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媒体公共服务功能浅析

2020-03-20李湘麓

中国广播 2020年2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

李湘麓

【摘要】本文从广播如何确定选题、发挥广播特性、营造社会公共讨论氛围、整合资源、提升广播服务专业性等维度,分析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广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公共服务 广播服务属性 节目选题 讨论场域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广播电视所提供的服务是由各种节目與信息所组成的精神文化产品,虽然在形态上与民航、邮政、电信、铁路运输、公路交通、居民供电供暖等所提供的服务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也是公共服务的一种类型。①

据笔者观察,广播电视的就业服务类节目不多,大部分都局限于真人秀类的求职形式,且持续开办时间不长,目前存量不多。特别是广播,和就业有关的内容大多安排在综合性的新闻资讯节目中,以零散的方式出现。本文结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职场帮帮团》节目,阐述广播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

一、结合政府部门工作确定节目选题

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定义,就业公共服务主要体现在就业创业指导、对重点群体的精准帮扶、就业信息服务、服务模式及举措等方面。②广播节目可以结合上述政府部门职能确定节目内容。以《职场帮帮团》节目为例,节目将内容进行分类,涵盖劳动争议案例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招聘市场分析、政策解读等。目前,《职场帮帮团》节目每周分析三四个劳动争议案例,探讨两三个职场热点话题,发布一到三条就业政策以及数条招聘信息,解读四五个受众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困惑等。节目素材来自各级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国家及北京人社部门发布的就业创业政策,和人力资源机构的统计数据以及分析报告、听众咨询等。节目嘉宾有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学者、律师、职业指导师、资深人力资源顾问等。

《职场帮帮团》节目内容不仅和政府部门的职能相贴合,也贴近百姓的实际需求。节目组策划的多期选题和相关政府机构的工作重点不谋而合,例如《法律援助在身边》《北京国企开始启动工资改革》《身边的招聘会》《劳动争议为何逐年上升》《上班族这张卡你们可以办》等选题,都得到了北京市人社局、总工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节目组将就业的话题成体系地制作成专题节目,分布在新闻节目、法律类节目中,有针对性地为职场人服务。在节目组接到的受众反馈中,除了有中青年,还有刚毕业的学生,甚至还有想自己寻找工作机会的老年人。例如一位网名为“健康幸福”的受众给节目组留言:“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60岁也还想工作,前几日听《职场帮帮团》节目很感兴趣。”

《职场帮帮团》节目开办于2015年,是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议的第二年。当时节目创办的初衷是发布和就业相关的各类信息,以求职招聘为主。但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节目组逐渐意识到,发布信息不能作为节目的主项,应该在引领话题、解读政策、情绪疏导方面,加大投入力量。改变办节目的方针后,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提供的数据,《职场帮帮团》开办当年以及第二年,同时段节目收听率成倍增长,且对所在频率的广播收听市场份额贡献度居前。

二、发挥广播特性,实现差异化公共服务

当前,受众获取就业资讯的渠道大部分依赖互联网,而众多就业服务又依托于政府部门的各类渠道,广播的特长不在于发布信息而是专注于对事件的解读、案例的讲述上。以就业领域的劳动争议案件为例:近几年,北京市各级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上升,2016年北京市法院一、二审案件的收案量、结案量均突破3万件。2018年1月至10月,北京市三级法院共新收一、二审劳动争议、人事争议案件2.8113万件,同比上升8.19%;结案共计2.2468万件,同比上升3.32%。③这些劳动争议案大多原因复杂、内容专业且受公众关注,广播节目通过现场采访以及嘉宾访谈等形式,将事件经过、相关法理、事件影响、法律解决程序等剖析清楚,由节目主持人和嘉宾进行观点引导,具有很强的释疑解惑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法律知识薄弱人员,可以起到较好的普法作用。

就业领域的问题和城市的交通问题类似,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辐射或影响特定人群。就业服务类节目可以借鉴当下各类交通广播节目的成功经验,将信息征集、听友互助、权威发布等手段运用在节目中。《职场帮帮团》节目曾经策划过如何计算工龄的相关选题。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的工龄并不等于他们参加工作或劳动的年数总和,存在着各种计算和认定的方法,而工龄的多少又和退休金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特别受到即将退休和已经退休的听众的关注。节目提前发出预告并征集听众的问题,在播出过程当中还有一些热心听众纷纷发来微信,讲述自身实际情况,供他人参考,节目现场律师就一些共性问题给予专业分析和指导,节目播出后受到听众欢迎。

三、营造社会关切话题的讨论场域

广播提供公共服务有自身的特性,听众的互动内容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内容。营造公众可以参与的话题讨论场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也是一种公共服务。

当经济遇到下行压力,人们的悲观情绪会增多,有些负面信息会借助互联网迅速实现爆炸性传播。疏导公众情绪、客观反映大众生活是媒体的公共服务职能之一。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赫内曼(Dannierqiaheneiman)和行为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itewosiji)通过实验证实,损失对人的心理影响更大,人总是更重视“负面”的东西。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困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公共话题是无法绕开的,而这却正好可以成为广播节目的热点话题,在谈话节目的制作和传播上,广播具有先天的优势。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应借鉴网络媒体,找到年轻受众的关注点及思维方式,吸引年轻受众,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就业观,通过巧妙设置议题,将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娓娓道来,疏导公众的情绪,让受众感受到媒体的公共服务不仅有深度也有温度。

四、提升公共服务的专业性

公众的焦虑情绪背后往往隐含着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就业领域尤其如此,媒体可以通过自身节目为受众提供最基础的服务。以就业指导为例,市场中有商业化的收费服务,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咨询指导,而人数众多的在职人员所能接受的公共职业发展指导却不多。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发展教育已经融入到了基础教育之中,我国在此领域才刚刚起步。广播等大众媒体在此空间可以凭自己的优势补上空档,为受众提供不同职业生涯周期的就业指导服务,并以精准的服务提升受众的黏性。

以《职场帮帮团》所接到的受众咨询为例:有毕业生以及毕业生父母提出的如何选择工作的问题,也有工作不久的职场新人提出的要不要辞职的问题,还有中年人提出的遇到发展瓶颈该不该自己创业的问题,等等。有关职业生涯的指导需要多维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既包括心理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经济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也涵盖各行业发展动态。广播媒体可以将原有各类节目的嘉宾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更新颖的节目内容和样式。

五、结语

近些年来,民生类广播节目有式微的趋势,除了网络自媒体的兴起分流了一部分受众外,究其原因还是缺失了广播应有的特点以及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媒体的传播力可以通过投入人力、资金和研发技术来获得,而在公信力与影响力方面,却唯有真正从广大的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才能有所建树。④广播媒体应随大势而行,找到新的公共服务的支点。

注释

①张国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现代传播》,2008年第1期。

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的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jiuye/zcwj/201708/t20170807_275328.html.

③《劳动争议案持续上升北京高院:对失信要“零容忍”》,《新京报》,2018年12月3日。

④胡悦、王超然:《媒体融合中公共服务的价值回归与大数据实现》,《东南学术》,2015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缘何难以承受其重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发布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