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青春之歌

2020-03-20李成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春之歌校报诗社

李成

我得到两册我读大学时的校报合订本。 30多年烟云消逝,我打开它,还像第一次读它那样新鲜。它把我带回暌违已久的大学校园,那熟悉的读书氛围和青春朝气中。

那时我们才18岁上下,刚跨进大学校门,一个五光十色的新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对未来抱有无限的期冀,青春激情燃烧,而新时期高校处处掀动诗歌热潮,我们自然也要放飞自己的歌唱。

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读到校报时的惊喜。眼前不仅有一个杂花生树、群莺飞翔的春天,甚至浮现一座空中花园,它招引我们我们去攀登去迎风绽放自己的花朵。果然不久,我们开始陆续跻身这个园地。破土而出的嫩苗开始伸展青葱的枝叶,带着晶莹澄澈的晨露。

洪治纲的《迎春花》:我从冬宫走来/用朔风梳去冷酷的记忆/用残雪润泽脸上的皱纹/抖一抖柔软的枝条/抖去那无数烦恼/艳阳下,吐一朵金色的笑/我吹着小喇叭/带着芬芳,带着希望/闯进春的怀抱……

新莺试啼,其实正是一种年轻生命的自信,人生起航的宣示。年轻人最有资格拥有對未来的向往。青春就意味着诗与远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无论对青春怎么赞美,都不为过。很快,一莺啼而百鸟鸣,孙功兵在《我们去看海》里写道:你不是来了么,到我们中间/走!然后让我们去看海/那里离海不远/你像朵浪花,朝我走来……我也不揣浅陋,开始抒发自己每天早晨踏上楼梯、走到教学楼顶眺望长江在心中激荡的豪情,歌咏“周末,是一首五颜六色的诗”。

我们的歌声无疑是稚嫩的,但又是纯真的。我们忘情地投入“创作”,从心底捧出情感的浪花。斗转星移,我们的作品从校报起飞,飞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我们结成诗社,互相切磋与竞赛,出版自己编辑的刊物,甚至把同一座城市高校的诗社联合起来开诗会,让我们的青春在短短的四年时光一次一次爆发出光彩。而随着一天天成长,生命的年轮在一道道画圈,圈进了憧憬也圈进了奋进的艰辛、苦涩,也开始圈进了对历史与时代的审视。

沈国全的《海螺化石》:在这织满钟声赤尾鸟羽的崛起史/大海是贞女是死于难产的母亲/天葬台上盘旋的神鹰/将她澎湃的灵魂整个地叼起/背人的脊背/却洒落她一滴浊黄的涩泪……但年轻生命的眼光无疑又是灵活的,它会弹跳回来,凝注现实。

杨坤的《故道》:一切都已过去,只有风蚀崖壁远远地/回荡若有若无的钟声/龙王的凡胎早淤为黄土/剩下镇河石兽/一页页剥落昏黄的目光/庙宇的残垣上有桃花灼灼地/将乡俗开满……

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白发两鬓添,我们再次触摸那颗晶莹澄澈的心灵,除了感动也会有感慨:我们真正年轻过,我们的青春就是诗歌,年轻的生命真的像是春天里的一片片青青的原野,展现出迷人的景色。重温青春之歌,不管在人生道路上还将遇到怎样的风雨,我们都将有信心不惮于前行,并把诗情带向远方。

猜你喜欢

春之歌校报诗社
情未了
春之歌
春之歌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贺澎湃诗社组建一周年
20年的校报情缘
南京大学重唱诗社
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对策研究
VOICE
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