马克思认为要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唯有通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联合反映出了团结的思想,团结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无产者进行革命以及实践探索的科学理论。虽然近代以来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经历了各种挫折,但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理念被引入中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带领下,开始联结广大工农群众,开始了新的中国道路的探索与选择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为我国道路探索提供了团结的理论依据,共产党在马克思团结理念引领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团结理念,致力于实现大团结共同面对现实问题,共同解决矛盾,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三)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中蕴含着讲团结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红色文化是团结的文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领导核心,讲团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以党的团结带领人民大团结并不断走向胜利的发展史,从毛泽东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开好七大的方针就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多次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到邓小平说:“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伟大精神,多次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理念。不管面对任何挑战、风险、矛盾,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团结的核心领导作用,带领人民啃硬骨头,涉险滩。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扬伟大团结精神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用团结精神凝聚中华儿女,带领中国人民不惧风雨,继续前行。
三、伟大团结精神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下为何弘扬伟大团结精神?这是因为伟大团结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了它独特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下只有精诚团结,才能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团结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和谐团结的局面提供了思想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优势的坚强保障,对于我国在新时代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优势的坚强保障
新时代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愈发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十三方面的显著优势,要想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成治理效能,离不开伟大团结精神的支撑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第四条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了伟大团结精神团结聚力办大事的优势,第五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及第七条强调“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显现出新时代伟大团结精神要继续发挥高向心力的独特作用,把56个民族凝聚起来,巩固共同的价值追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依靠全体中华儿女的齐心协力,而这种齐心协力需要依靠伟大团结精神的凝聚力量,需要依靠伟大团结精神的支撑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生机活力的坚强保障。
(二)伟大团结精神为维护和谐团结局面提供了思想支撑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物质水平,要求更高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环境,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失信事件、暴力事件等淡化了人们的情感,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使人们容易产生情感冷漠或者消极态度,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个团结稳定的社会背景,要想维护和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中华儿女所认同的伟大团结精神作为思想支撑,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勇于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团结奋进,用伟大团结精神为维护和谐团结局面筑牢共同的价值追求,用其独有的高向心力、高凝聚力,齐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团结同心解决现实问题。在新时代下,只有继续弘扬伟大团结精神,为和谐团结局面的形成和巩固提供思想支撑,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伟大团结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不竭动力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只有继续弘扬伟大团结精神,维护民族团结,激发中华各族儿女干事创业的精神,才能够真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新时代要铸就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只有每一个小集体凝聚成一个大集体,团结起来,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强大的力量。而从小聚大的过程是一个团结的过程,需要依靠伟大团结精神的凝聚力量,这个凝聚过程会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各种新的突发状况,一方面全球化进程速度加快、霸权主义仍然存在,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分裂和西化我国的野心并未改变,另一方面我国各方面建设面临着转型,分配、资源、人口等社会问题凸显,民族分裂势力,暴恐势力仍然存在。面临这些挑战,全体中华儿女只有团结起来,用伟大团结精神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夯实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才能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
新时代下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团结精神,对我国的发展进步以及世界的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新时代,全体中华儿女要愈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4]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