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20-03-21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州六盘水553001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贵州 六盘水 553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经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确认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P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消化内镜肾上腺素局部注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及治疗后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而分析经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具有出血量大,复发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上,常规对症治疗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无法实现彻底根治上消化道出血的目标,且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较大[1]。消化道内镜本身具有发现难以察觉的出血病灶和发现胃部异常的优势,因此经消化内镜给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同时配合止血夹可以达到根治上消化道出血的目的,且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设置对照组,比较常规PPI治疗与经消化内镜肾上腺素局部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确证经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手段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8年9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经临床检查确证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包括女性28例,男性54例,年龄19~64岁,平均(40.6±9.2)岁;患者病程:2~38个月,平均(13.6±3.4)个月。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1例,包括13例女性患者和28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龄22~63岁,平均(40±4.8)岁,平均病程为(14.3±2.1)个月;对照组41例患者,包括15例女性患者和26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64岁,平均(41.24±3.56)岁,平均病程为(15.17±2.69)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被告知详细的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PI治疗,患者禁食、补充血容量、输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静脉滴注雷贝拉唑20mg/次,2次/d。监测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连续治疗1周。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PPI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消化内镜检查并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明确出血位置后,在患者出血位置附近进行肾上腺素盐水多点注射,每次注射1.5mL左右,注射剂量为4.5~7.5mL,联合止血夹进行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出血位置,经内镜观察确认出血停止后,拔出针头,取出内镜,完成治疗。药物治疗连续1周。
1.3 疗效评定
治疗1周后进行评价,疗效评定标准[3]: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出血停止,大便转黄,隐血从阳性转为阴性,食欲增加,镜下可见溃疡周围炎症消失,且为瘢痕期)、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显著减轻,且出血停止,大便转黄,隐血从阳性转为阴性,食欲改善,镜下可见溃疡周围有轻微炎症且处于愈合期)、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镜下显示炎症无改变,仍处于出血活动期),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比较接受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副反应(出血、穿孔、疼痛)的发生率,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2种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2%,其副反应发生率为29.3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副反应发生率为22.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分析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在男性人群中较高,并且在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其诱发原因为血管呈现出溃疡及血管破裂[4]。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与生活习惯不良有很大的关系,如摄入不洁食物、饮食习惯不良、大量吸烟等。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症状包括了呕血、头晕、便血等。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应当引起各位医学工作者的注意。
上消化道出血可出现反复性发作,呈现慢性周期性发作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常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段为常规PPI治疗,这一治疗手段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治疗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难以实现完全根治,且其对于疼痛、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难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在常规PPI治疗的基础上经消化内镜局部注射肾上腺素,这一治疗措施,可以在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实现根治性止血,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经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39/41),副反应发生率为22.0%(9/41),而经常规PPI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2%(30/41),其副反应发生率为29.37%(12/41),两者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经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者发生副反应出血、疼痛、穿孔的几率较低,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