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模型构建及演进策略

2020-03-20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产业化策略教育

于 丽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吉林 长春130013)

一、引言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际间高职高专教育改革都朝向政府放松管制、将市场机能引入教育运行中,由竞争与价格机制引导高职高专教育机构回应市场的需求,以增强弹性、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建立评定制度,一方面为高职高专教育消费者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对高职高专教育提供者形成在品质与绩效责任上的压力(裴祥喜等,2015)。促使教育与市场结合的主要理论是来自经济学对教育投资的分析。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认为:19世纪后半叶以来,政府所建立的公共教育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垄断行为。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无论从经济面、社会面,或是从教育本身看都是失败的,公共教育制度导致学校经营效率低下,形成资源浪费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出路是让高职高专院校进入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来调配教育制度。

教育面向市场化改革的另一积极鼓动者是著名经济学家海耶克(Friedrich A.Hayek)。他认为,市场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应将市场的竞争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同时他也认为,政府绝不可以为所有有能力接受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提供资助(苏丽锋,2017)。多少人需接受高职高专教育完全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规模不应受非经济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完全应由教育投资的报酬率来决定。

新自由主义对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倡议避免国家或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的正常及有效运作。对于新自由主义者而言,世界是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supermarket),市场内所讲求的是消费者理念,落实消费者的选择权(consumer choice)是确保民主的先决条件。教育俨如其他商品,可以在市场条件下进行买卖,市民或服务使用者变成购买者或消费者。新自由主义者深信,市场力量与机制可以成为教育发展理性化和反应经济价值的原动力。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和盖瑞‧贝克确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强化了关于人的生产能力分析新思维。其中的核心观点是提高人口品质,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Wende,2011)。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低技术程度的人力。同时,教育投资也应以市场供需关系为依据。

传统高职高专教育的任务为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Yang,2012)。近几十年,世界上一些著名专业性大学,则尝试将高职高专教育推向产业经营的方向,除坚守传统的大学理想和办学目的,也增加对研发和教育衍生经济效果的重视,充分利用大学所具有的知识创新优势,拓展大学的社会作用。除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大学也通过整合各种想法、问题、解决方法和因此产生的协同作用(synergy),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氛围,对产业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有直接和间接贡献。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开辟工业园,使自己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园的发展双向互动,把一个昔日水果园区变成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开发区,这就是著名的硅谷科学工业园(Silicon Valley)。硅谷不仅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中心之一,还因其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巨大需要,而为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另外,很多专业性高专院校建立起了与工厂、企业之间进行协作和科技成果转让的中心,不仅使知识转化为科技,更将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马建富等,2017)。

因此,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实践表明,它们成功探索的教育产业化之路,皆是利用本校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实践性教学能力,使其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中心,透过产学合作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地区经济增加服务。目前在学术界有这样一种声音,即专业性较强的高职高专教育如何实现产业化,其产业化演进策略是什么?据此,本研究在“高职高专教育究竟如何实现产业化?”这一问题的引导下,构建了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的模型,并对这一模型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演进的策略。

二、文献回顾与产业化模型构建

1.教育功能转型分析

目前,在经济改革背景下,商品经济与竞争机制的新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高职高专教育走向产业经营模式。在短短二十多年间,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经历了极为重大的转变。从1990 年代左右开始,在中国学界及政府层面都产生了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就是如何通过教育经济学等新观念,使人们意识到教育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私人性,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职高专教育,可视为个人的自我投资。对于国家而言,教育不仅是一种公益事业,也是具有高经济报酬率的产业(郭达,20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及全球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下,世界发达国家的高职高专教育均采用了产业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研发和教育衍生经济效果的重视,拓展并放大高职高专的社会作用,使它们对国家的经济成长、工业发展和提高所在地区声望有了具体贡献。而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必须转换功能,从为政治服务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接班人,转向为国家经济服务,培育就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鲁韦昌,2017)。因此,在学界有如下探讨,中国在经济转型后,高职高专教育经营的相关转变,朝向产业化发展,是否为必然趋势?它的发展与西方先进国家是否相同?或有其他特殊性?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经营形式转变,是否造成高等教育功能的转变,其间所造成的疑虑,将如何获得解决?高职高专教育在实施产业化的过程中应该依托什么样的逻辑?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大的改革就是市场经济概念的重新诠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1992 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教育列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自此,对教育产业化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就一直是教育理论界的热门焦点。从经济学角度看,教育活动作为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王武林,2014)。基于此,教育是一种产业,它属于第三产业或服务业。但同时,高职高专教育也有其特殊性。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具有特殊公共性的专门用于开发知识的、有排他性的社会资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是一国重要的战略型资源,也是全人类以及各民族国家文化、历史、智慧与技能得以系统承继并且不断发展,从而使人类文明与民族文化能永续发展与创新的泉源。目前中国正面对高职高专教育功能的转变,并且受到经济制度的变迁、新自由主义的思潮及全球化的影响,高职高专教育的经济功能逐渐深化。

2.教育产业化的内涵

产业(industry)是指生产某一项产品的所有厂商(或称生产者)的集合。即一群特定运作模式下的事业体的结合,该群事业体以特定机制协力合作、创造及分享利润,并以满足末端消费者为最终目的。而产业化(industrialization)即是结合众多商品、服务、企业与营运模式等,满足末端使用特定需求的一种过程(张耘等,2014)。这一过程包括产品开发或生产的社会化、系列化、程序化、定型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体制,也包括在某种程度上引入的竞争淘汰机制、供给与需求机制、投入与产出机制等,同时还注重个体与总体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产业则涵盖教育市场,在教育产业引进市场机制并进行资源配置,这是产业化实践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促进高职高专教育产业的生产性和运行机制。教育产业化是指教育朝向产业经营方式发展,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产业。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是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Yang,2012),其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将高职高专院校视为企业来经营,二是通过学校教育培育企业、社会所需的专业性人才。本研究所指称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即是经由这两种方式,使高职高专教育经营形式走上产业化道路。

3.关于教育产业性质的争论

有关中国学界对教育产业诸多的争议中,关于基本概念的认定具有很大的争论。首先,对产业的概念,有些学者采用狭义的产业概念,认为只要是产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就必须有资本投入者,有产品或提供服务劳动的劳动者,同时强调获取利润(王泽华,2013)。而有些学者则从广义的产业概念,即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教育依照一般统计标准也被归为产业。其次,对于教育产业持有的态度,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持肯定态度,认为教育是产业,教育产业化有助于教育发展,可称其为教育产业论。另一种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不应该提教育产业,这样会损害教育的发展,这被称为教育非产业论。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这个议题最主要的争议之一,即高职高专教育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或高职高专教育是否可称为产业。

(1)教育不具有产业的性质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孟明义(2000)在“高职高专教育不能产业化”中提到,教育不是产业,不能商品化。其主要理由是,其一,对教育的投入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中得不到利润,因而不是资本。其二,教育不生产作为商品出售的产品,它提供的不是一般意义上作为商品出卖的“服务劳动”。其三,教师不是资本所有者雇用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人或服务劳动出卖者,而是从事社会公共事业(教育)的工作者。

(2)教育具有产业的性质

上海师范大学杨德广(2015)认为,教育是生产知识、生产高科技、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尤其是非义务教育的高职高专教育阶段,可列为产业,并建立教育市场依照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来组织供给,形成教育产业和教育市场,满足人民需求。

(3)教育是产业,并且是特殊产业

华中理工大学张建华、许宏(1999)则认为教育具有产业性质,但不全为产业,是一特殊性的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为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第三产业,但其特殊性是教育产业具有准公共财产的性质,同时教育部门办学不以盈利为目的。

4.教育产业经营机制与特点

一般而言,产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投入、产出及经济效益,目的在于产出大于投入。高职高专教育产业除具有一般产业的部分经营机制,也有其特有的产业经营特点。在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其经营机制也应该满足一般产业化的经营机制。

(1)市场导向机制

根据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办学,包括招生规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都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来决定,并且随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动(杨德广,2015)。当然,市场和社会需求不能忽视目前状况,还需要像现代化企业那样在经营中预测未来需求,要有推陈出新的产品,教育有周期性,更要有预测性。有些人才的需求在市场上反应不出来,这就需要政府调整,或作为另一类的教育产品。高职高专教育作为产业,与市场有着密切联系,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若将高职高专院校视为人才工厂和科技知识工厂,则所生产出的产品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为此,要经常调查和预测社会需求和科学文化发展动态,按照社会需求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更新学科专业设置,设计产品的规格和标准,造就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创造科技知识新品。

(2)等价交换机制

教育产品的消费对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都有益,应当实施教育成本分担政策。整体而言,国家和社会受益最大,教育投入的主要管道应该是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投入,一方面可以直接投资或赞助,另一方面也表现为纳税。家庭和个人承担的成本,应根据教育产品消费的报酬率,在能力负担的范围内选择。高职高专教育的投入要素要透过市场取得,要不断拓展教育投资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高职高专教育都不是义务教育,它的经费是由社会各方承担的。除国家投资外,还需要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企业资金以及私人资金的支持。高职高专院校要用有市场需求的高品质、有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服务来吸引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投入。

(3)最大效益机制

公共产品生产的最大弊端,就是经济学上所称的“搭便车者”过多,不讲效益,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苏丽锋,2017)。教育产业企图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职高专教育的运行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也要依循投入产出规律。高职高专教育既然是产业,一方面要投入,包括人、财、物等的教育资源,一方面要有产出,包括人才、研究成果转让等教育产品。投入和产出是一种相对应关系。投入是为了产出,投入力度越大,产出越多、品质越好。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投资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若从受益层面划分,可分为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当社会上受教育的人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也越多,这还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改善社会文化氛围。对个人而言,也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社会声望、文化修养等(张建华和许宏,1999)。据世界银行教育与培训部经济学家Psacha的研究结果,教育的收益率是很高的,特别是在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通常要高于全社会收益率。目前发达国家高职高专教育投资的年收益率已达20%,远高于长期储蓄或其他投资的收益率。

(4)竞争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必然会有竞争,竞争是促进高等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这种竞争包括:人才市场的竞争,所培养的人才是否为社会所接受和欢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素市场的竞争,即学校能否从劳务市场招聘到所需要的教师,能否以较低成本从资金市场筹集到所需资金,能否从技术市场得到所需的新技术成果,并设法转让自己的技术发明而获利(王泽华,2013)。教育产权市场的存在,迫使高职高专院校增强联合意识,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本领,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竞争,应在平等的环境中进行,政府既要鼓励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合理竞争,同时也需约束高职高专院校间的不正当竞争。

5.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模型构建

探究产业化模型构建方法的问题,一般有所谓的指数方法论(methodology)、途径论(Approach)、研究逻辑(logics)等多个层次。指数方法论所涉及的是基本指标和原则,包括哲学、形而上的知识论等等,是方法的根本性层次(Easton,1965)。研究途径论则介于方法论与研究逻辑之间,指出研究的原则方向,是原则或原理的层次。研究逻辑则是指出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展现影响的具体程序或步骤,是规范的层次。本研究采用的系统研究法,是当前普遍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即把对象作为系统进行研究。其系统模式是用来分析各项要素的影响及结果,并剖析不同要素之间的逻辑演变。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面的要素来分析。图1是本研究所构建的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模型。

图1 产业化系统“输入→转换→输出”模型

图1 中的过程采用了Easton(1965)的系统理论架构,它是一种输入→转换→输出→反馈→输入的循环。其中环境的力量会影响系统的运作,可视为输入端,该环境是指任何的状况与情境,定义为产业化系统内部的外围界限,产业化系统是指内部相关的企业组织经由过程的运作实现价值分配。而产业化系统的输出,则是系统权威性价值分配,这些分配建构各项政策。系统理论中描述的各项政策就是产业化系统模式中的输出端,其表达的系统概念是指社会中同样的组织通过活动运作,传达对权威决定的要求,这一决定需要整体社会的支持,而该概念也显现出系统所牵涉的各项因素是互相关联的,系统须能对外围界限的环境力量有所回应,此举是要让自己继续进行下去,也即系统在面对真实或感觉到的环境状况能产生的反应,进而影响各项政策,此为系统研究法的内涵。

本研究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的过程视为一个完整体系,通过“输入→系统→输出→反馈→再输入”的动态过程,使高职高专教育主管机构及高职高专院校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迁,必须做出政策调整与反应,形成政策与环境互动的研究架构。

在输入项(Inputs)部分,其主要是指影响形成高职高专教育产业经营的各项因素,包括内、外环境因素。内环境为我国内部因素,主要的动力包括解决教育财政问题、刺激国家经济成长、提高高教经营效率等因素;外环境为国际因素,包括新思潮、新科技、全球化等影响因素。

系统理论将来自环境的输入项转成输出项的过程称为转换过程,当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经营方式受到国内、外的环境因素影响时,便成为输入项。进入系统后,引起政府及教育单位对教育产业化相关理论的研究,并通过相关政策及法律面形成特定的规定。

在经过转换过程后,可以观察到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的实际发展。在形成产业经营方向上,可区分为将高等院校视为企业来经营,这部分的例子以校办后勤、教育集团、校办产业等可窥一斑;另一方面也针对学校培育企业所需人才的角度,说明高等教育如何通过专业学院、专业课程的设置,达到目标。

最后在反馈(Feedback)部分,显示高职高专教育在产业经营形态下所引起环境的反应,及可能形成的新的需要,进而影响到高职高专教育产业经营方式的新的调整方向。

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整合了高职高专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产业化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模型图

三、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演进策略分析

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激烈且不确定性日增,从传统的商业策略中正确选择相对应策略的困难提升且错误的策略选择必须付出的代价也越高(Altbach,2014)。任何产业的演进策略均需要了解产业变化趋势、整合环境与产业的互动来进行策略的演进。

产业化演进策略分析是一种尝试取得最好成果的分析工具、思考框架及企业经营的罗盘方针。任何产业的演进策略均离不开产业内部质的发展变化。要有效地指出演进策略之间的优劣水平是一项巨大的工程。Martin 等(2015)提出了策略调色板(Strategy Palette)以指导某一个产业的演进变化趋势。策略调色板以行业自身所处的商业环境为准则,并基于商业环境的“不可预测性(Adaptive)”、“可塑性(Shaping)”与“环境严肃性(Harshness)”三个维度来剖析产业演进策略:

*不可预测性——是否有办法预测环境未来的变化?

*可塑性——是否能够独立或以合作的方式重新塑造环境?

*环境严苛性——是否能在这个(变动的)环境中生存?

此文的重点在于行业内组织如何根据环境变化,活化其策略调色板并将其应用于正确的策略选择。

图3的策略调色板以环境的不可预期性(组织是否能预测商业环境未来的发展与变化)与可塑性(组织是否能独立或者以合作的方式重塑商业环境)作为主要的两个维度进行演进策略分析。在环境不可预期性与可塑性都低的情况下,经典型的策略是最佳的选项,而经典型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组织所处的环境不可预期性与可塑性其中一项或两项提高了,便使得着重分析、规划与精准执行的经典型策略的应用性降低了,进而衍生出不同的策略类型,如塑造型、适应型以及愿景型。

图3 策略调色盘

任何产业均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也在逐渐进行中(苏丽锋,2017)。图4 展现了教育产业演进过程以及不同情境下(不可预测与可塑性的交互)的演进策略。在教育产业化初期,经典型的策略开始快速增加,此时的价值链与经验曲线将伴随产业的发展。随着环境严苛性的提高,适应型策略将会成为主导性策略,这一阶段环境的不可预测性较高,而可塑性较低,产业需要重塑其发展策略。随着新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产业内的组织开始实施蓝海战略等有效的发展战略,产业演进将突破可塑性阶段,进入愿景型和塑造型的演进阶段。

图4 演进策略曲线(不可预测与可塑性的演进)

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发生在环境变化的时间点上,由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作比喻,环境可能是“天”而产业是“物”,产业演变与产业环境的变化基本上是无法脱离的关系(Moore,2009),而策略为此前两者进行演化的产物。那么探其究竟,对于驱动环境改变的要素(如创新的信息科技)及自身产业的解构(非营利性的组织),或许是选择演进策略重要的考量要素。

为应对产业所处的不可预期性与可塑性的环境所形成的策略类型,本研究从产业环境的判断标准、策略类型的核心理念、产业的环境特征、策略的执行方法以及竞争优势的转变等方面剖析了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的演进策略,如表1所示。此表为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与策略,有助于高职高专产业的良性发展。

表1 策略类型与竞争优势比较表

四、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的相关建议

21 世纪初高校的资源整合行为,开启了高校并购的序幕。此后的诸多院校(本科、专科等)也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以新的模式开启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针对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关于教育产业化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抛砖引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教育产业化研究。

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是从其他产业的产业化形式移植而来的(王武林,2014)。其基本内涵是,将产业领域中分散的实体,以“集团”形式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自身庞大的经营运行机制,并以规模优势实现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和利润最大化。教育产业是包含多种功能、多个环节的复杂组织,是不同的教育组织形成演进的高级阶段。由于教育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有着大量的供给基础,形成产业化教育集团,有利于加快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规模经济的实现。

1.市场与创新机制相结合的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相较于传统高职高专,第一,需要接受教育市场的评鉴,除了政府部门的验收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得到社会和家长认可。任何高职高专院校的产业化发展、高职高专产业化的前进均离不开市场这一基础,也需要市场的检验,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市场评价是高职高专产业化能否成功以及成功程度的“测试剂”(Martin 等,2015;Ah 等,2019)。而在市场上,评鉴教育产业化的效用的核心角色就是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度。教育产业的核心产品是“受教育的人”,他们的价值需要社会来综合评定,需要学生家长根据学生毕业后的表现来权衡高职高专教育的价值。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发展均离不开上述各方的监督与指导(Albert,2016)。第二,把握市场的供求规律,选择最佳时机创办各类热门专业,培育高超技能。市场供需规律是任何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王瑶,2019),市场需求决定了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任何产业的发展均需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规律,根据市场需求完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才是高职高专产业化过程中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第三,不断开拓创新,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新的课程内容等,使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上一个新台阶。课程设置也是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的一个方面,在产业化过程中,高职高专应该采用新型的授课技术,如网络或者慕课等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产业化成果产出的价值(Adriana等,2018)。

2.竞争与合作机制相结合的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个方面的竞争,有生源的竞争、经费的竞争、品质的竞争等等。因此在教育产业化过程中,特别需要在竞争中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且凸显及发展自己的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控制教育品质和打造教育品牌争取消费者;同时,又在发展中与其他行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在合作中扩大教育产业化的影响力等。竞争环境是任何产业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宋剑奇和刘博林,2016)。环境的特殊性需要高职高专院校采取谨慎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如何借鉴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孙倩倩,2016)。如何变劣势为有优势,如何借鉴他人的长处,以此突破成本瓶颈,彰显自身的教育品牌,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路径。

3.规模与成本战略相结合的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发挥产业化所带来的潜在的规模优势。规模经济的作用就在于将成本降下来,提高运营效率。而高职高专产业化教育实现的核心手段之一就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加强产出(Bovill 等,2019;Foss 等,2019)。因此,规模经济将是高职高专教育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关键。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充自己的规模,整合资源,提高管理和成本效益。同时,借鉴企业发展战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解决产业化发展所需的教育费用。如何把规模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以及如何把规模优势发展成巨大的成果优势,这是摆在高职高专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也将影响它们产业化发展的前景与效果。

猜你喜欢

产业化策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