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府宴”与张学铭
2020-03-20□
□
天津有个著名的鲁菜饭庄登瀛楼,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一席“帅府宴”,每席八冷八热十六道菜,餐后点心、水果,开价1000元。这在当年绝对属于高水平消费,一般工薪族望而生畏。“帅府宴”推出后接待的第一桌顾客,是一位个体户请客,7个人吃了580元,人均83元,相当于每人一次吃掉了当时科级干部的月工资!一时引起许多人的注目。
“帅府宴”顾名思义出自帅府,这里指哪家帅府呢?指当年东北军大帅张作霖。那么,天津的鲁菜饭庄登瀛楼怎么经营起东北的“帅府宴”呢?因为张作霖的二公子、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和曾任天津市饮食业同业公会主委的王钦宾。
张学铭是位美食家,从小在沈阳帅府吃遍了山珍海味,成年后从东北到平津,从香港到欧洲,吃了一辈子。他不仅会吃,而且会做,嘴还特别“刁”,品尝中外大餐,味觉特别灵验。他的朋友间曾传说这样两个故事:一次,张学铭在登瀛楼吃醋椒鱼,一口入嘴就感觉味道不对,便把经理叫来问道:“这是活鲤鱼吗?”经理说,是。他说,不是,准是个“漂儿”。“漂儿”是饭庄厨房里的行话,即指鱼在水里已经漂起来,肚子朝上,快要死了。经理追问厨房,果然是个“漂儿”。于是急忙认错,表示奉送。张学铭说,下不为例,价钱照付。又一次,他在大成西餐馆吃炸牛排,发现咬劲不对,说一定是冻牛肉。经理向厨房查问,也认了错。
不要说国内外,单说在天津,张学铭吃遍了大小有特色的饭馆。谈起天津著名的小吃,他都如数家珍——恩华园的砂锅牛肉焖饼、天一坊的扒野鸭、文华斋的坛子肉、恩玉德的烫面饺、东门脸的羊肉包……
张学铭会做菜,得益于他的一位朋友周大文。周大文何许人?当年大帅张作霖的电务主任,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遇难时,周大文就在同一列车上,侥幸逃过一劫。他还是少帅张学良的结义兄弟。1930年东北军入关,张学良出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兼军委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1931年周大文做了北平市长,张学铭做了天津市长,但都干了一年多,就随着张学良下野辞职了。
周大文年轻时就有两大爱好,一是京剧,二是美食,且烹饪技术了得。帅府宴席的菜谱,有的就是他设计的。1933年,周大文辞任市长之后,在北平开设了中西餐馆各一家,招揽了不少名家光顾。由于周大文的菜做得好,张学良常携赵四小姐去吃饭,有时干脆就在周家请客,由周大文亲自上灶掌勺,请客人品尝他的拿手菜。
20世纪50年代,周大文在北京前门外煤市街一家私人小饭馆“新馨食堂”做了掌勺厨师。这家饭馆的老板是东北军旧部,股东则大多是东北军军官的姨太太,了解内幕的人常去这家饭馆吃周大文拿手的干烧鱼,味道堪称一绝。张学铭从周大文那里也学了不少“手艺”。(顺带说到,周大文还是颇有点功底的京剧票友。他的女儿就是京剧名家刘长瑜。)
交代了张学铭的能吃会做,话题回到“帅府宴”。
20世纪80年代,张学铭与王钦宾都是天津市政协常委,王钦宾曾任天津天和玉饭庄经理,是山东菜系的行家里手。张学铭每次遇到王钦宾,自然会谈吃。1982年的一天,张学铭说起,每逢年节,帅府宴请亲朋好友时,常常由他审定菜单,提出配菜要求,有时还亲自下厨房做几道菜,为宴会添彩。王钦宾灵机一动,请他开列一桌府宴的菜单,说回去请登瀛楼饭庄研究,如法炮制,以“帅府宴”的招牌接待食客,一定大受欢迎。张学铭欣然应命,当场拿了稿纸开列了一张菜单,还特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八冷盘(中间大白切鸡);清汤哈士蟆油(扣碗上)、黄扒大翅(豆芽菜底)、红烧海参、烩三泥(鸡、肝、菠菜)、两做大虾、奶汤口蘑扒白菜(或鲍鱼莴笋)、鸡腿元鱼、砂锅冬菇黄酒蒸湖鸭;点心(二甜二咸)、水果。凉盘免用肠子等和洋火腿,因洋货破风味。张学铭 1982-12-19”
王钦宾拿到菜单,又找到曾在张家当过厨师、年过八旬的丁洪俊老人,请教了帅府菜的品种、特点、制作工艺等,经登瀛楼曾获全国烹饪大赛金奖的厨师孙元明等研究、试制后,加上核桃酪、香蕉锅炸、三鲜烧麦、炸春卷等,于1984年正式挂出“帅府宴”菜谱,迎接中外来津的游客
帅府菜以北方菜系为主,兼有南菜风味,在烹制方法上适于东北人的饮食习惯。其特点有三:一是突出原汁原味,一般不用三合汤(指牛肉、鸡肉、猪排汤)。因为三合汤虽好,但往往“压住”主菜本味;二是讲求精细。做帅府菜的厨师必须有高超技术,如鸭丝烹掐菜,食材虽不高贵但非常讲究火候,火大了掐菜塌秧,口感不脆,欠火候会有豆腥味,不好吃;三是讲究味道厚重。如砂锅冬菇黄酒蒸湖鸭,就颇具其家菜特点。湖鸭不如填鸭肥嫩,但味道浓郁,投料、制作精细独特,上桌后打开毛头纸,清香鸭味、浓郁酒味先后而出,别有一番风味。
张学铭的菜单是按照当时1000元的标准开列的。顾客如果不吃整席,可以单点零买。“帅府宴”开设一个月,营业额超过15000元,接待顾客300人。考虑到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登瀛楼饭庄对“帅府宴”整席做了调整,分700、500、200元左右三档,颇受中外食客欢迎。“帅府宴”的来龙去脉也留下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