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生产视阈下五四精神的新时代意蕴

2020-03-20孙晗冰

祖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新时代

摘要: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五四精神作为五四运动这一母体的宝贵积淀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价值引导,深入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人的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五四精神   精神生产   新时代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华民族自觉开展的一场以救亡性为主的反帝运动与启蒙性为辅的新文化思潮相碰撞产生的具有双重价值属性的先进产物,是近代中国试图以现代价值理念追求人的精神解放的一场价值觉醒运动。而五四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虽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产品,但其内涵历久弥新,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一、马克思精神生产语境下对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的透视

精神生产是社会历史过程中人们依据现实的物质活动、交往而自觉创造思想、观念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五四运动作为那一时期人民群众自觉开展的社会运动,它的爆发顺应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契合当时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

(一)五四精神的母体: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使维系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思想文化传统和儒家伦理道德遭到鞭伐,将人们从封建专制下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五四运动后期,人们把新文化运动的重点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培育了思想文化的精神土壤。

“精神生产”这一名词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它的提出预示着人类试图摆脱原始社会蒙昧的精神生产状态。马克思在前人进行的有益探索基础上,利用政治经济学与哲学两大科学的批判武器,在经历了“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由费尔巴哈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1]的思想演变后,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相伴而生,并将精神生产的概念界定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和现实生活的语言相交织而产生。”

精神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五四運动处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危难之时,先进的知识青年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主权,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知识,自觉开展声势浩大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和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近代全民族实现民族独立、追求发展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五四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基调。这一历史时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具有强大向心力的民族精神,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爱国运动更具理性、更具感召力,五四运动焕发的爱国精神诠释了近代中国人民将强烈的爱国情怀转化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实际行动,是一次伟大的民族意识觉醒。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题。它的提出旨在向儒家传统思想、封建专制宣战。五四运动时期,我国首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爱国志士李大钊,在年龄上虽小于陈独秀,但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给予他以重大的影响,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早期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由他主张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那一时期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团体。民主与科学的提出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以及人民的精神诉求,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进步是五四精神的本质。进步主要表现在五四运动是由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等先进阶级所发起。同时,他们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在指导思想、实施战略上都较之前的爱国运动更成熟。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符合特定时代需要的新观点、新主张,抛弃了维新运动时期,制度不如人的错误思想,而是放眼世界,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对于五四精神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历史上的先进人物都对五四精神进行了价值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3]的重要论断,明确了五四精神在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的重要作用,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及价值意义。

二、精神生产理论对传承五四精神的价值引导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代领导人都对精神生产做出了重要论述,强调了精神生产在不同时期发挥的独特作用。新时代,习总书记加强文化建设,始终强调文化自信。精神生产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精神层面所表现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是促进当代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柱。

“五四精神的精神内涵”、“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等系列问题,是我们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所亟待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对于正确认识五四精神的本质属性及价值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学的理论指导是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的行动指南。

首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传承五四精神的理论源泉。精神生产理论有利于深化五四精神的本质内涵,客观准确的把握五四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属性,实现生产性传承五四精神,改变过去五四精神被动、机械的传承方式。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出发点是唯物史观中“现实的人”。五四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重要产物,在人类精神生产过程中产生并成为世代传颂的重要精神载体,与精神生产理论具有内在的理论联系。运用精神生产理论深入分析“五四精神”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精神、学术等价值,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融入五四精神的传承过程,有助于强化生产性传承模式的理论依据,为新时代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指明发展方向。

其次,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传承五四精神的实践指南。在马克思看来,精神生产的核心在于人。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其逻辑出发点,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作为逻辑结点,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产生的理论根源,提出消除分工、废除私有制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仅仅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个特定时期,五四精神的产生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时代诉求,是人们对现实进行正确认识后产生的,具有“真”的品质;是五四时期青年爱国救亡的家国情怀,是“善”的展现;而五四精神以物为载体的出现符合人民群众对“美”的体验。新时代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我们应致力于创造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优秀精神产品。

最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五四运动史料与文物收集、保护的文化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抓紧把同五四运动有关的历史资料收集好、历史文物保护好。”史料与文物的收集、保护是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这项工作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复杂过程,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提供完善的制度保证,更需要广大的文化工作者积极探索科学的理论指导。在过去史料与文物的保护工作中,面临着理论研究薄弱及开展方向模糊的现实问题,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融入五四运动的史料收集及文物保护工作具有深远影响。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精神性、观念性活动而形成的理论成果[4],五四运动的史料与文物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物质载体,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运用精神生产理论有利于推动五四运动的史料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为五四精神的传承发展提供方法指导。

三、五四精神的新时代命题

五四精神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内涵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愈发深厚,诚如李大钊所说:“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5]运用马克思生产理论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旨在于实现时代的有效传承。精神生产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在汲取、保留前人成果的前提下,能动的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精神产品。因此,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应以生产性传承为目标导向,始终植根于它的精神本质,又要深入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一道寻梦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弘扬爱国主题,提升民族凝聚力。五四运动的母体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从古至今,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携手奋进的精神支柱和各民族团结进取的情感纽带。五四运动时期,无数爱国志士在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毅然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浪潮中,他们将自身对祖国的热爱内化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坚定的爱国精神。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始终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发挥着巨大的精神作用。[6]

民族凝聚力与五四精神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凝聚力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基于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本民族成员对民族共同体产生的归属感,在保护民族利益、实现民族梦想等方面民族成员自发形成的一种战胜困难、团结一致的情感和行动。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积淀,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特质。新时代,精神生产应以中国的现实实践为出发点,充分挖掘以五四精神为典型代表的革命文化和收集、保护相关的史料与文物的文化价值,坚持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的统一,生产出具有民族特性的先进精神产品。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背景下,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为中华民族描绘出未来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以此来坚定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激发中华民族将理想蓝图付诸现实的奋斗精神,提升新时代民族凝聚力。

(二)把握进步方向,促进人的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是人的发展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在摆脱物质匮乏的生存状态后,出现了精神生活深陷物化时代的“普遍困境”问题,因此,应消除机械、刻板的“物质人”等人的异化过程,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精神生产对于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五四精神的价值不仅局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我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不同时期都形成了独具内涵的革命精神。有些精神是我党在一定时期、地域的斗争精神的集中概括,有的精神是针对特定阶级或群体的特殊凝练。如党在坚持敌后抗战、开展延安整风、进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以三大优良作风为核心的 “延安精神”。[8]精神生产汲取革命文化的积极因素,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道德的规范;通过激励性的文化精神,培育人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正确把握社会进步的方向,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时期锻造出来的先进精神文化。其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以文化人,五四精神蕴含着以爱国、民主、科学、进步为核心的精神特质。[9]现今中华民族正致力于“引领新时代”向前发展,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只有人将先进的精神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提高人的文明素养。因此,如何实现人的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是目前我国追求进步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倡导民主科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精神特质。民主与科学是人类社会追求更高层次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自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便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时期,知识分子试图以西方的政治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维新变法时期,在主张推行西方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宣扬民权、自由等先进思想,并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得到了更為广泛的传播,科学摆到了更突出的地位。在五四运动之前,民主与科学仅仅作为爱国救亡的一种手段,五四运动后才正式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社会进步发展的价值准则加以推崇,这是五四运动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

发扬民主、崇尚科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五四精神是革命建设时期留下的宝贵财富,五四对于我们而言,不应仅仅作为一个爱国纪念日,更应该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紧紧依靠的精神载体。当前,人们对于自身思想意识的建设只是单纯的停留在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以五四精神为代表的精神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我们应积极发挥精神生产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五四精神的精神内涵,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86-387.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新华网,2019-04-30.

[3]习近平.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4-22.

[4]甘子成.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阐释[J].理论与改革,2016,(05).

[5]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8]王炳林,房正.关于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03).

[9]杨英杰,刘金新.传承五四精神 奋斗实现梦想[J].红旗文摘,2019,(14).

(作者简介:孙晗冰,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新时代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五四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谈“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