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涯规划,目标与希望同在
2020-03-20罗朝英
罗朝英
新高考制度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推上了学生成长发展的前沿。而作为高中发展的前奏,初中生的成长规划也应提上日程。基于此,新都一中实验学校承担了四川省“初中生成长规划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运用斯奈德(Snyder)的希望理论构建了初中生生涯规划新策略。
斯奈德将“希望”定义为个体后天学习而成的一种个人思维和行为倾向,是认知特征和动力状态的结合。他提出的希望理论模型,希望的核心是目标,并具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结合希望理论,我们按年级设定了不同的自主生涯规划目标,并对每个目标提出了发展希望,建构了“一涯三级”的初中生生涯规划新策略:初一年级为“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初二年级为“定位自我,确定目标”,初三年级为“提升自我,主动发展”。具体实践如下:
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树立生涯意识。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整合实施了成长规划“3+5”课程体系,“3”是指专项课程、兴趣课程、社会实践三大基础课程,“5”是指“品格修养”“心理健康”“学业发展”“生活技能”和“生涯规划”五大领域。其中,“生涯规划”课程体现了成长规划整体的级次发展,融入了各个级次的自身特点,为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确定目标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建立生涯规划导师团队,加强路径思维。导师团队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学导师、成功的学长、事业成功人士(家长)、专家团组成。根据“一涯三级”初中生生涯规划方案,学校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学生急需的生涯规划内容,确定生涯规划项目,在不同的级次中进行导师指导,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涯规划策略和路径,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
第一,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指导学生设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并将“近期目标”分解为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等小目标。通过“小步前进”激发学生的动力。第二,学校聘请专家为不同学生做情绪管理辅导,让学生了解情绪与职业之间的关联,提高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第三,用心理学中的积极心理暗示法蓄能。如在中考前定期举行心理学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暗示法,提供思维的动能,引导学生一步步转化自己的目标,转化消极情绪,改变学习态度,用良性而积极有效的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努力,促进目标的实现。
建立生涯规划榜样资源库,加强动力思维。第一,学校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讲座,诠释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加强学生动力思维。第二,用成功家长的故事鼓励学生在希望中规划人生。家长导师团根据各级学生的需求,梳理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分享的目标、主题、效果等,与学生达成共情,让生涯规划不再是学生中的陌生话题。第三,用社会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规划人生。学校积极搭建平台,通过报告会、短期授课、建立实践基地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现实中生涯规划的成功案例,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真实的職业角色。
有希望,学生前进就有了方向;有生涯规划,学生的希望探索之路就更有前景。希望是理念意识,规划是行动指南,二者的结合给予学生发展的路径和动力支持,最终将助力他们达成人生的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省新都一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