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炎并附件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3-19徐倩
徐倩
【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宫颈炎伴有附件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宫颈炎伴有附件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干预组(接受综合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P<0.05);常规组的复发率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给予宫颈炎伴有附件炎的患者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并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附件炎;宫颈炎;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1
宫颈炎可以分为急性宫颈炎与慢性宫颈炎,急性宫颈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白带增多、粘稠或者白带呈脓性状,自觉腰痛、下入坠痛以及外阴瘙痒、刺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尿频、排尿时刺痛感;慢性宫颈炎临床症状表现为白带多(呈乳白色、黄色)、白带混有血丝、血行白带、腰骶疼痛以及性交之后滴血,原因与宫颈损伤有关[1]。附件炎是指卵巢与输卵管的炎症,但是卵巢炎、输卵管炎合并有宫旁结缔组织炎症以及盆腔腹膜炎[2]。多数患者对疾病不了解,即使治疗后也会再次复发,因此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综合护理在宫颈炎伴有附件炎患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宫颈炎伴有附件炎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5例。常规组中,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42.05±2.33)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5.12±1.20)个月。干预组中,患者年龄26~61岁,平均(42.66±2.18)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3.30±1.50)个月;两组的基本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组建护理小组,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评估后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等情况;主要针对患者对疾病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制定护理健康宣传手册(将疾病护理与患者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将生活注意事项、用药注意事项等加入其中);建立微信群与患者建立持久的联系,每日将疾病的预防等在群中转发,以促进患者对知识的掌握。(2)综合护理措施,①饮食护理,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针对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进行改进,嘱其多饮水,多食高蛋白的食物。②心理护理,患者均有被尊重的需要,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在做任何操作前向其解释,取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情况,以减少因知识缺乏引起的焦虑与恐惧。③患者出院前应告知其出院的注意事项,避免在2个月内重体力劳动,坚持用药,坚持会阴部的清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以及阴道灌洗,多注意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应该及时来医院就诊。(3)护理评价,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召开小组会议,对护理程序进行总结,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后续的护理进行改进;定时在微信群中更新疾病相关的内容,在治疗半年后对疾病复发率进行统计。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所用工具为我科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得分高于60分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十分满意、满意度、比较满意度之和。(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两组患者的護理满意度、复发率)、计量资料(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
2.2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复发率
3 讨论
综合护理是小组护理与整体护理的有效结合,将两种护理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护理程序为导向,以护理哲理、护理人员的评价与职责、标准化的计划、患者的教育计划、出院计划以及各种护理表格填写,护理质量的把控等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以确保护理服务水平[3]。通过综合护理,患者的身体恢复好,且护理满意度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P<0.05);干预组的复发率较常规组低(P<0.05),经过综合护理后,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护士的责任感加强,也促进了小组间的交流,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宫颈炎伴有附件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的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潘秀英.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40(10):2421-2423.
张梅芳,易莉,晏三妹.综合护理干预在LEEP手术治疗宫颈炎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98-100.
张薇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临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9):1142-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