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疫情冲击需要非常之策

2020-03-19殷剑峰张旸王蒋姜

银行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省份冲击

殷剑峰 张旸 王蒋姜

新冠病毒疫情与SARS疫情的比较

SARS病毒最早爆发于2002年12月的广州。由于当时对疫情不够了解,有关部门并未进行有效预防,民间恐慌情绪四起。随着春节假期到来,2003年2月下旬国内多地区发现非典病例,3月下旬非典疫情蔓延到了世界多个国家。4月份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展开全面合作并深化防疫管理,4月下旬卫生部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制度,并采取了五一停假、高校停课、财政拨款、启动专项防疫医院等多项举措。至5月份,国内新增非典病例大幅下降,确诊病例数停止增长,治愈出院总数大幅上升。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陆续将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从疫区中除名,国内疫情基本结束(见图1)。

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于2019年12月的湖北。1月上旬有關部门启动病原鉴定和病因追溯等工作。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随着春节假期到来,政府及时披露每日疫情,并采取旅行限制、疫情排查、延长假期、加快防控物资生产、建设防疫医院等多项举措。相比2003年的非典事件,我国政府针对此次疫情的反应时间大幅缩短,防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见图2)。

根据国家及各省份卫健委的数据,本次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呈现完全不同的传染趋势。

首先,新冠病毒的传染速度远超SARS。SARS从爆发到最高确诊5330例用了近5个月的时间,而此次疫情从爆发到目前的最高确诊76395例(截至2月22日21:00)仅仅用了2个月左右,以月平均感染率来说,新冠病毒的感染速度是SARS的36倍。若将疑似病例视作确诊病例,那么新冠病毒的感染速度是SARS的38倍。

其次,新冠病毒的危害不弱于SARS。SARS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2%和6.5%,而新冠病毒目前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6%和3.1%。也就是说,当前疫情的治愈率还是比较低的。

新冠病毒疫情的波及范围远远超过SARS疫情。这是两次疫情的关键差异。从区域传播的角度来看,SARS初期主要在广东境内传播,2003年4月份起开始在国内其他地区大规模爆发,4月30日北京确诊病例便超过了广东并位居第一。在全国SARS确诊峰值5330例中,有近一半集中在北京,1500余例发生在广东,确诊病例超过100人的集中在北京周边的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少数省市,全国其余20个省份及地区的确诊案例都不超过10个。与SARS的集中性疫情不同,新冠病毒疫情如烽火燎原般从湖北向全国各地烧去,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均受到了严重冲击。截至2020年2月22日21:00,确诊的76395例中,湖北占比83.1%,其次是广东1.8%。确诊超过百人的省份有24个,其中确诊过千人的省份有5个,分别是湖北、广东、浙江、河南和湖南。

SARS和新冠病毒疫情同样爆发于12月,都面临春运传播的挑战。但是,SARS疫情期间,迟至2003年4月下旬才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此后确诊案例约在20天左右接近峰值,疑似病例大幅下降。与SARS时期不同,对于新冠病毒疫情,我国已经拥有了先进的防治手段,且早在2020年1月下旬就推出了各种管控措施。疫情防控措施的提前和更加严格也意味着对经济的冲击提前,冲击程度提高。

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尽管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时间可能比2003年SARS要短,结束时间要早,但是其扩散速度以及传播区域已经远超当年,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2003年SARS重挫了我国经济,主要表现在二季度的实际GDP增长率直接下滑2个百分点。与之前的SARS相比,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要严重得多:

新冠疫情对企业复工和就业带来更大挑战

新冠病毒疫情扩散范围更广,疫情地区人口规模更大。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疫情与2003年疫情呈现完全不同的扩散方式。2003年SARS传播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及北京周边的少数省市,其余地区受影响较小,很多省份完全未受到影响。而此次疫情是以湖北为中心的全国性扩散,大陆31个省份都受到波及,而且患者在100人以上的省份有14个,近乎一半的省份情况较为严重,影响区域远远超出当年的非典影响范围。我们将确诊患者超过100人的省、直辖市定义为“疫情地区”,分别以2003年5月份和2020年2月22日统计SARS和新冠病毒的疫情地区,可以看到(见图3),SARS的疫情地区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8%,而新冠病毒的疫情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高达91%。这不仅意味着此次疫情的防疫压力远高于SARS时期,也意味着疫情防控对企业复工和劳动力就业造成的困难将远远高于SARS时期。当前,由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就业人数远高于SARS时期(2018年3.74亿人,2004年仅为9600万人),需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对就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地区经济规模要比SARS时期大得多

新冠病毒疫情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经济活跃和发达的省市,疫情地区经济规模要比SARS时期大得多,完全不能以SARS对经济的冲击来简单推断当前情况。2003年SARS疫情地区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仅为26%,此次疫情地区GDP占比高达94%,近乎为2003年的3.6倍(参见图3)。从经济的产业结构看,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SARS时期疫情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28%,此次疫情地区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4%。从经济的需求结构看,消费是直接受到疫情打击的领域,SARS时期疫情地区的消费只占全国消费的25%,此次疫情地区消费占比高达93%。从政府的财政收入来看,2003年SARS疫情地区的财政收入在全国的占比为24%,此次疫情地区的财政收入占比为88%。2019年以来地方政府已经因为减税增支而承受了很大的财政压力,在2020年需要进一步增加支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情况下,加之经济恶化导致财政收入进一步减少,地方政府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财政亏空压力。

新冠疫情爆发正值我国经济下行阶段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正值我国经济下行阶段,且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承受疫情冲击的能力较SARS时期大幅度下滑。2003年SARS疫情时,我国经济正处于人口红利和加入WTO的双重利好时期,因此,尽管第三产业受SARS冲击在2003年二、三季度放缓了增长步伐,但第二產业保持了极高的增速。加之2003年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只有29%和42%(第二产业两项指标分别为22%和46%),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限(见图4)。

然而,此次疫情恰逢我国经济处于趋势性下滑的过程。GDP和二三产业的名义增速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经济周期,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拇指规则”:从2001年以来的20年间,名义GDP增速低于10%就必然是经济衰落,如2001年、2009年全球危机冲击时期、2012年至2016年PPI通缩时期。2019年,不仅名义GDP、第二产业名义增速不断下滑并跌到10%以下,第三产业的名义增速也跌到10%以下——这在过去20年间第一次发生。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在2018年达到46%,远高于第二产业就业占比(2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在2019年为54%,也大幅度超过第二产业(39%)。鉴于此,如果此次疫情在3月得到有效控制,即使按照2003年SARS对经济的冲击,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会跌到6.3%左右,实际GDP增速会跌到接近4%。如果考虑到此次疫情的影响范围和经济结构变化,则一季度跌幅会更大。展望2020年,疫情防控效果决定全年经济走势,在综合施策之下,二季度有望出现明显反弹,全年经济增长将呈前低后高态势。

应对冲击须实施非常之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最好的情况下,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不会弱于当年的SARS。为了经济平稳运行,非常时刻须实施非常之策。当前必须在遏制疫情的同时保障就业和民生,以中央财政为基础,实行大规模财政扩张,并辅之以适应性的货币政策。

具体需要采取的措施是:第一,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争取将新冠病毒疫情遏制在3月份,为后续经济刺激措施腾出足够时间。第二,实施以中央财政为主导的财政扩张政策,放宽中央财政赤字,大幅度提高国债的发行规模,提高中央事权比重,增加中央财政在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保和养老领域的支出。第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紧密配合,加大中央财政对疫情地区地方财政的一般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第四,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实行全面减税降费,对因疫情而停工失业的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困难家庭实施补贴政策。第五,采取适应财政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当局加大购买国债的力度,在2020年二季度疫情缓和后降准降息。

(作者单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宏观金融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省份冲击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色彩冲击
阅读理解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22个省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完形填空精选