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国际与中共早期基层组织发展

2020-03-20易凤林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产国际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

易凤林

[摘  要] 中国共产党自加入共产国际以后,一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始终关注中国革命,指引着中共的政策走向。中共的基层组织发展也是共产国际关注的一個重要方面。总体而言,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基层组织发展由弱变强,使中共从一个小团体组织变成一个有着全国政治影响力的群众性政党。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建设也逐渐制度化、规范化。然而在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导致了大革命失败,中共基层组织发展也严重受挫,不得不进入另一个革命阶段。

[关键词] 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03-0019-06

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直接关系到党的根基稳固。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以后,共产国际一直对中共进行指导,规划中共的革命走向。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始终指导着中共的基层组织发展。在其指引下,中共开始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共四大明确规定,“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其附近,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1]并强调,各地要大力发展党的支部,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学界对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及其成败得失有着较多的研究,但对共产国际与中共的组织发展之研究着力不多。①鉴于此,本文试图按历史发展的脉络厘清共产国际对中共基层组织发展的指导过程,以期从源流上剖析中共早期基层组织发展流变的重要因素,并客观上评价共产国际对中共基层组织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在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共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复杂性、多元性,以及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关系的微妙性。

一、共产国际与中共组织发展路径的初步确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时,还是一个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小团体,党员人数很少,才50多名党员。[2]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共创立后对新党员吸收坚持较为严格的原则,导致组织发展缓慢,其思想与群众、时代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共产国际对此予以了客观的评析。1922年5月,共产国际认为此时的中国共产党组织还是保持着共产主义小组的一些本质特点,即“1.脱离群众;2.试图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组织范围之内;3.推崇小组个别成员在小组全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个人威望;4.积极活动能力较差”,批评共产党“满足于像在温室里那样栽培共产主义”。[3]

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中共正式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此后,共产国际开始指导中共的革命工作。1922年8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致信中共中央,专门就中共的组织工作作出指示。他正面评价了前期中共组织工作,提出:“总的说来,你们的工作方针是正确的……你们的组织已开始走出马克思主义小组状态,并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而站立起来。”与此同时,他强调中共最为重要的组织任务,就是在工人群众中扩大党组织,积极吸收工人入党,并且加强对工人的革命教育等。[4]

共产国际的指示给中共的组织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更加重视工人运动,开展工人教育,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和革命意识,并积极吸收革命分子入党。到1923年中共三大时,党员人数达到420人,其中工人164人,占总人数的39%,极大地改变了之前知识分子占绝对主导的组织结构。[5]

中共三大上,共产国际对中共的组织发展进行了规划。1923年5月23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给其出席中共三大代表的指示草案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仍然是积聚力量,组织和教育工人群众,建立和恢复工会并把它们集中起来,以便扩大革命运动的基地和建立群众性的共产党。”[6]次日,布哈林在指示草案的修正案中,再次强调:“巩固共产党,使其成为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工会中聚集工人阶级的力量,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首要任务。”[7]

中共三大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意见。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在“党员”部分规定了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候补期,明显向工人等劳动者倾斜,候补期比知识分子等非劳动者少一半,只要三个月。[8]这就为工人快速入党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在上海等工业城市,由于共产党的革命动员,工人对共产党的认识有所提高,入党的主动性增加。[9]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开展合作。在这种环境下,中共的组织发展问题也变得更为复杂。为此,共产国际对中共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1924年2月25日,共产国际做出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定,在组织方面,提出“在今后3个月内要开展一次扩大党员数量的运动,主要吸收25岁以上工人出身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10]。受共产国际的激励,中共对工人入党抱着积极的态度。1924年5月,中共通过《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提出了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接受了共产国际大力吸收工人尤其是大龄工人团员意见。[11]

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相关决议基本延续了共产国际的上述指示精神。如《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提出,“对于各种产业工人尤其要力求其完全组织在我们共产党指导之下,成为纯阶级性的独立组织;并且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的组织,力求深入群众”[12]。《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比以往更为强调组织发展的重要性,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引导工业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革命的小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以至于乡村经济中有政治觉悟的农民参加革命,实为吾党目前之最重要的责任”。[13]

简言之,建党后至五卅运动前,中共基本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开展组织发展工作,即重视中共组织的壮大,并偏重从工人阶级中吸收党员,这样的思路也基本确立了中共的组织发展路径。从实践来看,这一时期受制于各种因素,中共党员人数不多,且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工人的入党并不突出,组织发展相对缓慢。然而,值得肯定的是,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共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思想认识,并为工人等劳动者的快速入党提供了制度的支持。

二、中共基层组织的蓬勃发展与共产国际的指导

以五卅运动为标志,国民革命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与之对应,中共的基层组织发展也进入新的时期。受此激励,共产国际对中共的组织发展比较乐观,并开始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的基层组织发展更为迅速,为党的组织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卅运动不久,共产国际已经认识到中共建立基层组织的重要性。1925年6月25日,联共(布)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中国问题,提出“再次提醒有必要全面地有组织地巩固和建立基层组织和据点”[14]。同年7月6日,共产国际致信中共中央,全面指示了中共的组织工作,对基层组织发展予以明确定位。信中强调,中共应该把巩固和扩大党的队伍作为最重要的组织工作,力争成为群众性的政党,尤其应加强对农民等其他阶层的关注。尤为重要的是,共产国际第一次比较具体地强调了基层组织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应该密切注意支部工作,首先是工业企业中的支部工作以及农会中的党团工作。中央应该通过党员顽强而巧妙的工作,力争在中央的领导下使企业和农村地区的党组织真正成为实际上的领导核心。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由于存在大量小型的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人,街道支部(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四月全会的国际组织会议制定的党的组织结构条例)应该起较大的作用。”[15]此指示信为中共大力扩大基层组织提供了政策依据。对工厂支部的强调,实际是对工人入党重视的另一层面反映。此外,与开始重视农民等其他阶层入党一致,农村支部、街道支部等也纳入到共产国际的视野。

在共产国际要求快速扩党的指示下,中共调整策略,制定更为激进的组织发展措施。1925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介绍新党员之变通办法,各团体中党团的组织与任务》的通告,要求各地采取降低入党介绍人条件、缩短候补期等变通方法,满足“本党极须发展之要求”。[16]1926年1月29日,中央组织部发出《加强支部工作与组织统计工作等》通告,第一次明确规划了支部工作。通告指出:“支部为本校基本组织,编制上当极其精细严密,务期每个支部内都能分配得有指导训练的人材。”并强调地委对支部一切工作和发展状况,当严密的监示;每个支部应有自己的工作计划。[17]中共对支部工作的定位与共产国际关于支部工作的指示精神是一致的。

1926年7月,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组织问题议决案》,对共產国际的指示进一步具体化。中共肯定了组织发展的成绩,尤其是基层组织发展的成果,指出:“因为开始注重支部工作的结果,已使本党有了较好的社会成分,吸收了进步的分子,深入在无产阶级群众里,于秘密工作形式下种下了初步的基础。”同时,议决案认为,为了克服支部工作缺点,须建立真正的支部。[18]中共的这些认识一方面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上,一方面也是由于共产国际对基层组织工作的强调。对于中共的上述决议,尤其是基层组织工作的决策,共产国际予以了肯定。1926年7月18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提出:中央全会通过的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逐字逐句的译文我们还没有收到)具有这样的意义,它向党提出了由于近一年来党的发展而产生的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即必须加强和发展党的基层支部的独立性,基层支部应当成为党的真正基础,同时要加强纪律性和党的集中领导。[19]

北伐有序推进后,1926年9月1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使团在《关于对广州政治关系和党派关系调查结果的报告》中肯定了革命中心地——广东的党组织工作,认为党员人数和支部数量都是较多的。不过,他们也批评广东党组,“党组织的结构还没有定形,带有明显的过渡痕迹:各支部还没有集中统—的、有组织的领导,党员是明显按职业特征划分的,而且他们几乎互不相识”[20]。很明显,共产国际不满意中共支部的组织结构,认为它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尚未发挥支部的组织作用。这实际上对支部组织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受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中共不断反省自己在基层组织发展中的缺点,力求改正。1926年12月5日,中央局在报告中批评“支部不起作用,一切工作尚多是由上级机关命令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活动”等。鉴于这些缺点,中共提出:“当使支部工作起来。对于党内的教育工作,更应严重用力。”并再次强调“党员数量上的增加,目前我们更应努力”,响应陈独秀的建议,在“五大”之前党员人数达到四万人以上。[21]从中看出,中共与共产国际一样认为支部工作有很大的不足,并且也尽力接受共产国际的意见,对支部工作予以整顿,力求支部工作真正建立,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党员教育继续推进。

1927年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做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任务》的决议,是一份关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的、具有纲领性质的文件,全面论及了基层组织发展路径和方法。此决议强调“党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吸引每个党员投入到贯彻执行行动纲领的工作中,而且这项工作基本上应通过支部进行”。与此同时,为了使支部真正成为党的基本组织、党在群众中的政治核心,共产国际认为,中共应该不断巩固和改进支部,其方式是改变中共在支部工作中的不足,使支部更为无产阶级化,拥有正确的组织结构。它还提出了使支部成为党的基本组织的工作方法。共产国际认为:党内工作的这一转折应考虑到使支部首先是工厂支部,真正成为党的基础。这就是说,支部,首先是工厂支部,应被吸收参加对党的一切重大任务的讨论,整个党的机关的建设应考虑到与支部保持良好联系的需要,考虑到全面为支部提供服务的任务,即向支部通报情况,吸收支部直接参加对党的重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工厂支部所关心的问题应在党的机关工作中得到反映,因为党的机关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工厂支部和在企业工作的一些同志正确提出和解决吸收和组织广大工人群众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问题。党的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决不意味着削弱中央的作用。[22]也就是说,要使支部成为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支部必须参加党的一切重大任务的讨论,党的机关与支部之间有着非常良好的沟通,并秉持为支部服务的理念工作,发挥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

共产国际对中共基层组织发展的全面规划和指示,使北伐后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发展更为迅速,基层组织建设也更为规范和制度化。如1927年2月,陈延年在关于广东情况的报告中提到,虽然支部的组织状况存在不足,但支部数量和党员发展很快,“在一九二五年六月香港罢工之前,已有四百名党员,去年三月二十日,已有五千名党员,现在已有八千名党员”;并且开展党员教育,办理了许多短期的党校课程等。[23]在党员人数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从1925年1月的994人,到1925年9月的3164人,1926年2月党员人数已达到8000人,仅仅5个月后的7月,激增到18526人。1927年4月,陈独秀在中共五大的报告中指出,党员人数已达到57967人。[24]

如上述,五卅运动后共产国际对中共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视与它对组织发展的认识是一致的。对中共的基层组织工作,共产国际一方面积极肯定其成绩,另一方面也指出不足,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对基层组织发展日益重视,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和措施,确立支部工作的地位和责任,使得基层组织发展更为迅速,基层组织工作更为规范化。

三、大革命后期基层组织发展的受挫与共产国际的导向

国民革命后期,国共两党的分歧日益明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国共之间的裂痕尤为显著。共产国际在此巨变之际,没有做出正確的指示,导致中共的革命决策偏离正确的轨道。受此直接影响,中共的组织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基层组织发展同样如此。

在这一时期,共产国际把中共的基层组织发展纳入到北伐向前推进过程中必须跟进的一部分。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召开。在组织建设方面,中共基本落实了共产国际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指示,尤其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五大”通过的《职工运动议决案》《组织问题议决案》,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决修改的党章等对共产国际的意见予以了落实,诸如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进行党组织系统的重新建构,并对基层组织的设置做出具体规定,以及加强监察机制等。

在《组织问题议决案》中,中共明确表示“第五次大会认定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组织问题之指示是完全正确的,特训令新的中央须将党的一切组织工作,建立在共产国际此种指示之上”。议决案还提出了基层组织发展的几点意见:(一)努力扩大党的数量,同时党应该尽可能迅速实行党的教育,训练新党员。(二)中央应该尽力使党的基础建立在产业支部上面,并使所有大工厂铁路码头等都有我们的以支部为基础的组织,积极在广大工人群众中做政治工作。(三)中央应该强毅地实行集体的指导,从中央省委以至支部。[25]

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中,中共专门设立一章讲党的建设、党的支部,足以证明了对基层组织发展的重视,也是对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制度性落实。在修改的党章中,中共指出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支部是党与群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明确了支部的任务:(一)积极在各该工厂等之内活动,领导该处群众之日常斗争,扩大党的影响;(二)实行党的口号与决议于群众中;(三)吸收新的党员;(四)服从地方党部从事组织与宣传的工作;(五)积极参加地方政治经济的斗争;(六)尽可能讨论党的重要问题。[26]同时,中共也第一次明确了支部的组织结构,如设立支部干事会;在党员多的地方,支部可分小组。

应该说,中共五大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在党的制度建设包括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比前期有大的进步。[27]

5月12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在“五大”作报告,指出:“代表大会对党的今后发展会起什么作用,现在还很难说。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现在全党须要做大量的工作,在党的上层出现的低落情绪并没有波及到全党。党在第五次代表大会之前获得大规模的发展就清楚证明了这一点。上一次代表大会只代表5000个党员,而第五次代表大会已经代表57000个党员了。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党内存在的消极因素并没有影响到全党。”[28]中共五大时的党员数量极大地鼓舞了共产国际,它认为中共的组织仍然能向前发展。

但是,革命的发展并没有如中共五大所设想的一样,中共与武汉国民党的分歧越来越明显。而且中共中央也忙于处理与武汉国民党的分歧,无暇顾及党的基层组织工作。

中共五大不久,5月13日的联共(布)会议讨论中国问题时,也是急于要中国共产党组建革命队伍,开展土地革命。[29]到了6月27日,七一五分共前夕,联共(布)仍然幻想,通过拉拢武汉政府,给予物质援助,并以武汉政府为依靠推动土地革命等政策,以维持国共合作的局面。[30]也就是说,在此革命危机之际,联共(布)、共产国际并没有考虑到中国革命的实际,一味退让,导致国共之间的分裂之势不可遏制。在此情况下,党的基层组织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七一五分共之后,宁汉两方都对中共进行镇压,逮捕、杀害共产党员,导致中共的基层组织受到严重打击,党员和支部人数急剧减少,许多支部失去了政治核心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共自加入共产国际之后,一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决策也基本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意见。共产国际规划了中共的组织发展路径,强调了党组织发展的无产阶级原则,发展党组织,并注意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五卅运动后,中共的组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共产国际真正认识到基层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并通过一系列决议、指示,对中共的基层组织工作予以规划,如确立支部的责任、支部的组织结构、支部的建设等。这些指示对中共的基层组织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思想支持,促进了这一时期基层组织的飞速发展和基层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但是,共产国际在大革命后期对中国革命政策指导的失误,导致国共最终分裂,中共遭到重创。党的组织发展也严重受挫,基层组织发展同样如此。总体言之,共产国际对中共基层组织发展的指导,与它对中国革命的判断是分不开的,也与它对中共的革命指示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5][12][13][1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83—384.167—168.346.379—380.450—451.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67.

[3][4][6][7][10][14][1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第一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86—88.117—119.251.254—255.490.636—637.740—741.

[8][11][17]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21.38—40.75—76.

[9]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党史资料:第十辑[J].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4:185—188.

[18][2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79—182.515—517.

[19][20][2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53.468—471.430—431.

[22][29][3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76—82.252—253.364—365.

[23]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种本(二)(1927—1928年)[G].1982內部版:17—19.

[24]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一卷.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39.

[25][2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7—89.142—150.

[27]张秋实.中共五大召开前后共产国际与中共组织建设状况之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4).

注释

①学界对共产国际与大革命的关系研究非常丰富,如李颖的《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共五大、六大关系的比较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2期)、王德京的《北伐期间共产国际的指导方针和大革命的失败》(《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1期)等。只有少量的论文关注了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关系,如张秋实《中共五大召开前后共产国际与中共组织建设状况之考察》(《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4期)等。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基层组织发展及其历史经验研究(1921—1927)”(项目号17BDJ0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史学博士

■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共产国际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发挥好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履职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党的基层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