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强国建设中的运输服务发展

2020-03-20

中国公路 2020年4期
关键词:业态运输道路

运输服务与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下,运输服务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将有哪些变化?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呈现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催生出诸多新业态、新模式,为运输服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等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互联网+出行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规范发展,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有力提高了运输服务水平和行业监管能力,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

互联网出行新业态规范发展,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定制化服务。互联网技术与出租汽车、道路客运的融合发展,催生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定制客运等新业态。目前,全国共有150余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许可185万、车辆许可86万,网约车服务覆盖324个地级以上城市,17个中心城市的网约车数量已超过巡游出租车,全国网约车日均订单量达2000万,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服务、丰富的车型选择,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缓解了“打车难”问题,还成为了人民群众自主择业的重要选择,为社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定制客运在20余个省份得到蓬勃发展,为人民群众城际、城乡及旅游出行提供了更加灵活、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互联网租赁新业态快速发展,为公众共享出行提供了多样化服务。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租赁汽车融合发展,涌现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目前,共享单车在营车辆1950余万辆,日均订单量达4700万,在破解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运营企业50余家,开通运营城市180余个,投入运营的车辆达20万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出行、商务活动、公务活动和旅游休闲等需求。为促进交通运输新业态健康发展,防范用户资金风险,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印发了《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将共享单车、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用户资金纳入规范管理,切实保障了用户合法权益。

网络货运新模式创新发展,为物流降本增效注入了内生动力。2016年以来,交通运输部以试点的方式推动无车承运物流模式创新发展,229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共整合社会零散运力211万辆,完成运单量7868万单、货运量10.3亿吨,对带动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规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在系统总结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于2019年9月发布了《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络货运经营者的法律定位、行为规范,对网络货运量身定制了监管模式,为网络货运规范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先进运输装备加快推广,为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广应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配送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总量超过5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总量中的占比达到51%,首批22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累计新增新能源物流车3万辆以上,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保有量超11万辆,运输装备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先进货运车型探索应用,引入了欧洲普遍使用的中置轴汽车列车等新车型,组织开展了模块化中置轴汽车列车的示范运行,持续提升车辆装备技术水平;通过开展四批共209个公路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建立完善了公路甩挂运输推荐车型制度,共发布了三批共144种公路甩挂运输推荐车型,有力促进了甩挂运输车型的标准化;为明确冷藏保温车辆及其温控设备功能、性能、检验方法等技术要求,制定了《冷藏保温车选型技术要求》国家标准、《行驶温度记录仪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行业标准,为提升冷藏保温车辆装备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提供了基础支撑。

先进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和行业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便民服务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全国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已于2019年底上线试运行,实现了普通货运车辆年度审验、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等12个高频事项的“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网上办事增添了便利;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开通了“全国道路运政基本信息查询服务”功能,面向全国提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营运车辆、经营业户及线路标志牌等运政信息查询服务,目前日均查询次数在5万左右,为信息查验、跨域执法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行业治理方面,卫星定位、智能视频等先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对道路运输驾驶员的动态监管,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覆盖了全国70余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北斗兼容定位终端覆盖了670余万辆重型货运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在“两客一危”车辆、农村客运车辆、重型营运货车上逐步推广,实现了对驾驶员超速驾驶、疲劳驾驶、行车接打电话等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动态监控和预警提醒,对于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强国目标,指明发展方向及重点

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描绘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打造一流服务,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运输服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

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是国家“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稳就业和促消费方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仍将保持良好势头。

从政策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发展。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以来,共享经济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推进互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创新,为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从技术迭代看,当前,移动通信技术步入了5G时代。5G技术的应用,不仅是移动通信的一次升级换代,更是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新技术、新变革,将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运输服务的深度融合,促进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催生更多的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从公众需求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公众需求将持续升级。2018年底,我国人均GDP达到0.97万美元,2019年底突破了1万美元,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层次和消费内容都将发生显著变化,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和小批量、高价值、分散性、快速化的货运需求将日益旺盛,对创新丰富运输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行业特点看,运输服务行业开放程度高、市场主体分散、生产要素活跃、公众需求旺盛,具有互联网技术融合应用的优势条件,仍将是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运输服务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基础支撑作用明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与旅游、流通、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也尤为迫切。

为加速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有关工作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抢抓有利发展机遇,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上持续下功夫,加快推进运输服务与关联产业的跨界融合,大力推广新技术在运输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留足发展空间,促进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规范健康发展。

创新发展——持续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

积极推进出行即服务,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培育“出行即服务”新模式,以数据衔接出行需求与服务资源,整合各类出行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流程、一站式“门到门”的出行智能诱导和规划服务。

加快推进车辆技术升级,逐步有序推动自动驾驶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积极发展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置轴汽车列车、厢式半挂车,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依托2022年冬奥会,组织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营。

着力增强科技兴安能力,加快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积极推广应用自动紧急制动、爆胎应急、车道偏离预警等辅助驾驶技术,提升营运车辆安全科技保障能力。

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运输服务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运输服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网上便民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业信用监管、动态监管、协同监管等数字化监管能力。

协调发展——加快厚植产业联动新优势

深化运输服务与旅游业协调融合发展,完善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推动“快进慢游”的便捷运输服务系统建设;鼓励旅游客运市场创新发展,支持传统运输企业拓展旅游运输服务;引导各类互联网平台和市场主体推进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交通出行、旅游等综合信息服务。

加快运输服务与流通业协调融合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商务、供销等各方资源统筹利用,探索“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物流运输+邮政金融”一体化的农村物流服务模式;支持运输物流企业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精准对接商贸流通需求,对线下运输车辆、仓储等资源进行优化调配使用,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

促进运输服务与制造业协调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业物流服务平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标准统一和系统对接,强化协同运作;鼓励供应链管理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等运输仓储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绿色发展——大力推广运输组织新模式

创新发展绿色低碳运输组织模式,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等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等联运模式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城市配送模式,大力推广网络化、企业联盟、干支衔接等甩挂运输模式,支持创新“挂车池”服务、挂车租赁、长途接驳甩挂等新模式,促进货运物流绿色发展。

加快推进网络货运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网络货运经营的运行监测,指导企业按照《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服务指南》有关要求,严格操作规程,完善信息发布、线上交易、全程监控、金融支付等平台功能,持续提高服务品质,促进供需匹配,降低货车空驶率,提升货运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开放发展——着力拓展运输合作新空间

围绕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双多边政府间运输协定商签和实施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国际运输技术交流合作。

加快推进北斗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在中俄国际道路运输领域的协同应用,有效提升国际道路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能力,为实现中俄国际道路运输全域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推进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交流,为我国智慧交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国际道路运输规则对接,重点推动加入危险货物国际道路运输公约(ADR),促进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全面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治理能力,为我国运输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共享发展——规范发展出行服务新业态

积极推进网约车规范发展,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规范网约车价格行为,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持续提升网约车服务品质和安全水平。

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合理有序投放车辆,充分利用车辆卫星定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对所属车辆的经营管理,确保车辆安全、方便使用、停放有序,更好满足城市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规范发展道路客运定制服务,总结推广定制客运试点经验,改革道路客运“车进站、人归点”的组织模式,更好满足旅客“点到点”“门到门”出行需求。

促进小微客车分时租赁健康发展,指导各地综合考虑本地实际,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鼓励经营者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日常经营管理,提高租车便捷性。

2020年,运输服务这样改革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紧要之年。总体考虑是:按照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支撑打好三大攻坚战

助力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加大贫困地区通客车攻坚力度,确保到2020年9月底前,全面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

支撑打好交通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运输结构调整“六大行动”,加快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深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全面建立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维修制度。

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快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加快推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大货车和出租车司机的合法权益,缓解新老业态矛盾,确保行业稳定。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切实办好更贴近民生实事

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切实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推动交通一卡通“全国通用”与便捷应用,实现300个地级以上城市互联互通,拓展交通一卡通在出租汽车、城市轮渡以及公交化运行的道路客运等出行方式的应用,推动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实体卡与移动支付方式的深度融合,提升便捷支付与创新应用能力。

推动“司机之家”建设,继续在全国选择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站、骨干物流通道货物集散地、物流园区等,新增建设100个“司机之家”,持续改善货车司机从业环境。

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启动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例外数量、有限数量管理制度,对运输符合此要求的此类货物,在道路运输环节按照普通货物进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普通货运车辆“三检合一”,进一步节约企业成本。

加快客运服务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营者在站点设置、运力调配、班次安排、价格制定等方面的自主权,进一步激发道路客运市场活力;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组织开展第二批示范县申报工作;加快构建与铁路、民航、水路等相衔接的道路客运集疏运网络,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联程运输。

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推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综合治理交通拥堵的意见》,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深入开展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加快完善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更好地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大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推动安全管理制度落地实施。深入实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推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落地,完善道路运输安全检查制度,切实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管理,把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考核作为夯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抓细抓实。

持续提高营运车辆的安全性能。严格落实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系列标准,改革完善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管理制度,开展危险货物运输罐车治理,切实提升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深化运输服务“放管服”改革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动取消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许可,落实取消国际道路货运经营许可、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许可以及下放道路客运经营许可层级等简政放权举措,深化道路运输价格市场化改革,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充分发挥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作用,归集各类信用信息,加强道路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对已经取消下放的8项行政许可事项,研究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措施,加快构建“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的全链条、闭环式监管体系。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进道路运政高频事项“一网通办”,加快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持续为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异地办事、网上办事增添便利,让政务服务在指尖上流淌。

猜你喜欢

业态运输道路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