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0-03-21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3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接收的2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接收的2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以及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结果:试验组患者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以低回声为主;对照组患者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子宫轻度弥漫性增大,以中高回声为主。同时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患者彩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均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40~50岁妇女的子宫肌瘤发病率可以达到50%~60%[1]。子宫腺肌症为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发生异位,导致结缔组织以及肌纤维发生增生[2]。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两者之间在超声图像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容易导致误诊,进而影响后续的治疗,因此探讨准确可靠的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诊断方法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5]。基于此,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彩超在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接收的2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4~49岁,平均(38.67±5.26)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痛经史。选取同期接受的2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试验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3~51岁,平均(39.13±5.42)岁,包括肌壁间肌瘤患者14例、浆膜下肌瘤患者7例和黏膜下肌瘤患者3例。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超进行检查。选择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M2540A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在腹部和阴道检查中分别设置探头频率为2.5~5MHz和5~7.5MHz。在检查过程中让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下腹部开展纵横向以及斜向多切面的扫查,对盆腔情况、子宫大小、形态以及回声情况进行详细观察[6]。然后让患者排空膀胱,对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卵巢以及宫旁组织情况等进行详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以及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本文数据统计。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表现为子宫增大,包括11例患者均匀增大;包括20例低回声患者、3例等回声患者和1例高回声患者,整体以低回声为主。对照组患者表现为子宫轻度弥漫性增大,包括19例患者子宫边界不清晰;包括低回声患者2例,等回声患者12例和高回声患者10例,整体以中高回声为主。
2.2 两组患者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搏动指数和血流量分别为(1.53±0.47)和(118.68±15.74)mL/min,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5±0.43)和(62.75±11.88)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为(0.68±0.1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0.9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两者之间在临床表现以及超声图像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容易在诊断过程中导致误诊情况的发生[7]。在子宫形态方面,子宫肌瘤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态但是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多为旋涡状或者栅栏征,整体以低回声为主。子宫腺肌症表现为子宫轻度弥漫性增大,没有清晰的边界,整体以中高回声为主。在子宫动脉阻力指数方面子宫肌瘤患者为(0.68±0.12),低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0.9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搏动指数和血流量方面,子宫肌瘤患者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丽萍等[8]分别选取30例子宫肌瘤患者和2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70±0.15)和(0.91±0.16),同时子宫肌瘤患者的波动指数和血流量高于子宫腺肌症患者。本文研究结果与高丽萍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这充分表明了在临床可以基于彩色多普勒影像学特征对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有效诊断。
表1.两组患者搏动指数、血流量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