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校到职场,特殊教育一路助力

2020-03-20朱楠高利

教育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支持性残疾人职场

朱楠 高利

就业是个体实现与社会互动、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对于特殊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因缺陷和障碍的存在,较少参与社会活动,导致个体社会性的缺失,而就业则是他们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社会归属感的重要方式。在助力特殊群体就业方面,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特殊人群的就业情况以及特殊教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目前大多数人的认知盲区。让更多人了解特殊教育,才能助力其更好地为特殊人群就业服务。

疑惑1:我国特殊群体就业状况如何?

解疑:据《201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城乡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36.7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1.8万人,农村新增就业24.9万人;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48.4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81.3万人,集中就业33.1万人,个体就业71.4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3.1万人,辅助性就业14.8万人,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254.6万人,从事农业种养480.1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特殊群体就业人数确实在逐年增长,但他们的就业领域普遍较窄,从事农业种养的人占残疾人就业总人数的一半。这一方面受其自身条件、工作岗位及社会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特殊群体接受的教育水平有限,职业技能不足,无法适应多样的工作和环境。而通过特殊教育,特殊群体可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培养就业意识,更好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疑惑2:职业教育对特殊人群有何重要作用?

解疑: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充分发展特殊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保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任务,随后《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进一步强调“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校企合作,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从“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的转变,显示出国家及社会对特殊学生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工作。要发挥特殊职业教育的优势,需要学校及学生自身共同努力:学校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训练特殊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拥有一技之长。通过技能训练,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才能在社会中独立生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于2002年成立职业高中,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为深圳地区盲、聋、弱智等各类残疾青少年提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为毕业学生颁发“双证”,即高中毕业证书和劳动技能等级证书。目前该校已开办西式面点、中式厨艺、日常清洁、中国结艺、插花园艺等基础专业,为特殊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训练。同时,广泛联合社会资源,与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大型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学生校外实習就业基地;与深圳民爱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多家企业长期合作,派遣特殊学生前往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也会派遣专业人员到校授课,为特殊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与未来就业生活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疑惑3:进入职场前,是否有相应措施帮助特殊学生适应身份的转变?

解疑:具备了专业技能,并不等于可以顺利适应工作环境和社会生活。特殊学生在转衔期,会遇到比普通人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从学校过渡到职场,涉及特殊学生身份角色、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的转变。考虑到这一点,特殊教育开始为特殊孩子提供转衔教育服务,通过专门的教育项目,帮助特殊人群顺利从学习阶段过渡到就业阶段。

为加强特殊教育转衔服务,我国台湾地区先后制定了《身心障碍者生涯转衔服务整合实施方案》《身心障碍学生就业转衔服务计划》等方针计划,帮助特殊学生顺利实现由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过渡。转衔服务在大陆地区亦逐步得到推广与运用,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启动了《区域残障学生转衔服务的实证研究》,成立转衔服务中心组,开设教师在职培训课程。通过文献探讨、调查研究、教师研讨、专家咨询等方式,初步形成从学前一路升学,直至就业的残障学生转衔服务机制。

其中,职业学校毕业后的转衔服务项目,会根据学生升学、就业、居家等不同去向做出调整,而就业转衔侧重于帮助他们适应职场生活。特殊学生进入社会前,特教指导中心根据家长和职业学校提供的学生信息,组织家长、学校、用人单位召开医、家、校转衔会议,评估特殊学生状况,制定个别转衔计划,提出转衔项目建议。这些项目包含个别化职业转衔评估、阳光之家学员评估、高复班和社团课程等。这些转衔教育服务项目,极大地促进了特殊学生从学校到就业的过渡。

疑惑4:进入职场后,是否有系统的措施支持特殊群体适应常态就业环境?

解疑:特殊学生因适应能力弱、职业技能不足等,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为此,美国于1984年制定了《发展障碍残疾人援助和权利法案》,最早在法律上提出了“支持性服务”的概念,后来这一概念逐步形成支持性就业服务模式:将残疾人安置在普通就业环境中,与健全人一起工作,并向他们提供持续支持。

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了《身心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服务实施要领》,帮助有就业意愿的特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其服务形态主要分为个别服务模式和群组服务模式,个别服务模式是指由就业服务员一对一进行个别服务;群组服务模式则是由就业服务员对每组至少三人进行组别服务。

支持性就业服务在我国大陆地区亦得到运用,表现为就业辅导员在竞争性工作地点为特殊群体提供训练,以加强其职业技能与工作能力,同时促进其与同事的互动交流,当他们的工作表现达到要求后,就业辅导员便逐渐退出现场支持,转为追踪服务。北京市在为残疾学生提供支持性就业服务方面走在前列,丰台区利智康复中心在2000年便已成立,致力于服务15岁以上心智障碍者,利用社区宾馆、超市等资源,带领心智障碍者先见习,再实习,后就业。2017年北京市残联正式制定了《北京市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服务办法(试行)》,北京的支持性就业服务政策保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支持性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或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其中,就业辅导员处于关键位置,是联系特殊学生、企业单位、学生家长的纽带。支持性就业模式的积极运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特殊学生初入职场时的焦虑与逃避心理,为有意愿就业的特殊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正如前人所言,每位特殊学生都是被搁浅在社会“沙滩”上的“帆船”,特殊教育便是这些学生从“沙滩”进入“海洋”、从隔离生活走向融合生活、从学校生活融入社会生活的巨大推力,是特殊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基础,是实现他们平等融入社会生活的根本。特殊教育既是教育事业,亦是人道主义事业,尊重生命、维护尊严、保障人权、融合发展是它不懈的追求与永恒的目标,不仅彰显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

责任编辑:孙雨萱

猜你喜欢

支持性残疾人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提高材料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性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我骄傲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在就业中的支持性研究
职场首页
疯狂的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