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发展的唢呐文献典案评析

2020-03-21王安潮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天乐刘英唢呐

文/王安潮

相比于琵琶、胡琴等外来乐器,唢呐虽然一开始以“曲儿小,腔儿大”的架势进入中原地区,但它的发展却与上述乐器琵琶、胡琴等差异很大,即较少地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赏识,但唢呐在民间却是极受欢迎的乐器,在各省市的“中国民族器乐曲集成”中,唢呐曲目所占比重较大。它的响亮的大嗓门是其在民间红白喜事中的优点,也是其进入上层社会,尤其是进入文人阶层的缺点和障碍。在近代民族音乐家郑瑾文构建民族管弦乐队的吹、拉、弹、打的乐器组中,唢呐是被冷落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乐队建构中,民间音乐成长起来的彭修文才将其拉入其中,但其戏份却依然不多,这或多或少也是因其“腔儿大”的原因吧。关键字:

一、学科发展进程中的内外环境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及新世纪等不同的时段,社会文化环境为唢呐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氛围,如五十年代的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和乐器改革,八十年代的民族音乐开放化和民族器乐交响化,新世纪的民族器乐国际化和个性化发展等,都为其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唢呐在不同时代也都展现出发展的不同成就,表现在乐人与乐曲涌现,唢呐参与社会文化的效用等。在支撑唢呐发展的因素中,学科化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五十年代是唢呐从民间走向城市,是唢呐学科草创的时期;八十年代是唢呐由舞台进入院校,是学科建构探索的时期;新世纪是唢呐人才辈出的阶段,学习唢呐快速增多,人才成长与需求快速发展的阶段,是学科化趋于完善的时期。

从唢呐音乐本位来看,在很长的时间里,唢呐只是在民间吹打乐的合奏中发挥作用,但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独奏曲形式开始被民间艺术家们挖掘,它们以民间素材发展而成,山东、东北、河南、陕西、安徽、河北等省的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唢呐曲开始逐渐涌现,山东的任同祥先生将《百鸟朝凤》《凤阳歌绞八板》《抬花轿》等带上了舞台,尤其是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的获奖,极大地提升了唢呐的艺术层次,后来又有《一枝花》《庆丰收》(任同祥)、《豫西二八板》(郝玉岐)、《二人转牌子曲》(胡海泉)、《六字开门》(刘炳臣)、《大合套》(杨礼科)、《柳金子》(刘凤鸣)等乐曲不断被整理、改编出来,这些风格各异、数量众多的作品,从而使唢呐独奏曲得以在乐器特点、曲目数量上可以其它乐器相提并论,为其学科化发展奠定基础。

不同于琵琶、二胡在上个世纪的中国专业教育之始就进入高校的命运,唢呐真正在专业院校中建立学科则要到改革开放后,其早期的教育所培养的刘英、郭雅志、周东朝等演奏家,已经走出国门,享誉世界。他们的教育多是由民间唢呐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如任同祥、陈家齐、胡海泉、王高林、刘炳臣等所完成的,在高校综合技艺培养的环境中,尤其在现代音乐思维发展上涵容并举的思维训练,使其有别于老一辈唢呐艺术家。可贵的是,他们也是从民间成长并浸润民间音乐文化营养而成长的,他们深知民间艺术的价值。同时,刘英、郭雅志等唢呐艺术家又在民族音乐风云变幻的时代成为弄潮儿,演奏、创作甚至多种乐器的演奏能力,如刘英创作的《正月十五闹雪灯》、周东朝创作的《黄土情》等,也已成为新的经典;而郭雅志在旅美的发展中,又将唢呐进行世界化的推展,他在多种乐器深知国外吹管乐上的演奏能力,使其影响远播海外,深知非唢呐领域,如他将管子、萨克斯等乐器的演奏融会贯通,使其成为世界音乐演奏家,他演奏的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曲》已经成为享誉海外的民乐经典。刘英的作品除了《闹雪灯》外,还有《凡字调接叫句子》,移植的《霍拉舞曲》《迎来春色换人间》等,而他在《百鸟朝凤》《一枝花》《乡音美》等曲中的个性演奏方法的融会,更显其个性唢呐技艺的风采。周东朝的创作新曲很多,除了《黄土情》外,《望平川》《延河之春》《河北梆子腔》《豫调》《乡情》等也较有传播面。

近年来,专业音乐学院甚至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专业多以设置唢呐学科,由刘英(上海音乐学院)、石海彬(中央音乐学院)、高晓鹏(西安音乐学院)等教授所培养出来的唢呐学生也已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如张倩渊、王昆宁、闫晋龙、张云山、吴冬晓、周艺翔、栾东旭、张维维、王展展、焦点、刘雯雯、吕海东等,已逐渐在各类舞台上崭露头角。在学科发展中,对传统乐曲如《百鸟朝凤》《一枝花》《抬花轿》《六字开门》《全家福》《社庆》《凤阳歌绞八板》《豫西二八板》《怀乡曲》《红军哥哥回来了》《山村来了售货员》等,现代新作《正月十五闹雪灯》《黄土情》《关中情》《梁山随想》《天乐》《敦煌魂》《唤凤》等,都做了尽可能的发展,丰富了学科建构中的教材曲目之选。

除了制定学科规范和培养方案外,更为大众所知的是唢呐教材建设的成果。教材是近年来唢呐学科化发展的重点对象,有基础性的社会型教材,如刘英、石海彬等为上海、中央音乐学院考级所编的曲集;有基础理论类的,如安徽文艺出版社为刘英出版的《唢呐演奏快速入门》(与谢言潜合编);还有专业的教材,如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为刘英出版的《唢呐经典作品选》《当代唢呐曲选》,它们专业教学中起到了基础性的文献发展之需。此外,音像制品类的文献也是近年来出版的成果最多的领域,是唢呐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如:石海彬出版的演奏专辑有《霸王别姬》《唤醒》等,刘英师生近日出版的名为《百鸟朝凤》《天乐》的专辑。虽然在网络媒体异常发达的当下,但这些高品质音像制品,仍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献。因此,对上述代表性文献进行评析,有助于通过认识其技艺而认知学科的发展,而《百鸟朝凤》和《天乐》恰是代表两种不同的唢呐文献,一是朝觐传统,二是探新现代。刘英与其学生张倩渊、王昆宁等所出版的个人演奏专辑一起,共同展现了唢呐学科发展中的文献建构之功。笔者也曾对这一领域成果做过些评析,下面的内容即是在此基础而展开的。

二、《百鸟朝凤》典案中的学科建树

《百鸟朝凤》是刘英最为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它的点击量过亿,也是民乐关注度之最。刘英师生所出版的名为《百鸟朝凤》的专辑共有两盘CD,其一为“刘英师生唢呐音乐专辑”,另一为“纪念唢呐大师任同祥先生”的音乐会录音,此外,还有名为《天乐》的王昆宁唢呐音乐专辑。从专辑的学科理念上来说,继承民间传统、发扬学院现代是器乐名家经常面对的难题,是著名唢呐艺术演奏家刘英教授的学科追求目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百鸟朝凤:刘英师生唢呐音乐专辑》就是他在深入推展唢呐学科发展上思想之反映,它深入展现了中国唢呐艺术民间特色之所在,探索了现代新创作品的唢呐表现技艺之所在,衍及了西方或传统或流行经典的唢呐发展可能性,尤其是集中当前唢呐学科中的最优秀演奏家,从最大化效应探索了唢呐学科建构的曲目、演奏、风格等各个表现视域。

刘教授在其年青的时候出过数十盘专辑和不计其数的拼盘,在驾驭唢呐录音技艺上颇具心得,在传播唢呐艺术上更是成就卓著,在大众和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他在近十年来的音像出版中鲜有动作。因此,此次出版的专辑自然极为吸引包括笔者在内的唢呐乐迷的关注。细听专辑,刘氏唢呐艺术以其娴熟的技艺驾驭、开阔的学术视野,尤其是致力于最广泛唢呐学科发展的推动,其发展观念颇为令闻者感动。

1、以曲目挖掘而衍展学科的发展空间

作品的建构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创作也是唢呐艺术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专辑的曲目来看,刘英教授的挖掘与扩展体现在多方面。首先,其选曲不再局限于其点击量破亿的保留曲目《百鸟朝凤》,也不再在炫耀于让人叹为观止的、技艺难越的《天乐》,而是选取了《晋北鼓吹》《送新娘》《红军哥哥回来了》《拾棉花》《逍遥津》《风入松》等地域音韵风格极强的曲目,这些带有传统音乐文化特质的作品之前有人演奏过,但刘先生在它们的演奏开发出了新技术,尤其是多种唢呐演奏技术的综合运用,使作品在风格性基础上更有了新的艺术情趣,这是他作为学者深入思考之所得,扩展了原作的新境界,曲目也已成为其学生和学界同仁争相效仿的演奏典范。

像《野蜂飞舞》《金色年代》等,借鉴了西方器乐演奏艺术中炫技之魅,结合唢呐唇、齿、舌、气的特有技术而挖掘了新的艺术效果。此外,《泥老板》《饭后茶》《盼归》《逍遥津》等新编创的唢呐小品,在刘氏师生唢呐艺术的雅致诠释下,让人们感受到那些流行风、世界风、通俗味的曲调一样可以散发出迷人的情境,赋予作品以新的音响色彩。

从专辑中的11 首作品可以看出,刘英教授唢呐艺术给人以巧妙精致、意境隽永,刘氏唢呐艺术的学科发展特点在这盘专辑中得以体现,即兼顾传统与现代,惠及地域与风格。

2、以人才培养而扩展学科的发展维度

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上升的空间和基础,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的构想是刘英教授学科发展思想的基石。以此来看,专辑在青年演奏家技艺挖掘上也是费尽心思。专辑主要是由中青年演奏者来完成的,张倩渊、王昆宁、张云山、焦点、闫晋龙、虞越、张可可、宋晓辉、欧晓钦等9 位近年来较为活跃的演奏者变成了专辑的主体,刘英作为其中的演奏者之一并未有过多的戏份占有,这是他致力于唢呐学科整体发展的良苦用心之体现。

从专辑可看出其技艺传承的教育成效所在,演奏者个性突出,风格把握到位,使得专辑极具学术水准。如:张倩渊的音色华美,张云山的音韵淳朴,王昆宁的风格淳厚,焦点的音响均衡,闫晋龙和虞越的青春活力,张可可、宋晓辉、欧晓钦等人的个性张扬,尤为重要的是,这些青年演奏家都有着技术全面的扎实基础,又能基于具体作品而在某一点上寻得突破,展现作品风格和个人的特色,这是刘英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之体现。这些演奏家分散在全国各地,是各个学校或乐团的主力,他们代表了唢呐学科整体高精尖发展的现状,而作为师尊的刘英依然在唢呐音乐活动中想到他们,其助力推广唢呐学科之情令人感佩。

3、以审美观念而引导学科的发展广度

当然,作为普通乐迷,对上述的学术与学科特点可能不太在意,在意的是从专辑中欣赏到其心中的唢呐艺术之美。

以笔者所听,专辑特色之一是音乐内容丰富,尤其是形式多变,会给乐迷以新的收获,可以欣赏到当今唢呐新发展中的形式自由、灵活多样的音乐特色,这些作品虽然多较为小型,但每一首都有其完整的内容涵量,演奏者以精细处理而展现了内容与形式的起承转合变化。

特色之二是技艺丰富,风格多样,专辑中有炫技性的速度(如《野蜂飞舞》)、变化较大的幅度(如《风入松》)、音色丰富的控制(如《逍遥津》)、音响层次感的布局(如《拾棉花》)等,演奏者的过人之技满足了乐迷对唢呐现代化日益发展的欣赏需求。

特点之三是普适性强,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求,专辑中的作品不是刘教授及其师生之前那些协奏曲或大型作品,它们有的是民间传统器乐曲或其改编,有的是西方经典乐曲的改编,有的是流行曲调改编,作品的亲和力是它们赖以走进大众文化生活的基础,而刘氏唢呐艺术的演奏又祛除了尖、响、燥等非悦耳性成分,这自然易于受众。

此外,取名“百鸟朝凤”一是致敬前贤,也即唢呐艺术名家、刘英的老师任同祥先生,正是任先生当年挖掘出民间传统曲目《百鸟朝凤》,并以其出色技艺而使唢呐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百鸟朝凤”是刘英师生朝觐像任同祥等前辈、《百鸟朝凤》等传统经典之谓;二是致敬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中国文化自信来自传统,正是民间沃土才蕴涵了像《百鸟朝凤》这样的经典,正是像任同祥这样的民间高手才使现代唢呐得以走出乡土,吹响世界。专辑中的曲目及其演奏,也都是生发于民间艺术,创新于传统。由此可见,专辑创意可谓意味深远,发人深思,学科构想,学术视野,蔚为大观。

三、《天乐》典案中的艺术探索

朱践耳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天乐》在唢呐的现代化、大型化、国际化探索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刘英作为首演者,在其技术的个性化探索中成就突出。他的学生也前赴后继地发扬其学术,在唢呐学科的现代化、系统化发展中,不断探索其演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而这些开发,对于唢呐学科来说意义非凡,从中可总结经验教训,辨识成败得失。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任同祥等在基础建构上,八十年代的刘英在突破性推展上,使得新世纪以来的唢呐学科进入到全面发展的现代乐篇。在两代大师级人物的带领下,上海音乐学院唢呐学科发展呈现出人才辈出的喜人景象,王昆宁、张倩渊、刘雯雯等一批青年演奏家逐渐活跃于国内外舞台上,给唢呐带来亮丽的风景。作曲与演奏的相互促进是唢呐学科迅捷发展的双轴,是风景形成的内在源动力。

由王昆宁唢呐专场音乐会制作而成的DVD 专辑是唢呐学科现代化体现的视窗之一,因其全部由协奏曲构成,又将唢呐艺术的交响化展现出来。欣赏这盘演奏技艺高超、学术水平顶尖的专辑,令人激情澎湃,兴味盎然。其音乐会及专辑是上海音乐学院唢呐大师刘英学科团队在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扶持项目下完成的成果之一,从中可见项目的策划及呈现在资助青年人才上的特有品位,尤其是刘英教授在推展新作品、推出新人才上的突出推动力,这在业界成为美谈。专辑制作的精良,为大众领略演奏艺术提供了基础,从而使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唢呐艺术现代乐篇的绮丽风采。

1、高难的选曲,极限的挑战

专辑中呈现的《敦煌魂》《树魂》《唤凤》《天乐》可谓是当前唢呐协奏曲中高难作品,能充分地表演其中一部的人都可归为演奏家级别,而王昆宁一气呵成地演奏了四部作品,其学妹、金钟与文华双金奖的张倩渊作为助阵嘉宾协奏了双唢呐协奏曲《树魂》。其选曲可谓是极限的挑战!四部作品表现的音乐素材或西北西南或古典新锐,艺术内容或内在含蓄深沉悠远或外显华美热烈宽幅,而昆宁能充分展现作品中所需的技术及要表现的音乐内容,演奏技艺精湛,表演惟妙惟肖,将《敦煌魂》中的西北民族气节、《唤凤》中的古老传说精神、《树魂》中的西南民族图腾、《天乐》中的民族现代韵味等逐一诠释开来,尤其是在驾驭现代唢呐曲中能将技术的表达与内容、韵味的呈现协调统一,这在年青一代喜好技术炫耀的演奏家中颇为难得!

在《唤凤》线性音调逐层转开的叙事中以精微的内容诠释而展现古老传说中凤凰的诞生、成长、浴火重生,飞向太阳的过程,唢呐将生命活力的逐渐云集,将古老故事的精神最后传达,并丰富的唢呐音色展现,在《敦煌魂》与《树魂》的内在民族精神的表现上,昆宁以其沉稳的大线条音响构建和对比宽幅的外在音乐张力,而将西北抗敌与西南的民情传承进行了形象表达。让观众既赞叹其演奏技艺,能领略了现代唢呐曲宽幅、多样的表现视域,在欣赏专辑之时,常会忘却技艺的局限而专注于作品内容之中,这足见演奏者对音乐内容表现的深入。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嘉宾张倩渊,她的演奏灵秀而不失奔放,外显而不失细腻,尤其是舞台的掌控能力,可见她的大量获奖和演出邀约的实至名归,是当前青年唢呐演奏人才中的翘楚者。

2、高超的演技,炫酷的现场

在技术的表达中,昆宁的演奏沉稳朴实,大气内敛,民间唢呐技艺与现代手法发展协调,基本功扎实。他的气息贯通,音色变化丰富,注重唇舌与手指的精巧配合,音乐的大线条收放有度,细节处理变化多样。如《敦煌魂》的慢板部分,他以循环换气的娴熟技术与唇压、舌顶、压指等手法的协调而展现了作品所表现的吐蕃侵占敦煌的历史背景;在快板部分又能以气息的灵动和手指的弹跳而将张议潮抗敌激烈场景展现;在《树魂》的开始部分,他以绵长的气息将芭莎苗寨的特有风情展现出来,而大线条的逐层音量递增的控制,又使得作品的叙事性三段式表达层次感清晰;在《唤凤》的慢板部分,他以微妙的音色变化将线性衍展的音乐渐变式表达充分展现,而大小不同形制唢呐的特有音色把控及其衔接或对比,他还能尊从音乐内容而做到细微之处见功夫。

昆宁在《天乐》的演奏中,以现代唢呐演奏能力对曲中的十二音旋律线条及各种音色变化予以准确、丰富表达,前半部分中注重对民间吹打、戏曲唱腔的表现,中后部又注重对现代唢呐音色的开发,如那段唢呐与一两件弦管乐器的“对话”式重奏,其“箫音”技术让观众感觉其演奏的仿佛是双簧管或小提琴,再加上他对舞台表演的特有的临场感,又使欣赏者感受到他由内而外、内外兼顾的演奏艺术风采,展现出他技术全面的优势。

3、现代的学科,演创的协力

现代唢呐协奏曲在增加艺术表现的空间基础上,对演奏技术开发及其所带来的观赏性,使人们逐渐改变了其原有民间吹打乐吵闹的既有认识。像王昆宁这样的在民间音乐浸润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演奏家,经刘英等大师的耳提面命后,对唢呐艺术的理解逐渐深化,将学科的发展逐渐拓展。就在王昆宁音乐会的现场,《天乐》的作曲、94 岁高龄的朱践耳及其夫人舒群莅临并看完全场,并给予音乐会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可见作曲家对演奏家的期望,演创协力的学科发展推动可见一斑。而昆宁的导师刘英教授则在音乐会后发表了热情洋溢、语重心长的长篇讲话。此次专辑的出版也是刘英的高峰高原团队资助的项目,足见各方对演出及专辑出版的重视,是学科发展的综合推动力之所见。

在艺术实践中敢于挑战极限,将既有传统音调与韵味又有现代张力与空间的唢呐曲《敦煌魂》《树魂》《唤凤》《天乐》等传播开来,尤其是特有的表演手法甚至带有个性特点的舞台演绎方式,或将逐渐影响并吸引年青人对唢呐艺术的喜爱,其发扬传统文化的举措是非常难能可贵之举。

专辑的出版既是敢于提交给专家和乐迷的成绩单,虽然伴奏不是大型乐队而是钢琴或加笙的形式影响了乐曲既定的盛事,但它在是推广中国传统音乐影响上进行了有效方式的探索,而高难的曲目所产生的特有吸引力及其轰动性效应,也使专辑吸引了不少关注。昆宁已在国内外多次演奏和录音,其独奏CD 专辑《关中情》已在业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力,而频繁的国内外演出吸引了较多的人气,此次《天乐》DVD 专辑的盛装面世又是一次唢呐音乐的强势集结。他站在任同祥、刘英等大师的肩膀上,以年青的活力与冲击力而推动唢呐艺术走向全面的现代化,推动唢呐学科渐趋精微的高水平层级。

此外,张倩渊的个人专辑也在龙音公司推出后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其中的曲目既有传统经典也有现代新作,而其传统经典也经过了新编配,再加上张倩渊的个性诠释,从而展现新的艺术风貌,是唢呐学科发展又一典范参考资料。专辑有《敦煌魂》(2012年演奏版,张国勇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协奏)、《逍遥津》(2014年演奏版,上海京剧院小乐队)、《正月十五闹雪灯》(2014年演奏版,上海音乐学院小乐队)、《关中情》(梁欣曲,2014年,上海音乐学院小乐队)、《一枝花》(任同祥编曲版,2012年,张国勇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唤凤》(2013年,叶聪指挥,上海爱乐乐团)、《醒狮》(陆橒曲,阎惠昌指挥)等。从专辑中所选曲目来看,它们在技术表现上都是唢呐曲中难度系数较高的那类作品,社会影响也较大。尤为值得强调的是,张倩渊的演奏多不是一次,她是从其最好的版本中精心选择的,其目的就是旨在宣扬唢呐音乐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状态,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百鸟朝凤》《一枝花》,80年代以来的《闹雪灯》《关中情》,一直到近年来的《天乐》《唤凤》《敦煌魂》等。在唢呐音乐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型化是其中的主要表现,如《唤凤》《敦煌魂》等,而传统手法的作品也有其欣赏人群,如《闹雪灯》《关中情》《梁山随想》等。张倩渊都是这场唢呐变革发展中的积极参与者,她对所有高难度唢呐作品的参演,足可见她的演绎能力及其在当代唢呐音乐发展的可担之责。

唢呐学科的发展需要宏观的布局与调控,更需要微观的精雕与细作,刘英教授及其团队是最勤奋扎实的探索者之一,他们在学科发展之中始终不遗余力,开拓创新。刘教授除了课堂教学恪尽职守外,还经常放弃自己的假期而带领其团队去采风、录音,笔者曾于2017年寒假和2018年暑假,见证了他们在或寒冷或炎热的时段进行唢呐音乐的创作研讨、文献建设的过程。此外,刘老师也经常带着团队进行基础性的调研、创演,民间唢呐集会,城市舞台展演,学院之间的交流等活动中,常留下其学科建设的足迹。这些细微之处的建构,是他站在任同祥等前辈的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又在新时代而肩负起新征程开拓的深重使命,为唢呐学科更为现代化的空间而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天乐刘英唢呐
唢呐手
又听唢呐
唢呐
HOME家系列
HOME家系列
全球带癌跑完世界六大马拉松第一人
情不自禁
全球带癌跑完世界六大马拉松第一人,57岁的她还跑赢了癌症
HOME系列
唢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