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情感朗读训练,增加文本阅读深度

2020-03-20周加清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训练深度

周加清

【摘  要】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可以从其所占的教材篇幅、课时比重和师生对其的投入程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然而,如今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关键词】  情感朗读;训练;深度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情感朗读,总是习惯简单地画出文段中的重点词语,指导重读和轻读,或是郑重其事地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或语气去读。在这种简单机械的指导下,学生也只好装腔作势不得要领地干读、傻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认识到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什么是文本?文本就是用文字组成的无声的语言。既然文本是一种语言,那么就一定要讲出来。大家都听说过李阳的疯狂英语,其教学精髓就是让学生大声地讲出来,这跟语文的阅读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语文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在于读而不是阅。接下来,我就讲一讲“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魅力。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都蕴含在中华汉字中,光靠看是理解不了多少的,而朗读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将信息内化,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这比让学生进行默读等有效得多。语言是由语音、语法等构成的一套复杂的系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音。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语音的变化,抑扬顿挫,更能激发出自己内心的情感,不自觉地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体会到朗读的魅力,爱上朗读。

2.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更深层次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目前使用的部編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景的文章,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这些文章,都通过优美的文字描绘出平常生活中或者是祖国某些地方的秀丽风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这些风景,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教师的朗读要声情并茂,要将情感融入到声音中。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跟着文字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从而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体会到作者在描写这些风景时内心的感受。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游过来,游过去,样子挺威武。”“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等,通过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的脑海中会呈现出西沙群岛的海中有鱼儿游来游去,海参布满水底,龙虾身披盔甲,威武地游动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的美丽,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同作者一样为西沙群岛的美丽而感叹。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其中口头表达更能直抒胸臆,让听众体会到自己的情感,而朗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印象。宋代学者朱熹就曾经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可以进行素材的积累,掌握各种句式,由字成句,由句成篇。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提到上台进行即时演讲就愁眉不展,究其原因是胸无点墨,如果胸中有诗书,即使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强的时期,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文本的印象,聚沙成塔,在以后遇到写作训练或者演讲时,心中自然也就有了底气。

二、夯实朗读训练的基础

朗读就是让学生进行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读。朗读不需要天赋,只要加以训练,学生就可以上手。下面我就谈谈在进行训练之前朗读需要的基础。

1.运用普通话。小学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教师首先是教会学生说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标准语言,各个朗诵家在朗诵的时候也是用普通话,没有听过一个是用方言的。普通话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语言,所以教师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改正学生说方言的习惯,让学生将普通话贯彻到生活中去,字正腔圆是基础。

2.正确认读课本中的字词。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的前一天应该让学生进行预习,主要是让学生能正确认读课本中的生词生字。比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学生应该首先认识“富饶、瑰丽、优美、红缨”等字词,如果学生连字词都不能正确认读,学生又怎么能够进行流利的朗读呢?

3.流利地读。朗读不是读下来就可以的,磕磕绊绊地读跟流利地读所带来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流利地读是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不间断、不停顿,并且用合适的语速进行朗读。流利地进行朗读要求学生在认识完生词生字之后,多次进行课文的预读,可以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帮助纠正错误。

4.有感情地读。朗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感情地读。有感情地读,是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能够正确处理句子的停顿,能够读出句子的语气和语调。

三、进行朗读训练的原则

1.全局性原则。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学生进行朗读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通过朗读准确地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是一整篇的课文,学生不能只在了解其中一段的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段落式的朗读,而应该是在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之后,进行全文的朗读训练。

2.层次性原则。每位同学的朗读水平是不同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朗读训练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能连字和词都认不全,而基础较好的已经可以完整地朗诵全文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朗读小组,将基础较强的集中在一起,进行放养式管理,让他们自主进行朗读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先帮助他们认识生词生字,不断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提升朗读的兴趣。

四、朗读训练的具体步骤

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文预习。先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然后将同学分成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2.课后,让学生写下朗读过程中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改进的方向。以课文《海滨小城》朗读教学为例。

首先,在学习该课文的前一天,让学生认识“浩瀚、海鸥、胳膊、橄榄、凤凰”等生字词,然后让学生在认识完字词的基础上给家长进行朗读展示,并让家长拍下朗读小视频。在课堂上,我先对课文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再进行有感情的示范朗诵,之后将同学根据不同的水平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而我则带领水平较差的同学进行朗读训练。下课之后,让每位同学对自己的朗读进行反思,并交上一份反思报告。

总而言之,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理解文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将朗读训练放在首位,并且进行认真研究。教师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强对文本深度阅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每位教师坚持下去,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寻找出最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胡英年,姜殿珍.谈一年级的朗读教学[J].辽宁教育,1998(03):30-31.

[2]王巧玲.如何让朗读训练变得扎实而灵动[J].小学教学参考,2015(34).

猜你喜欢

训练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深度”“高度”大不同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