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人民公正观教育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2020-03-21王绪风李雅歌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正公平价值观

王绪风,李雅歌

(1.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00;2.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要求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自觉以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制度要求和道德规范来指导和调节各个生活领域的关系,讲求正义、秉持公道、维护公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社会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新时代,加强对人民公正观教育有利于体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反映了人民对公正、公平价值尺度的追求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渴求。

一、新时代人民公正观教育的重要性

对人民进行公正观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举措,公正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核心价值诉求。公正不但是自由、平等、法治等三种社会价值的前提,而且是国家层面和人民层面价值理念的逻辑主线。[3]人民作为独立的个体,加强对人民的公正观教育有利于培养人民的公正意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有所差别,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致力于让全体人民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的逻辑基础是公平正义。在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正意味着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所以,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广大人民进行公正观教育,使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准则,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积极性,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正作为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的前提,加强对人民的公正观教育尤为重要。加强人民公正观教育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反映着人类社会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社会不公正,会导致整个社会矛盾加剧,社会不能正常运转,影响整个社会发展,不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整个社会平衡充分的发展。对人民进行公正观教育,使人们做到诚信友爱,拥有公正意识,从而更好地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平等权利,有利于社会稳定,使社会化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人民的公正观教育,加强人民公正观教育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公正、人们安居乐业,使社会主要矛盾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民族团结的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正理念是无产阶级的公正理念,公正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公正观是基于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基础上提出的,保障人民的利益是进行人民公正观教育的归宿,对人民进行公正观教育是建立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贯穿社会发展始终所提出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公正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团结各民族人民,凝聚中国力量,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行人民公正观教育,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人民个体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公正观可以发挥纽带作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四)人民身份认同的基石

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我们要加强对人民的公正观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从而使人民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中国人民能够更好、更清醒地认同自己的身份,始终坚持中国人的原则,热爱国家、奉献国家、信任国家。如果国家和社会缺失公正将影响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导致权利与义务失衡,人民不能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失去归属感。为了保障人民获得归属感,使人民信任国家、社会,增强人民自身的身份认同,必须要立足于公平正义的价值培育与传播,这有利于促进人民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促进人民身份认同,进而推动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二、新时代人民公正观教育的发展路径

公正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加强人民公正观教育对于提升人民的形象素质及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新时代加强公正观教育有多种途径,我们需要从制度、教育、文化、媒体着手,相应地在制度保障、普及认知、融合认同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展开。

(一)教育引导:强化社会主义政治教育是公正观培育的关键

习近平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4]。对人民进行公正观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坚持以教育作为引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为指导,通过家庭养育、学校训育、社会化育和自我教育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来引导人民公正观的养成。

首先,注重家庭养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要公平公正地分配爱,让人们从小开始培养公平意识,家庭教育注重向人民渗透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营造公平公正的家庭环境,为人民公正观的培育形成教育引导。另外,家庭在培育人民的过程中要树立好榜样示范,通过自己和典型人物的感召力传递公正价值观,对人民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其次,加强学校训育。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时期是青年人自身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是青年人价值观形成的主阵地。学校教育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青年人,所以要将“公正”理念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人民的公正观教育要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我们要在学校设立有关公平公正的公开课,使公平公正价值观融入教材、走进课堂;在相关课程中也要设立以公正为主题的项目活动,使人民无时无刻都接受公正观的教育。再次,落实社会化育。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人民公正观教育起到了基础作用,人民是社会的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要加强社会公正观的宣传引导,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促使人民公正观念得以形成。最后,强化自我教育。人民不仅要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更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都是外在教育,人民公正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内在。人民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践行公正观理念,使公正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文化熏陶:中华优秀文化是人民公正观教育的渊源

“文以载道”“寓教于文”,优秀的文化是进行公正观教育的资源,对人民进行公正观教育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人民从小接受文化的熏陶。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内涵与当下语境中的“公正”之义大不相同,但是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建设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追求的公正传统是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现代生发源头。所以,对人民公正观的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首先,要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自古以来,古人对公正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做了明确的解释。“正义”在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中呼之欲出;《荀子》首次论述正义概念:“正义而为谓之行”。以儒学为核心精神的传统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对人民价值理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党和政府要呼吁大众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公正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作为日常行为处事的准则。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公正观的渊源能够追溯到传统文化。当今时代的公正观不仅是简单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公正理念,而是在传统公正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要求做出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其次,要坚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础上对人民进行公正观教育,积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宣传新时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各部门要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做关于公正观的专题报道;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公正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加强人民的公正观教育,在对人民进行公正观教育的基础上巩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效果,使人民在文化的熏陶中自觉接受公正观教育。

(三)媒体宣传:发挥大众传媒对公正观教育的推动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平台。大众传媒对人民公正观的养成起到了助推作用,我们要发挥大众传媒对公正观教育的推动力。

一方面,建设“公正”价值观的网络传播阵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阵地变得尤为重要,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都离不开网络。对人民进行公正观教育要建设相应的网络传播阵地,让先进事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让人们在上网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公正价值的熏陶,让公正价值观能够入心、入脑,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另一方面,要更关注文化作品的质量,制定文化监督条例,净化文化宣传途径和方式。要运用好新媒体途径抓好网络舆论导向,控制信息流入源头,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为了更好地进行公正观教育,国家要采取立法的形式,使全社会成员自觉接受公正观教育,营造一种公正公平、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使人民在公正氛围中受到熏陶,使新时代公正观蔚然成风。

(四)制度保障:健全民主法治制度是公正观养成的根本

制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长治久安的前提,制度的存在让人民有安全感、归属感,从而能够更好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新时代加强人民的公正观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制度的制定能够保障人民公正观教育顺利进行,从而不断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公平的社会氛围。

首先,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制度的制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同时,要坚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证基层人民平等地享有各种权利,加强人民的公正意识,使人民公正观教育在制度上得到保证。从规则规范方面来看,公平公正的规则规范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民主投票、民主监督等机制。公平公正的规则规范可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养成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其次,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培育人民的公正观,需要创新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好年老、疾病、伤残、失业、贫困、低收入等群体的利益,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的关系,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人参与、人人享有。最后,健全的法制体系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根基。在当今社会执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人民对法制体系失去信心,对执法部门失去信任。大到治国安邦,小到衣食住行,都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之,人民的合法权利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健全民主法治制度,保障人民平等享有各项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有之义,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提供前提条件,为人民公正观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时代加强对人民的公正观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指导,坚持正确的发展理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对人民的公正观教育,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助力。

猜你喜欢

公正公平价值观
公平对抗
我的价值观
怎样才公平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迟到的公正
笨柴兄弟
公正赔偿
公平比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