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名的人生
2020-03-19李易峰
从小我秉承一条信念,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如果可以选,我选择第二名——前面有一个目标可以追赶,又不用承受走在所有人前面的压力。
我很早就体会过被“以貌取人”的滋味。读书时就有老师说我“绣花枕头一包草”,成为演员后,被批评的理由常常是“只有一张脸,是个没有演技的花瓶”。从小到大,我很高兴外貌一直受到肯定和称赞,但绝对不会认为这是我唯一的长处;我更不希望它成为超越一切的、衡量我的唯一標准。我非常乐意听指出我缺点的中肯意见,但有一些人可能根本没有看过我的任何作品,只在新闻上、八卦里听过我的名字,然后就抱定一个念头:你就是不行,说什么都不行。
“从众”是一种让人获得安全感的方式:看,我归属于一个集体,因此不会被孤立。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专家们赞不绝口的电影上映,人人都说,这个长镜头特别有艺术感,这个蒙太奇特别有创意……虽然你心里觉得电影一般,但是不是也会为了站队,跟着表示认同呢?
我印象里最为惊心动魄的几场比赛,一是看库里和雷霆队对打:双方夹缠、胶着了许久,在雷霆队暂时领先的情况下,库里最后连续得分,压哨中场投进一个超远距离的3分,绝杀。还有曼联拿下欧冠的那场比赛,他们从一开始的比分落后到最后夺冠,惊险到分分秒秒都可以让人心脏停跳一拍,扣人心弦的程度不亚于一部超级动作大片,太帅了!球赛有几个像这样的片刻才更跌宕起伏,人生也要有这样几个片刻才有趣。
我好像从来没有为哪个角色死磕过。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一个角色,往死里锻炼,或者在短期内拼命学会某种技能的经历,我都没有。这可以说是种幸运,也可以说我没那么勤奋,觉得靠打“天才球”就可以过关。不过,拍《古剑奇谭》和《老炮儿》时我都铆足了劲儿。那种感觉特别畅快:前期做足了功课,现场表现很出色,你立刻就能从导演、摄像、灯光师,甚至场务等工作人员的眼睛里看到肯定,得到他们的尊重。这种努力的成果是立竿见影的。
我是个鼓励型选手。但不管有人骂我,还是有人夸我,我都会越做越好,或者说越战越勇。我会较劲儿,这很容易上瘾——“high点”不停往上提,得到一点儿肯定,就希望得到更多,挑战更大的难度;做到了,也可以沾沾自喜一下:“我可真是天才啊。”
绿森林摘自《李易峰自传随笔集:1987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